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做法和经验熊平安董大奎蔡红[摘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迈向大众化的同时,办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质量的保障需要有内部和外部机制的相互支持和制约,二者缺一不可。高等职业学院作为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惟一主体,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负有主要责任。本文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提高高等职院校教育质量水平的经验,为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外高等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不断地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涉及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职业教育的投入体制和机制、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管理认证和社会承认、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涉及的内容来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该由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共同组成。高职院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教育行政部门或中介机构对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及其质量所进行的评估活动即外部教学评估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外部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来保证教育质量,但是外部的质量保障体系仅仅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外部条件,它必须通过“内部保证”得以实现。外部的教育质量保证是内部质量保证的补充,不能干涉或替代内部质量保证。一.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模式20世纪5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持续扩张的全球化浪潮。由于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国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人口补偿性生育改变了世界人口结构,大大增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高等教育的扩张提供了庞大的生源市场。国家危饥论极大地提高了西方国家政府和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普遍把高等教育看作克服国家危机的“工具”,从而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机会均等”为原则的高等教育民主论,将高等教育视为实现社会平等和改善个人地位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的盛行,使各国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以上种种原因致使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展。其中,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最为显著的转变就是培养大量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大力发展的是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发展主体。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职教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世界各国纷纷努力谋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德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奇迹使人们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威力。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其经济发展状况,这一观点已成为国际经济界和教育界的共识。为此,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拨款、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等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干涉。随着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匮乏,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用同一标准衡量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等问题随之出现。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质量下滑的严重挑战,引起了各国政府、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与担忧,许多国家开始为改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而做出不懈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开始兴起,并发展成一种国际性活动。所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是指在一定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根据一套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高校内外部机构对教学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以向社会各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套理论和实践体系。其基本理念是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促使大学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差异,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显示出不同的特色。根据政府、中介组织和高校三方面在质量保障体系管理中的力量对比状况,大学质量保障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大陆模式(政府部门主导型),美国模式(中介组织认证型)和英国模式(大学自我管理型)。(一)大陆模式是指在西欧大陆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以政府严格控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为特征,实施这种模式下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等,这些国家大都属于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结构。这种模式的质量保障是由政府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推行的,带有政府意志和价值取向的外部评审在这个评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评估目的的确立、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信息的收集、评估标准的确定到评估结果的获得,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的直接参与,渗透着政府的意志和价值取向。这种评估权威性强、影响力大,有利于国家对大学的控制与管理。弊端则是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学校等评估主体的积极性,评估标准统一化,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不利于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不过,施行这一模式的国家也在尝试下放权力,避免政府统一评价造成高校发展单一、被动消极等弊端。例如,荷兰政府在1985年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策白皮书Ⅸ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后,其大学质量保障开始引入第三部门的力量,由荷兰大学协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联合会两个非官方机构负责对高校进行外部评估,高校则进行自我评估,但这并不意味着荷兰政府脱离具体的评估活动,政府虽不直接插手评估,但隶属于政府的高等教育视导团负责对两个机构所实施的校外评估及高校后续评估进行监督、复查,政府仍然发挥着重要的间接调控作用。(二)美国模式与西欧国家相比,美国的高等教育可谓白成体系、独具特色。主要通过非政府组织的认证、排名和博士点评价等活动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没有官方的专门评估机构,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估活动,但是认证组织须得到政府的认可方能进行活动。政府充分尊重评估、支持评估、依靠评估,并以其特定的方式作用于评估活动,使评估活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美国有着民间参与教育评估的优良传统,“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负责对认证组织进行认可。认证组织主要有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种:全国性和地区性认证组织负责院校认证,侧重评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专业认证是由医学,艺术,商业等专业认证组织对专业教育计划进行评估,以保障专业领域的教学水平。是否组织认证,必须坚持院校自愿参加的原则,结合院校自评来进行,并与政府拨款相联系。这些认证活动与国家研究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组织的博士点评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新闻单位进行的大学排行榜评估共同构成美国高教质量保障的系统,而院校和专业认证居于核心地位。(三)英国模式主要存在于英国和英联邦的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大学享有较大的自治权,教学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组织学术专家进行评判,政府的干预较少。但近年来英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力度,建立了独立于政府又与其保持密切关系的中介机构,负责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评估。例如,英国采取了三级两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三级体系是:高等学校自己负责其“课程质量控制”;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负责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审计”,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结果的“质量评估”。两元为审计与评估分立,审计针对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率,教育效果考虑较少,评估以学科为单位,重在质量而非效率。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例)(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控制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建于1911年,60年代大体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80年代以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及规模日趋扩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越来越关心教育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职业技术学校在就业方面具有极大吸引力;二是职业技术学校与工商企业界联系密切,课程设置反映现代职业领域的最新现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高中后教育和职业导向;三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生产部门技术含量的提高,要求人们必须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本领域的发展。美国劳工部推测,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改变职业四到五次,职业技术院校在进行培训和再培训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美国的社区学院在职业教育中扮演主要角色,其层次相当于我国的专科院校。根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的定义,社区学院是指只能颁发副学士学位作为最高学位的地方性质的高等院校,但是可以与四年制大学联合授予学士学位。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具有某些特点和优势,对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颇具借鉴意义。1.从管理体制上保证办学质量美国的社区学院管理大体实行卅I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州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办学方针,目前全美有8个州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和规划全州职业技术教育,其他州职业技术教育大多归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这些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州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法规和确定发展规划,管理分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资金,审议、评价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确定学生的收费情况和审计学区财务执行情况。一般情况下社区学院会成立董事会,组成人员往往由政府官员、工商界成功人士、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董事会的重要任务是选聘社区学院院长、筹集办学经费、密切学院与社区的联系、对办学质量进行督察。杜区学院内部管理由院长负责,院长向董事会负责,需定期汇报学校工作。为了所培养的学生符合社区的需求,不少学院还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社会需求、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议,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2.从经费投入上保证办学质量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但社区学院不以赢利为目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相对于四年制学院和大学要低得多,学杂费用也非常低。因为州政府和当地政府是社区学院的主要投资者,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学生年学费全国平均不足450美元,仅为哈佛大学年学费8900美元的5%,低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收入,现在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生均培养成本也不足其他大学的三分之一。办学成本低而办学所需的经费来源却很广,根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社区学院经费来源中:45%来自当地财产税、20%来自州政府拨款,5%来自联邦政府资助(主要用于增设新的急需的专业课程和培训计划,以及向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20%来自学生学费、10%__来自社区实业界的支持以及其他等。多样化的经费资助保证了社区学院办学质量。3.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方式保证办学质量传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往往需要事先确定精确目标。但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新尖技术飞速发展,“惟一确定”的是以“不确定”为主要特征的外部世界,事先确定就面临着一个微妙的问题:对现有的工作种类的适应性并不意味着在未来当企业和工作发生急剧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在应对这一问题时,现代美国职业教育理念认为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某个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是个人品质和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职业能力观基于现代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多变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提出劳动者应具备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性。新职业能力观注重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职业能力观一个重要观点是:为了适应技术、技能的不断变化,必须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各专业系科的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实践课程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生产劳动。如: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要到园林公司当园艺助理,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要到社区做义工,而且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实习中的问题,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有些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实行合作教育计划,学生一边到与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