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运动与平衡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REMIPSUMDOLOR协调运动定义: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特点:适当的肌力,适当的速度、节奏,准确的距离和方向。分类:⑴粗大运动: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的保持、平衡等,如翻身、坐、站、行走;⑵精细活动:由小肌群实施的动作,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人体各种动作的完成及正常姿势的维持,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小脑、前庭器官、深部感觉、视觉等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精细控制下,由骨骼肌、肌肉、关节紧密配合,协调活动来实现的。人体任何一种正确运动,必须依赖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等四组肌肉的相互解调才能完成。运动的协调是通过小脑、深感觉、前庭系统及锥体外系的共同作用。协调运动障碍包括: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不随意运动;肌肉痉挛、肌肉肌腱挛缩等造成的运动异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的损伤所致;前庭迷路系统、本体感觉与视觉的异常也可造成。•纹状体系统:分为老纹状体(苍白球、红核、黑质)和新纹状体(壳和尾状核)两部分。它包括小脑本体及传入与传出的有关各束。小脑本体包括小脑两半球和中央的蚓部,以上、中、下三个脚与脑干联系。上脚(结合臂)与中脑联系、中脚(脑桥臂)与脑桥联系、下脚(延髓绳状体)与延髓联系。•脊髓后索:包括楔束、簿束。前者主管上肢和上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后者主管下肢和下半躯干的深感觉及精细触压觉。老纹状体损伤引起静止性震颤;新纹状体损伤引起肌张力减退和不随意运动,最常见的是手足徐动症和舞蹈样运动。小脑系统本身不引起动作,但对动作起共济协调作用,可以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姿势和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过程。在学习精细运动过程中,大脑皮质和小脑之间不断进行环路联系,同时小脑不断接受感觉传入冲动信息,逐步纠正运动中的偏差,达到精细运动的协调。锥体系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易化或抑制由其他途径引起的活动,特别是在快速随意控制肌肉的精细运动中起基本作用。锥体束任何部位损害,临床上表现随意运动功能的丧失、肌张力低下、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丧失。锥体外系的功能不经过延髓锥体,作用不能直接迅速抵达下运动神经元,不能引起肌肉的随意收缩,只是影响运动的协调性、准确性。通过影响肌张力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对大脑皮质呈反馈作用的环路联系。锥体外系是在锥体束的管理下活动的,并支持锥体束的随意运动。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肌肉保持适宜的紧张度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束才能完成肌肉的精细活动。有些活动,开始时由锥体束发动起来,但活动成为习惯的自律性运动时,便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沿着上述两条通路下行,二者互相协调,完成有机体整体性的复杂随意运动。协调障碍的相关因素肌力低下: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常过度用力,不能产生姿势与运动的协调。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运动的自由度受限。肌张力异常:影响运动的效率与准确性:肌张力低下收缩无力;张力高则运动阻抗增高,动作僵硬刻板,出现异常的姿势。感觉障碍:躯体运动觉/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维持肌肉收缩,运动发动缓慢,运动速度缓慢,肌肉不能协同收缩,运动的准确性与效率降低。适应性降低:CNS病损,不能控制精细运动,不能作不同速度的协调运动。评定目的评定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确定治疗目标为制定改善协调的运动疗法方案提供依据帮助确立一些适应活动的方法帮助选择能够促进行为或改善活动安全性的适应仪器确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对协调运动的效果评定内容检查对抗肌群间逆转运动的能力检查肌群共同协调的完成运动控制的能力评估测定或判断运动的速度和距离的能力检查将肢体保持在某一位置上的能力评定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所致的协调功能异常外,任何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患均需评定。感觉性运动失调:传导本体感觉的纤维受损;小脑性运动失调:小脑及其向心或远心径束的损害;前庭性运动失调:前庭器官、神经和核的病变;额叶性运动失调:额叶前部的损伤;锥体外系运动失调:基底神经节的损害。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共济失调:指随意运动的平稳性、动作的速度、范围、力量及持续时间的异常。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精细动作较粗大动作明显。特征:①ADL受限;②醉汉步态;③震颤:意向性、姿势性、静止性;④轮替运动障碍;⑤辨距不良;⑥肌张力低下;⑦书写障碍:书写控制不良、画线试验(+)、字体大小改变;⑧模仿画线异常;⑨协同运动障碍:起身试验、立位后仰试验;⑩其他: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的类型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眼球震颤、动作性震颤等。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对动作的幅度、力量和方向判断不足,闭目后或在黑暗场所协调障碍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主要见于脊髓痨(晚期神经梅毒、后根和后束有变性),也可见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和多发性神经炎。前庭性共济失调:多由内耳迷路受温度或旋转的刺激或由内耳的急性疾病引起。•迷路的急性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偏斜误指试验+,闭目难立征+。•急性小脑病灶也会出现眩晕和一侧性共济失调。•前者伴耳鸣、耳聋;眼震慢动相朝向患侧,快动相朝向健侧。大脑病变的共济失调:•额叶病变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轻度共济失调,多无眼球震颤。•丘脑病变也可引起对侧上下的共济失调,伴对侧感觉障碍,但共济失调与感觉障碍的程度不相称,即感觉障碍并不严重,不足以解释共济失调。此可能由于小脑半球通过骨骼的畸形、骨、关节、肌肉、血管等病变引起步态的异常。不随意运动:•指姿势保持或运动中出现不自主和无目的的动作,运动不正常和运动时出现无法预测的肌张力变化。•特征:①震颤:固定姿势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可被抑制;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搓丸样”动作;②舞蹈样动作;③手足徐动:为一种间歇性、缓慢、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④偏身投掷症:“打鞭样”动作,见于脑血管意外;⑤舞蹈样徐动症;⑥肌阵挛。评定方法与步骤协调运动的评定:分为非平衡性和平衡性试验,非平衡性协调试验(NCT):是评定身体不在直立位(站)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这类试验包括对粗大和精细运动的检查平衡性协调试验(ECT):是评定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一般检查:观察病人穿衣、扣钮、端水、写字、步态等动作的准确性。非平衡协调性检查的常用方法指鼻试验指指试验交替指鼻和对指对指粗大抓握轮替试验(前臂旋前/旋后)反弹试验:常见于小脑损伤患者交替足跟至膝和足趾:小脑性共济失调易出现测距过远和动作分解等表现跟膝胫试验:小脑病损者睁眼、闭眼均异常;深感觉障碍者闭眼不稳足趾触检查者手指:评测被检者变换方向、距离的情况和运动的力量固定或保持肢体位置:上肢坠落试验、下肢坠落试验躯干运动失调画线试验:小脑受损者(+)振子试验:小脑受损者(+)试验评分5分-正常。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活动。平衡性协调试验常用方法在正常舒适的位置上站着两足并拢站着(窄支撑面)足趾碰及另一足足跟的站着单足站站着,上肢的位置交替的放在身旁、头上方、腹部等出其不意的使患者离开平衡点站着,交替的前屈躯干和返回原位站着,向每侧侧屈躯干沿直线走,一足跟直接在另一足足趾之前沿直线行走,或沿地上的标记走向侧方走和向后走操正步走行走时变换速度行走中突然停下和开始环形行走和变换方向用踵或趾行走正常站位,观察患者开眼和闭眼时的反应,如患者开眼能站闭目则不成,意味着本体感丧失。闭目不能保持直立位为Romberg征阳性。评分标准4分-能完成活动。3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2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1分-不能活动。粗大运动的评定:•仰卧位→俯卧位:•正常:颈部屈曲、旋转→躯干旋转调整反应;•小脑性/偏身共济失调:颈部和躯干伸展运动;•帕金森病:躯干和双下肢对称性过度屈曲样动作似球状;•偏瘫:无法自患侧向健侧翻身运动。•仰卧位→坐位:•正常:颈部屈曲、旋转→躯干旋转→腹肌和屈髋肌、伸髋肌收缩→髋、膝关节轻屈、肩屈、肩胛带前突•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患侧下肢过度屈髋、上抬•坐位保持与坐位平衡:•正常:调整重心,恢复躯干稳定位置•小脑受损:重心移动后,身体的摆动随之增大至倾倒•端坐位躯干协调功能检查:•无外力作用时躯干摇摆——轻度功能失调•受力后明显摆动,可恢复稳定位置——坐位平衡能力低下•受力后无法恢复稳定位置——坐位平衡能力明显低下•端坐位时,在外力作用下分别进行伸膝、屈髋、抬上肢动作,观察躯干肌的协同运动与稳定性。LOREMIPSUMDOLOR站立动作:俯卧位→站立:正常:俯卧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站起协调运动功能低下:四肢支撑、髋关节肢位→双手扶床,躯干伸展→身体重心后移、离床站立端坐位→站立:协调运动功能低下:身体晃动幅度增大,膝关节屈曲•立位保持与立位平衡:•静态立位保持:睁眼、闭眼(Romberg征),30秒•静态立位平衡测量(训练)•立位平衡反应及立位姿势调节反应•立位时身体侧方移动•立位躯干屈曲、伸展时伴骨盆、下肢的协同运动•小脑性共济失调:躯干屈曲向前的平衡能力下降,向后伸展不能,呈现过度后倾至跌倒•步行、上下楼梯:•协调运动障碍:单腿支撑时急速膝屈曲,平衡破坏•2m直线步行:评价膝屈曲的发生、辅助下膝屈曲步行情况、中间位的稳定性•跟-趾行走、侧向走、倒退走、原地踏步、变换步行速度、突然停步或起步等检查•上下楼梯的检查要求患者可以单足站立•步行轨迹测试:星形步迹检查精细运动的评定:•手的准确性检查:•Jebsen-Taylor手功能检查:检查手的粗大运动的协调性:①写一句话;②模仿翻书;③捡拾小件物品;④模仿进食;⑤堆叠积木;⑥拿起大而轻的物品;⑦拿起大而重的物品。•Purduepegboard测试:检查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①左手插细铁柱;②右手插细铁柱;③双手同时插细铁柱;④装配。•上肢准确性测试:①同心圆打点;②缺口连线。•帕金森病患者上肢的协调性检查用直径为6CM的圆,让患者用铅笔在离开纸面上方10CM对准中心画点,肘要悬空,每秒一点,画50点(预定50秒),左右各一次,记下准确的点数和偏离圆心落在内5圈的点数。如不能用铅笔时可用签名笔等(但要记明)。寻迹图大小为8×20cm左右,要求患者用笔由左至右通过垂直线的撕开处画连续的曲线,肘不要摆动,越快越好,且不应碰及垂线。上栏为右手用,正常应在11-16s内完成,错仅0-2处;下栏为左手用,正常应在14-21s完成,错0-2处。•手的灵巧性检查:•Crawford灵巧性检查:是为青少年和成人设计的手-眼协调性和手操作小工具能力的检测。•手灵巧度测定:用于20岁以上成人精细动作灵巧性的测试。9孔插板试验。•Erhardt抓握发育评定:用于测定0~6岁儿童手功能的技巧动作发育。•Grooved木钉试验•盒与木块试验:用于正常7~9岁儿童、成人及伴有神经肌肉异常的成人的手操作灵巧性的测试。•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日本):用于3岁儿童至80岁以上老人手及上肢功能的检查。由10个规定动作组成。日常生活动作检查:•主要对与上肢及手功能有关的ADL进行观察,了解完成每项活动的技能水平,有否附加动作,不协调运动的分布情况,完成一次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安全水平等。•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Katz指数、Kenny自理评定、PULSES、FIM等。评定注意事项评定所需条件:环境用品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非平衡性协调运动的评定:非站立姿势下进行,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