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1)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横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1、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3)监察制度的演变•(4)选官制度的演变•学习要求: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讲君权和相权的博弈——专制主义的确立与演变史料一(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史料二(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史料三(宋代)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史料四(明代)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史料五(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从史料中可看出在汉代丞相是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史料反映出唐代时宰相在最高决策层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相权因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而被分散,皇权有所加强。史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中央设置审官院、审刑院等制度,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史料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有什么特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九卿左、右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尉军务(虚有其位)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有何特色?•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军权皇控9汉武帝:①频繁更换丞相;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③设立“中朝”对抗“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令决策门下省封驳审议户部吏部刑部兵部礼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相权的演变:枢密院(西府)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东府)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影响: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一省两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管辖西藏)皇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直辖地腹里六部(2)特点: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中书省掌管六部和腹里,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筹码。相权的演变:(3)影响:相权反弹,不利于皇权加强。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1、原因:结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君主专制走向极端。2、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3、内阁的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内阁的影响: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B、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内阁首辅”≠“宰相”?▲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①直接原因:②根本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③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④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⑤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皇帝军机处内阁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方面: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国逐渐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消极方面: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经济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制约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考察明朝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之际皇权强化,A选项明显与所学知识时代特征不符。内阁主要是辅助决策,六部在明代洪武废相后是皇帝直属的办事部门,两者全责并不一致,六部也从没有被取缔。•难点主要在D选项,材料提到的明朝首辅严嵩和张居正虽都权倾一时,但皆因皇帝而不得善终,其权利再大却仍在皇帝的掌控之下,何谈“首辅权力失控”?故D选项错误。•(2014年高考天津卷,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试题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以皇权受制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现象,可知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正是皇权专制、君权至上的本质体现。故答案选C项。(2014年高考真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明朝内阁制•【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内阁不是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所以不能独立处理政事,不能任免官员以及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只能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这一点与唐朝宰相相同,故本题选择B项•(2014年高考广东卷,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试题答案】D•【解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2014年高考浙江卷,38)(26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答案】(1)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原因: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8分)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