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实习)调研报告题目:重庆地区调研实习报告时间:2012.4.7-2012.4.9地点:重庆调研成员:指导教师:2012年4月25日目录摘要………………3前言………………3~4重庆简介………………5~6地理特征历史文化洪崖洞与瓷器口………………7~9初步感受空间设计特点市镇共存的理解南滨路周边城市景观………………10~11整体分析绿化分析步行街之现代与落后………………12~13繁华路解放碑贫民窟十八梯自我评价与总结………………14摘要调研时间:2012年4月1日~10日调研地点:四川省、重庆市调研人:调研目的:提高独立观察、分析和评价建筑环境、景观环境等专业关系功能的能力,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成果展示:电子版A4WORD文档前言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将要除去学生的身份,去社会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融入一个更加复杂而多变的群体。在离开母校的最后一学期里,我们共同组织了最为深刻和最有意义的毕业实习。此次的毕业实习,我们一路顺着318国道途径四川成都、深入藏区、最后回到重庆。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左右,但一路上我们看过了最美的风景、呼吸了最新鲜的空气、感受了截然不同的人文特点、甚至经历了一些惊险的际遇。当然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独立观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建筑环境与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成都地区行程较为匆忙,所以此次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重庆市的地貌特征、城镇共存、建筑竖向空间设计、景观绿化等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分成三个大块:洪崖洞与瓷器口是针对于重庆市地域文化景观复兴的调研,包括交通组织模式的分析、对市镇共存式的城市格局的理解、空间设计的特点;南滨路周边城市景观是针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分析,因为其北靠南山,傍水长江的特殊地理条件,这是一条集防洪护岸、城市道路、旧城改造和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观光休闲景观大道。两条步行街解放碑与十八梯是针对于重庆市的繁华与落寞进行鲜明比较,一边是现代都市的繁华,另一边是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被侵蚀的城市本质。重庆简介地理特征初到重庆,有个最鲜明的感受,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因为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为400米,所以其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极强,不愧为“山城”的称号。由于起伏较大的特点,重庆市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因而溶洞、温泉、峡谷、关隘多。走进重庆市区的中心,这里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山清水秀,风景独特,所以又称为“江城”。各类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尤其在夜幕降临时,凭高眺远,城区建筑的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潮,雾浓风小的特点,其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所以还被称为“火炉”和“雾都”。雾给山城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但雾也给山城增添迷人的雾景。大雾之日,山城弥漫在浓雾中,雾中城,城中雾,一片雾海茫茫,人在雾海中。“雾都”的雾景,别有一番情趣。历史文化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南宋淳熙使十六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国国都,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实力,在我国中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重庆市不仅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并于1997年正式成为直辖市。洪崖洞与磁器口初步感受来到洪崖洞和磁器口,最大的感受是这里与重庆的现代建筑风格迥异。洪崖洞以“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充分体现了老山城的人文景观。各式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似摇似晃,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磁器口同样展现了古镇建筑的精髓:石板路铺成的地面、明清风格的建筑、木、石、砖的建构,以及围合的空间,好像一下子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来到千年之前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上。空间设计特点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它的设计所想表达的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一场关于重庆过去的视觉的盛宴,因为吊脚楼曾经就是重庆这座江岸城市的基本图景和生存景象,也是这座庞大都市的文化象征。吊脚楼在自然山水间土生土长,展情地铺陈在坡壁之上,错落在山水之间,闪烁着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光彩。其在功能上满足使用需求,构造上满足牢固之需,空间紧凑,开阖随意,分割自然,布局灵活,充分展现了在空间上的智慧与洒脱。吊脚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洪崖洞的地理特点,与重庆先民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吊脚楼、桥、亭、楼、阁等)和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其次,设计吸纳传统理念之优长,充分体现了“以不尽为美”的美学原则,在有限的视觉空间和视觉纵深环境中,力图营造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一回三转、扑朔迷离的视觉景象,让人置身其中,犹如进入时空隧道,重返历史记忆的空间。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城西的嘉陵江畔,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这里的设计保护和延承街区的山水环境、立体空间结构及整体景观和风貌,体现巴渝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这里的建筑在克服重力作用的自然受力状态下表现出了合理的逻辑结构和富于张力的美感。从地形地貌来看,重庆是一个江城,所有街道皆沿江形山势而建,而磁器口则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相望,凤凰、清水双溪绕镇而出,高石坎依山形而蜿蜒,正街横街形如半岛,极像是重庆城的微缩景观。从建筑风格来看,瓷器口古镇建筑群落颇具川东民居特色,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青石板路与民居和谐相依。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深刻体现了老重庆传统民居韵味。市镇共存的理解我认为一个城市具有的魅力,不应该只单单看它现代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衬托,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庆的磁器口恰恰有这样的特点:古镇在城中城在古镇里。磁器口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它保存了老重庆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同时也引入以小商铺的商业模式,以展现巴渝文化为核心,荟萃中外旅游精髓,成为重庆市观光休闲的旅游景点。此外,在环境景观方面,增设景观设施,沿袭了江边码头的功能性质,成为居民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磁器口古镇的商业改造和更新,历史街区得以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保护,改变了原有以居住为主的街区性质,转变为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成为城市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继承了城市历史文脉。它赋予快节奏的城市一份难得的古朴、闲怡与宁静,体现了市镇共存的和谐之景。南滨路周边城市景观整体分析南滨路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滨江路,与渝中区隔江相望,是集防洪护岸、城市道路、旧城改造和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观光休闲景观大道。它的建成,打破了重庆单一的交通概念,左公园右餐饮,集交通运输、吃喝玩乐于一体。南滨公园西起长江大桥南桥头,东止法国水师兵旧址,全长约七公里,是重庆最漂亮的滨江绿色长廊,也是中国最长的滨江公园。其公园以巴渝文化为内涵,以历史人文为主题,以灯饰景观为亮点,充分凸显了重庆之为山城水镇的特色。其次,南滨路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高档住宅小区星落密布,逐渐成为了重庆市民公认的继新牌坊之后的重庆第二富人区。而南滨路的夜景,更是与水情万种的塞纳河不相上下。绿化分析南滨路上作为全国最大的开放式护堤公园,依水而建,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里植花木数万株,形成绿色景观长廊,环境十分优美。在树种选用方面,不仅有外来树种,也有代表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例如银杏树、桂花和香樟等乔木。到了初夏,红叶李树在没施肥、自然生长的状况下还能结出硕果,十分诱人。在植物选用和配植上,充分考虑运用各种材料合理搭配组织景观,不仅有各类高大乔木、还有一些观花灌木及地被藤本植物,由于考虑到重庆独特地理环境与气候状况,还会适当引进一些耐旱性强的树种。南滨路绿化带的设计告诉我们各种植物不同的习性,对各个生态因子的要求不一致。因此,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成功选择植物的关键。要做到“适地适树”,就要“识地识树”,而针对山城岩石多、土壤瘠薄、干旱、高温、雾重、污染严重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可以乡土树种结合抗旱树种为主。其次,也应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保证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抗旱表现力,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结构合理、能自我良性循环的人工植物群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南滨路上的分车带、进出口路基础绿带、街头绿地等以现代园林的设计思路为主,通过规则、对称的几何图案和形状充分展现了园林植物的人工美、艺术美,尤其是花灌木的造型通过修剪,形态各异、富于变化。步行街之现代与落后繁华路解放碑解放碑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现在“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的代名词,成为我国西部最有影响的地区性商业步行街。解放碑周围商场、书店、影剧院、酒吧、酒店、饭店等鳞次栉比,一应俱全。这里有西南地区第一个可以完成彩色摄影冲印的彩色摄影冲印中心;有重庆最大的农贸市场:大阳沟菜市场;有重庆最大的书城:重庆新华书店;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被称为“好吃街”的八一路小吃街等等。它是重庆文化、商业活动的最中心。贫民窟十八梯虽然西部第一街“解放碑”享誉中华大地,在那里可以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但我更喜欢位于解放碑不远的另一条步行街“十八梯”,在这里领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庆。这条老街全部由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把山顶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由于山的缘故,重庆被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一上一下之间的区别如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十八梯在下半城,解放碑在上半城,他们之间仅仅只是相隔一条马路。十八梯里的每一步梯子、每一方石块,都留着岁月碾过的痕迹,虽不是历史文化遗迹,但却是最具浓郁巴渝特色的城市符号。老街道周围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踏着一节节石板阶梯而下,颇具地方特色的服务行业小吃摊,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随处可见。更有狗啊猫啊,随意趴在地上打着盹,这里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破败的老居民楼,经过风吹雨打,虽然还依然屹立,但多以成危房即将被拆除。在外人眼中的十八梯,被习惯性理解为城中村,城是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解放碑,村是吊脚丛生、户不蔽雨的十八梯棚户区,其实不然,先有十八梯后有解放碑,先有村后有城,先有穷后有富。城市发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如大树参天,纵然树冠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也是因为坚实的躯干和发达的根系。由此,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自我评价与总结从实习结束回来后,时至今日,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表达。回想起毕业实习的那十几天和完成此次调研报告的过程,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沿途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陪在我身边的同学、老师,那一份份情谊在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一定是纯洁而又深刻的。当然,作为接受了大学四年系统教育的我来说,此次毕业实习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