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如何养生,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顺其自然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则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宗旨的由来。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特别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即教人不生病的宗旨,使它有着一整套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任何学说均是由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如,日夜与四季变化、人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的不当等等因素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第二,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获得养生的最佳效果。现今,大多数人对养生很投入,但由于不懂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不知道中医学中对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的认识,结果,虽然投入很大,其效果甚微,并没有远离疾病获得健康。中医学治未病的宗旨,为此提供了使人不生病的理论与方法。(一)为使读者有一完整的的、详尽的有关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常识,先简单介绍这一学说。无此学说,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就成为空话。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中国哲学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宏观,简而言之就是绝对真理。由于宏观是由思维即哲学方法把握到的,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故如何说明宏观是一个难题。中国哲学方法运用了中华民族思维和语言上的独特方法--形象化方法,解决了在对宏观表述上的困难。阴阳五行就是运用形象化方法表述的结果,用现代语言讲:阴阳是对地球自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自转带来了日夜的更替;五行是对地球公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不可分的,故阴阳五行也是不可分的。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中医学中的药物归经理论,就是对已经被认识到的药物阴阳五行属性的认识,归经是指药物与人体经络的关系,或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运动方向,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核心是气血,并且认为气与血是相互作用的,有气行血流,气滞血瘀的概括。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病灶处滞停的气血重新流通起来,而药物归经正是使病灶处的气血重新流通的关键。中药是行气的,行气的目的就是让血流起来。中药的归经,是指药之气在体内向与自己所属经络的运动,并能促使此经络停滞的气行起来,把血调过来,目的是将所属经络中的滞气打通,使正气行起来,血流起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并不去直接杀菌、止痛。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因为,饮食起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阴阳五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今,由于中国哲学方法鲜为人知,一般都以西方逻辑方法来解释阴阳五行,结果将以形象化方法表述的阴阳五行,即地球万物的宏观,木火土金水,说成是具体微观的五种元素,这就将阴阳五行的宏观内涵彻底否定了。阴阳五行就是指地球万物的宏观,它包含有时间、空间、方位、运动方向、动物、植物、矿物、情感、颜色、气味、声音以及静的状态等等。这些内涵没有具体所指。而在其具体的每一行中,这些内涵就有了具体所指,这就是微观了。所以,阴阳五行学说是对阴阳五行的微观。五行中的每一行所包含的属性即具体所指,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的养生观。另外,阴阳的概念在此也说明一下。阴:除了黑夜、雌性、静外,凡是可以看的着、模的着的物质都属阴;阳:除了白天、雄性、动外,凡是看不见、模不着的物质都属阳。在人体中,气属阳,血属阴;脏属阴,腑属阳。五行各行属性简介如下:木行:春天、东方、向上的运动方向、青色、酸味、在脏为肝;火行:夏天、南方、浮在上方的运动方式、红色、苦味、在脏为心;土行:土旺四季、中位、上下左右运动兼有、黄色、甘味、脾脏;金行:秋季、西方、向下的运动方向、白色、辛味、在脏为肺;水行:冬季、北方、沉在下方的运动方式、黑色、咸味、肾脏。从五行各行的内涵看,就可以知道,季节、气味、颜色等均有了具体所属,并与各脏均有了关系,中药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也均被包括在内了。这些关系正是我们养生所要遵循的法则和理论依据,是必须牢记的。(二)除了阴阳五行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气,用现代语言讲可以说是人体的生命力,它是看不见模不着的,但可以感觉到。人体内的气,中医学又称为真气,它属于正气,与它相对立的是邪气,邪气在中医学中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它们也都是看不见模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气或者真气,它在人体生命中与血成为一阴一阳的组合,气为阳,血为阴。气的作用是引导血在毛细血管中的微循环,使动脉血所带的养分被细胞吸收并带走废物,中医学将细胞的这种吸收与排泄废物的运动称为气化功能。而心脏的运动只负责血在动脉血管的循环,毛细血管内的微循环,则是由气来负责的。中医学将气对血的作用称为气行血流、气滞血瘀、气为血帅。人体生命的这种气化功能越强,说明身体越健康。中医学根据气血为人体生命核心的认识,得出凡是生病的部位和脏器,均是此部位和此脏器的气化作用停滞的结论。气不通血就不到,血不到,细胞就无法得到养分,无法正常工作,人体生命也就生病了。气滞有多种因素:1。因情绪变化造成的。情绪变化对人体内气的运行是有干扰的。中医学对此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的认识,对情绪的控制,使人的心态保持静的状态,中医学有气功方法给以解决。遇事心平气和,就避免了情绪变化带来的气滞,也就避免了疾病;2。因六淫邪气造成的。六淫以风邪为最,中医学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论述,说明了风邪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是首要的,其实,其它五种淫邪,也可以认为是以风的形式存在并对人加以危害的。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就会将它所到之处的气路(经络)堵住,造成局部的气血不通,于是病就来了。在中医学中,对风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其中致命的也不少,像高血压、心肌炎、肾病、面瘫等等,如何防止风邪引起的疾病,在现今完全被忽视了,如高血压在中国现今的高发病率就是证明。在穿衣上也存在招致肾病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当今年轻女性喜欢穿露腰及肚脐的短衫的趋势,正是招致肾病的主要原因。具体致病原因后面将详细道来,有关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笔者的最新发现,并在临床上已有大量的治愈病例;3。由细菌、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的,中医学称之为温病。细菌及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马上释放毒素,去堵塞人体内气的通道,扩大空间,阻止血的到来。然后细菌、病毒就可以安营扎寨,人的病也就越来越重,中医学治疗此种疾病仍是行气活血,而不用去杀灭它们;4。行为不当也会引起疾病,中医学对此有久走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的认识。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躺久了就会感到虚弱,尤其是病人,能坐就不要躺,其原因就是躺久了会伤气。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一个姿势太久,太久了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当我们明白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六淫致病的原因,还有行为姿态上持久不变而造成的危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防病祛病了。(三)光懂得一些中医学理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懂得中医学对各种具体病症来源的认识。这些致病原因的认识和中医学的一般常识,却恰恰是被当今人们所忽视了的,人们只知道得了病去看医生,而不知道如何使自己不得病。而且在现今中医界,中医师们似乎也不太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师的本分,大多中医师只讲自己会治什么什么病,而不讲如何预防,用什么方法不得病。又由于中医学对各种病症的认识与西医学不同,也造成人们不知按照哪个医学的理论办。这点是不要紧的,两种医学的存在,通过平等竞争,谁认为哪个有道理就听哪个医学的。但有关中医学的,还是要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这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四)前面将中医学对病症的认识,与气血在人体内的作用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先从中医养生学中至关重要的饮食起居开始,对如何养生,如何防病逐一介绍,以飨读者。1。饮食: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同样有药物的行气功能,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给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首先,时间对饮食有着制约作用。例如,每天的三顿饭,要求做到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晚上不要吃夜宵。这个规律是适合人体本身在一天中的变化需要的。其次,四季对饮食也同样有制约作用。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中五味所属,春季多食酸,夏季多食苦,秋季多食辛,冬季多食咸,甘以调之即甘味四季均可用。多食某一种味,并不是只食这一种味,只是加重点而已。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青即绿色,入肝,各种绿色蔬菜均可;红色入心,红米、赤豆等;黄色入脾,小米、黄豆、金针菜等;白色入肺,葱白、白萝卜、白木耳等;黑色入肾,黑米、黑芝麻、龙眼干等。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补肾食补最好的食品是黑芝麻。将黑芝麻拣净沙粒,炒熟不糊,然后舂成粉或磨成粉,稍加些糖拌匀,装入容器内,每天服食两调羹,在嘴中干嚼至糊状后咽下,然后漱口,干嚼的目的是让唾液搅拌均匀,这对人体吸收有益。中医学有肾主骨的理论,在实用中也证明这是正确的,肾强壮了,就会从肠中把钙抓出来去主骨,这对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是一极为方便有效的方法;煮食龙眼干也同样可以补肾,尤其对儿童则更好。肾强壮了,失眠症就会消除。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如凡是黄色的均有消肿的作用,在野外如果摔跤摔肿了某个部位,可用黄色的花揉碎后敷在摔肿处,可消肿;如崴肿了脚,马上用一把黄豆煮一锅水,开后十分钟,用黄豆水烫脚,一般一夜即可消肿。民间还有红糖补血的方法,在妇女来月经时,一般要喝红糖水以补充血的流失,等等。中国民间对食补的方法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这要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才是。现在许多人不懂得五味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这是中医学常识没有在小学中学中宣讲的结果,除了上述四季与饮食的主味关系外,食物还有寒热之分。属寒的食物,到了秋冬季就不能吃了,如绿豆、西瓜、苦瓜、菊花等等;属热的食物,除了春夏季少吃外,上火时也不能吃,如上火时不要吃橘子、辣椒、荔枝等等。另外,许多少女、少妇在夏天极喜欢吃冰激淋和冰镇的食物,结果带来了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红斑狼疮,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从冰箱中拿出的物品,很快就会有许多水珠结在上边,这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冰后的反应,当冰镇食物吃到肚里,肚里的水汽也会结水珠,这些水珠会停留在脾脏内,造成脾脏的气血通道堵塞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止工作。脾脏停止了工作,不会像其它脏器病了会直接危及生命,例如,西医对脾脏的疾患可以直接切除而不必置换。但是,脾脏停止工作后,会带来其它疾病。故建议少吃冰镇的食物,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把身体健康破坏了。还有,现今在中国发病率一直攀升的高血压病,从中医学的观点说,高血压不是因为生活好了,吃肉、抽烟多造成的,而是风寒造成的,是科技发达(空调)带来的。后面会详述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再者,现今肥胖症比率上升的很快,原因很简单,即口渴时以饮料和果汁代替水造成的。因为人口中的唾液含有分解糖的酶,喝饮料和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