1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认为()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2.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A.正确肯定了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B.根本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属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3.“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A.英雄史观B.唯心史观C.唯物史观D.宿命论4.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5.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表明()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作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7.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B.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D.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8.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这说明()A.信息社会改变了生产力的内容和性质,从而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B.由虚拟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C.在信息社会中,网络信息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D.网络信息关系影响并推动社会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9.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这段话表明()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D.生产关系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10.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的是()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经济关系的总和D.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马克思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说法,属于意识形态形式的是()A.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B.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思想观点D.国家政权机构、地方组织机构12.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13.“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这表明()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B.生产工具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C.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由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决定D.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志14.列宁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句话揭示了()2A.社会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客观必然性B.历史发展规律最终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C.人民群众不会永远是新社会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排斥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5.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B.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革命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B.随着社会的发展,革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巨大成就都要归功于改革17.20世纪初以来,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技术的进步对民主的运作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新的一页,网络成为领导干部汲取民意的新渠道、服务群众的新平台。马克思曾经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表明()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推动社会政治革命18.“到现在为止,历史上的一切伟大的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是不成功的和没有实际成效的,正是因为他们引起了群众的关怀和唤起了群众的热情。换句话说,这些活动之所以必然得到悲惨的结局,是因为作为它们的基础的思想是这样一种观念:它必须满足于对自己的表面了解,因而也就是指望博得群众的喝彩”,这种观点()A.意识到了群众的盲目性与不可控性B.是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是科学历史观D.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19.德国唯心主义者、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兄弟认为,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雄”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这种观点产生的认识根源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只有少数人从事精神活动B.出于阶级偏见,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C.他们停留于历史的表面,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D.剥削阶级独断专行,可以为所欲为的主宰历史20.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指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如今,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这两者()A.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B.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作用C.前者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不具有积极意义D.思想实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统治人民,后者是服务人民2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两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22.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后决定的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D.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23.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A.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4.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25.社会规律的特点是()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C.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2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27.生产关系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或经济关系B.思想关系C.血缘关系D.经济区域关系28.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句是不正确的?()A.在阶级社会,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B.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C.在阶级社会中,善与恶标准不同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29.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3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30.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3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类型C.国家D.军队32.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A.反映一切阶级的要求和愿望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33.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34.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3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3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37.“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8.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3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国家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法律制度40.“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4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4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