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模拟测试1、2017年以来,长江流域先是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之后又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并对局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请结合图完成以下问题。、甲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乙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1〕简要分析两图所示问题与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关系。〔2〕列举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对策。2、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3、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但甲地滑坡、泥石流次数很少,原因是什么?〔2〕防治泥石流发生的常见措施有哪些?〔3〕假设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飓风“托马斯”2017年11月5日肆虐海地沿海地区,带来倾盆大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导致至少6人死亡。洪灾在海地西部一些小城镇切断通行道路。洪灾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截至3日,霍乱死亡病例升至442例,确认感染6700余人。海地总统勒内·加西亚·普雷瓦尔说,海地遭受飓风与霍乱双重打击,将保持警戒。材料二: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1〕以下关于海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海地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国家B、海地属热带季风气候C、海地附近有寒流经过D、海地新兴工业发展迅速〔2〕分析“托马斯”引发海地洪灾和泥石流的自然原因。〔3〕试分析洪灾为何会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5、读“某地区滑坡灾害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简要阐述滑坡灾害形成的自然条件。〔2〕分析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至少答出三点〕6、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右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及其详细解析1、【答案】(1)甲图反映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洪水增多;乙图反映出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水增多;洪水增多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2)退田还湖;加强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解析】第(1)题,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与降水强度、降水范围、水系特征、流域范围以及泄洪、蓄洪能力等有关。结合甲、乙两图,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小与洪水量的相互作用两方面分析解答。第(2)题,从洞庭湖的泥沙来源地的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湖两方面解答。2、【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解析】第(1)题,依据甲图可以看出,福建省台风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依据图乙可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第(2)题,对台风灾害的防御,可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3、【答案】(1)甲地为四川盆地,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且植被覆盖率高。(2)植树造林,工程护坡。(3)①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逃避;②保护好头部。【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高。第(2)题,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危险地段进行工程护坡,可防治泥石流的发生。第(3)题,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正确的逃避路线,且要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4、【答案】(1)A(2)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水量增长迅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地质构造破碎,土质疏松;飓风带来暴雨,降水强度大,冲蚀能力强等。(3)洪灾阻碍交通,医疗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加重灾区疫情;洪灾加剧水质恶化,难以保证清洁用水供应;洪灾使难民居无定所,扩大了霍乱病菌的传染范围。【解析】海地位于大西洋中,美国东南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中,属于多山的岛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飓风活动。洪灾引起疫情蔓延的原因应从交通中断、水质恶化、难民居住条件等方面解答。5、【答案】(1)岩体比较破碎,山体形态不稳定,有软弱面存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2)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滑坡灾害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此题从自然因素来分析。第(2)题,减轻滑坡灾害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如加固岩体等;还有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依法治理,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等。6、【答案】(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5)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解析】此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灾逐年加重。预测训练读我国自然灾害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1、甲地区成为双最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B、石漠化面积广大,工业化水平高C、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高D、气候干旱,城市化水平高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成正比B、自然环境过渡地带致灾指数较高C、乙地为最低值区,生态环境良好D、丙地成灾指数高,不适宜农业发展【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区是我国的江淮地区,涵盖了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因此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较高;乙地区为青藏高原,无人区面积广大,故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均低;丙地区为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自然要素的变化大,致灾指数高。【答案】1.C2.B3.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17年11月,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中国,频繁冷空气导致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出现雪灾。(1)分析内蒙古地区雪灾多发的原因?(2)试列举雪灾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解析】第(1)题,内蒙古地区多雪灾的原因与山地的迎风坡和偏西风有关。第(2)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内蒙古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且地处两山区的风口和山地迎风坡地带;冬季水汽含量大的偏西风强劲,易在此地产生深厚的积雪,出现雪灾。(2)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等。4、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和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析】此题主要借助统计资料图考查滑坡的成因及分布等相关知识。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坡度的大小与滑坡发生的关系,从曲线的变化看,坡度15°左右时,对应的面积最大,说明此坡度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从乙图中可看出,砂质土壤对应的频率最大,说明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再结合滑坡发生的水文条件分析应对措施即可。【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最少回答3点)5、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相关问题材料一2017年~2017年冬季,新疆呈现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雪、冻害等气象灾害,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材料二下图为2017年“北疆降雪分布图”。(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2)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解析】第(1)题,暴雪的空间分布从图上可直接看出,原因从北疆盆地西部有一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影响形成降水。第(2)题,从积雪融化后易形成洪水,地质灾害等方面回答。【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17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但是一部分比较轻的气溶胶,会飘洒的比较远。材料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月13日发表报告称,大地震致使日本东部移动了12英尺(约合3.6米)。材料三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1)假设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分析A、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成因。(2)指出大地震使日本向什么方向移动,并说明判断理由。(3)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4)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哪些危害?【解析】第(1)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地形和洋流对气温的影响。第(2)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边缘,注意该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时的运动方向。第(3)题,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所以风向和洋流是影响其扩散方向的主要因素。第(4)题,日本地震对该国农业的影响主要是由次生灾害所造成,需从土壤、水源、渔场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A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B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原因:①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此时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②A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③B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向东。原因:本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向东运动,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撞击形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所以向东移动。(3)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是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且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对中国影响不大。(4)海啸会导致盐碱化;核泄漏将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核泄漏会影响北海道渔场。7、阅读资料,完成以下要求。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请说明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解析】从经纬度看图示海域为我国的渤海海域,从图中海面水位等值线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