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学习回顾学过的知识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文言文翻译顺口溜总的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保留对译替换调序增补删除(留、对、换、调、补、删)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信、达、雅)小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③廪:粮食仓库。【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1.解释划线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说: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通“悦”,喜欢。给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移动离开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经常、常常喜欢、爱好在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跑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译文:黄琬人小但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的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而黄琼把这情况报告了皇上。太后命令问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年龄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为何不说日食如初升的弯月?”黄琼听了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为黄琬的与众不同而更加喜欢他。【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皇帝命令认为与众不同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①如初升的弯月。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居。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多次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聊以志吾之乐尔。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蚤死(2)孔子哭之恸(3)门人益亲2.翻译(1)弟子孰为好学?(2)不迁怒,不贰过。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早极度悲哀更加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选自《战国策•秦策二》)【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管与止之曰(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2)人者,甘饵也。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制止代词,指老虎举动却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人是它们的美味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吴起守信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再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他才和(老友)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就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方:③恐其自食其言也恐: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信: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译文: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派使才害怕担心讲信用守信D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饭。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