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二轮总复习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4讲评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知识架构专项突破2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知识架构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专项突破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作者对人物(景物)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评价”就是要求考生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突破评析思想情感1.从明示信息分析情感准确快速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应从以下明示信息入手。(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试题的“要害”。例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题目中一个“送”字便透露出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涵的是怀古伤今之情。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2)抓住注释提示命题者之所以给出注释,就是为了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提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等。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题材方面,要注意分析同中之异。相同题材的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考生要注意从形象、关键句等方面分析同中之异。如军旅题材的诗,有的表达厌战的情绪,而有的则表达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4)抓住关键词语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在分析思想情感时,要关注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词人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很清楚。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2.从暗示信息分析情感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1)抓住意象特点这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之所以甚为愁苦,就在于作者密集选用了暗含游子思乡情感的“大雁”,暗含生命沧桑的残损“黄花”,暗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等意象。再如段克己的《满江红》中所写菊花的特征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词人的思想情怀便较容易揣摩到了。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2)透视情态词语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比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幽人独往来”中的重要词语“缺、疏、幽”,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3)分析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如李商隐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梦境的模糊,杜鹃的哀鸣,泪光的微弱,烟的蒸腾,玉的温润,都和作者内心的怅然若失、迷惘凄迷紧紧相连。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4)关注表达技巧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诗句(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核心提示】在诗歌鉴赏中,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本义,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同时要围绕所要回答问题的主题,突出要点,防止过度分析。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答题模式】(1)概括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2)结合相关诗句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进行具体分析。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答案】(步骤一)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步骤二)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1.(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2.(2013·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专题八第4讲走向高考·二轮总复习·人教版·语文【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