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概况及特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概况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一、宋词的概况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分六个时期。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范仲淹的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词风。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贡献最力者首推柳永,柳永是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姜夔的词上承周邦彦的精工,下开吴文英、张炎的风雅,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派是受辛弃疾的影响,属于辛弃疾的“稼轩体”词派,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他们继承苏、辛词风,词作感时伤世,情调沉痛悲郁,词风豪迈粗犷。另一派受姜夔的影响,属于姜夔的格律词派,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他们继承了姜夔词的风格,重视格律技巧,词作凄凉哀怨,格调空灵低婉。总的看来,这两派词人的通病是,因袭过多而创新不足,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为宋词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二、宋诗概况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诗相抗衡的宋诗。宋诗的发展也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北宋初期,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大致可归为三体。一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又称香山体,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他自觉学习白居易讽谕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些方面已经显示了出宋诗发展的新方向。二是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其中林逋诗名最高。三是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西昆体,又称昆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推崇李商隐,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对仗工稳,用典精巧,词采典丽,雍容华贵,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精神。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此期诗坛,较早的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梅尧臣为宋诗开山之祖;苏舜钦开启宋调风气之先,二人被合称为“苏梅”;欧阳修的诗,开启了宋代诗的新风。他们三人,在诗歌创作上,为宋诗开辟了与唐诗迥然相异的新天地。比他们稍后的著名诗人有王安石、苏轼等。苏轼的诗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准。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和陈师道。黄庭坚和陈师道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后来的江西诗派列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他们尊杜甫为祖,师法黄庭坚、陈陈师道和陈与义,所以后人有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初期,他们的创作,墨守成规,成就不高。南渡以后题材开始扩大,诗风逐渐转变,对诗派的创作理论也有所修正。创作实绩最为突出的是陈与义。江西诗派在两宋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南宋中期,宋诗在北宋中期之后又一次出现鼎盛局面,代表诗人就是号称“中兴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杨万里诗风活泼,意象生动新颖,笔调幽诙谐,语言通俗流畅,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诚斋体”(因其自号诚斋野客,而世称“诚斋”);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陆游是此期也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与辛弃疾共同成为这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经过中兴诸诗人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创新,盛行一时的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南宋后期,是宋诗的颓败和终结期,主要诗歌流派有: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等。永嘉四灵,因代表人物均为永嘉人且字中皆有“灵”故名(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反对江西诗派、学习晚唐诗歌创作,尊贾岛、姚合为宗主,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气格卑弱。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戴复古、刘过、刘克庄、叶绍翁等),他们的创作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但除刘克庄、戴复古等成就较高外,大多表现平平,整体风格偏重于细巧滑熟,未脱晚唐旧习。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和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爱国诗人。如文天祥、汪元量等,或高唱慷慨悲壮的战歌,或低吟沉郁苍凉的哀思,为两宋诗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宋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群体蜂起,他们各树一帜,竞辟新境,共同构筑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繁荣景观。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代散文从总体上看以古文为主,宋代古文实现了实用文章的全面艺术化,达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首先起来倡导创作古文而力排浮华艰涩文风的是柳开与王禹偁,而能够彻底清扫西昆派浮靡之风与太学体险怪之态的,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的文风平易缓徐,自然精妙,语言简洁凝练,圆融轻快,确立了宋文文风的发展方向。另外,此时的另外几位散文作家,曾巩、王安石、苏洵的散文雄迈老辣,纵横恣肆;苏辙等,均各具风格。宋代散文作家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继欧阳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坛领袖,向与韩、柳、欧并称,代表了宋文的最高成就。苏文对促进宋代古文主体风格的成熟与定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举奠定了古文在散文创作中的正宗地位,南宋散文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优良传统,比如胡铨、李纲、陈亮、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虽风格不一,但都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笔势浩荡,议论纵横,慷慨激昂,沉痛执著,令人荡气回肠。另外,南宋末年,文天祥、谢翱等人,皆写出了表现民族气节的散文杰作,把宋文的发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以悲壮雄劲的旋律结束了两宋散文的历程。四、宋代的话本和戏剧宋代的话本与戏剧虽然流传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它们的出现与成型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的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柳永的词作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当代著名学者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柳永出生宦官之家,书香门第,从小就有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与其长兄三复,次兄三接,号称“柳氏三绝”。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共二百多首词,其中如:“雨霖玲”、“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柳永词的思想内容柳永的词题材较为广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描写都会风光、山川景物,反映市民生活。如《倾杯乐》、《迎新春》、《破阵乐》、《望海潮》等。2、描写羁旅行役,抒发江湖流落的伤感。,这是柳永词在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暮雨初收》、《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等。在离愁别绪的描写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后的悲愤和失望心情,写得情深意切,凄楚悲凉,缠绵悱恻,生动感人。3、描写歌妓的生活、思想以及自己的缠绵感情。这类词数量最多,如《迷仙引》等。这些词写得感情真挚,委婉含蓄。柳永词的艺术特点:1、善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恣意渲染。柳永词以铺叙见长,且能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片,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雨霖铃》。2、语言平易浅近,不避俗词俚语。柳永不喜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善提炼俚俗语,以“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几乎全用口语写成。柳永词浅近如话,然又能俗不伤雅,词中多有佳句,深为大众喜爱,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誉。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个转变词风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扩大了词的题材。他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向市井都会、山程水驿。柳永词中虽然女子相思之作占很大比重,但毕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望海潮》表现都市的繁华,山川秀丽,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为后来词人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2、发展了词体。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量创制慢词,为后来词家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自柳永以后,写长调作慢词蔚然成风,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柳词的铺叙和白描手法以及俚俗语言的运用,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对后世作家创作影响深远。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一生思想宏博通达,儒、道、佛兼收并蓄。他在顺境时主要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积极入世,“兼济天下”;在逆境时,他以佛、道思想为主导,以一种超然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这三种思想在苏轼身上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他在顺境中而始终没有忘怀国家和人民,也使他在逆境中永远保持一种旷达的乐观态度,不处于颓废消沉的境地。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的词创作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相比较,则表现出更大的独创性。他把诗文创新的精神贯穿到词的创作中,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词的形式格律的限制,开创了与传统的婉约派词相对的豪放派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因此,他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具体来说,苏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苏轼的豪放词与传统的婉约派词性质上的区别,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在遭遇逆境时,超脱现实,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这类词主要呈现出旷达的风格。所谓“旷达”即指词人在作品中描写出一种开阔深远的境界,从而以这种境界寄托自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这类词的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一个是“问月”,一个是“怀古”,但都展示出一个广阔深远的境界,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苏轼词旷达型的特点。第二类是处于顺境时,努力干预现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这类词呈现的是豪放风格。如他的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其著名代表作。此词以游猎为题材,塑造了一位威武的英雄形象。他希望建功立业,挽起雕弓射天狼,字里行间洋溢着豪情壮志,表露着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上两类词是作为苏词中豪放词的代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所抱的态度。这也是苏轼的豪放词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2、扩大了词的题材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的境界,是苏词改革词体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