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概念、框架与实践2017年7月5日主要内容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侧发展现状1智慧博物馆概念、模型与框架2智慧博物馆应用实践案例分析3经济发展趋势-市场开放思想革命带动了民间资本的积极入市从追求“量”的积累到注重“质”的提升市场活力被激发逐步与外界接轨供给侧改革从制度上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模式,释放了巨大的制度红利,大幅提高了生产力。与全球化生产趋势接轨,制造业开始呈现跳跃式飞跃,借助劳动力与资源优势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一方面中国商品涌入世界各国市场,另一方面打通了内部市场的经络,市场活力显著提升,经济再次腾飞。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格局。改革开放1978经济特区1980s加入WTO2001一带一路2013改革开放加入WTO经济特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趋势-供给侧改革投资出口消费“铁公基”(周期长、效率低)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成本过高人口结构改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端制造回流国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出口受阻变相推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导致需求不足;同时使能源、矿产、水泥、钢铁、机械重工等产能过剩。一方面,对普通民众过高的生活成本导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另一方面,高端的消费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中国缺少高端产品的核心制造能力。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下降7%,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海外市场需求低迷。依靠政府层面投资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居民的消费能力受限于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进行供给侧改革成为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前潜力的必然途径,而互联网等新技术也将在供给侧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使得供给侧改革成为国家重点,互联网技术能够从创新和效率两大方面提高供给侧的全要素生产率。短期需求不足人口红利消退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产能过剩压制资本投资...供给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劳动资本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购重组推迟退休二胎政策户籍改革提升用以结合资本和劳动的技术互联网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提高活力,技术创新型企业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释放劳动力博物馆发展概况•博物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领略中华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5.5%。–2015年全国博物馆观众总量近7亿人次,这一数字是免费开放刚实施时的2.45倍(2008年全国博物馆观众总量2.86亿人次)。社会需求增加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公众对博物馆文化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博物馆的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博物馆面临的挑战新技术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极大影响了公众社会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亟需改进和提升。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面临的挑战博物馆观众数量增长•伴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博物馆观众数量明显增长,结构也日趋多元。观众结构多元化•全国博物馆未成年人观众总数由免费开放前的7198.3万,增长到1.82亿,增幅达252.84%。2780座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未成年人观众总计达1.55亿人次,占总量的85.41%。在以机关、学校、部队、旅游团队为主体的同时,社区居民、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博物馆展陈数量增长•2008年,文物系统博物馆举办展览约8000个,2015年已超过2万个,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博物馆推陈出新,营造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即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技术,在博物馆中得到大量应用。新技术产品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端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MR博物馆新技术应用物联网博物馆新技术应用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移动化智慧化博物馆数字化新名词大量涌现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侧发展趋势收集教育观众整理保管研究展览人性化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以物为主关注收藏保管开放性私人秘藏(古代:公元前4、5世纪-公元16、17世纪)上层开放(近代:17世纪-19世纪)公众开放(现代:20世纪上半叶)社会化融合(当代:20世纪下半叶开始)欣赏传播生态修复文化珍品收藏阶段重视物品收集、分类、编目、保管、修复。保管场所和设施完备。博物馆服务阶段为博物馆游客、专业人士,提供研究、展览、欣赏和教育服务。社会化融合阶段博物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传播手段大众化,观众服务个性化,生态博物馆充分互动与参与。博物馆文化服务的供需错配我国目前已有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余件可移动文物和4692座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参观人数约7亿人次,但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差距。收集教育观众整理保管研究展览外部职能管理者角度下的博物馆职能划分目的职能教育、研究、欣赏收藏、保护、展示博物馆公众角度下的博物馆目的与职能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内部职能传统管理者角度下的博物馆职能设置采取以物为核心的线性工作流程,忽视公众服务的目的和缺少公众需求响应,造成博物馆供给侧服务在技术、数据和产业方面均存在供需严重失配。博物馆供给侧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工作困扰收集教育整理保管研究展览采集传播加工存储展示观众观众传统博物馆“以物为核心”的工作流程沿循传统博物馆模式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流程1、数字化工作基本沿循传统博物馆“以物为核心”的工作流程,一切围绕“数字”展开。2、数据采集阶段和数据利用阶段割裂,采集的数据无法使用,利用数据也很难找到合适的。3、现状:一方面是大量僵尸数据堆积,另一方面是数据利用开发困难重重!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利用阶段博物馆数字化起源•数字博物馆早期发展主要受到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强调以藏品资源数字化为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最早的数字博物馆实践是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的“美国记忆”计划。该计划预期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数百万件有关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手稿、书籍、印刷文本、影像及录音等资源数字化,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手段,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和家庭用户都能像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便捷地接触到这些数字资源。–受上述计划影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记忆”计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水准上,将全世界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永久性的数字化存储和记忆,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2016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敦煌洞窟壁画拍摄乐山大佛3D扫描文物平面拍摄兵马俑三维扫描博物馆数字化进展•我国文博领域数据总量已达到PB级,国家文物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超过500TB。–馆藏文物调查:调查文物2401251件,完成数字化1059192件。–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是766722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登录2661万件/套,6408万件,文物照片5000万张,数据总量140TB。2016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物馆数字化进展•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启动了“数位博物馆专案计划”,10多年来,专案一直致力于将文化资产资源发展成为数位典藏,旨在将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在内的文化机构的珍贵典藏进行数字化,以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成数位内容与技术在研究、教育、文化与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内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进展•藏品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对海量资源的数字化是一项极其艰辛而漫长的工作。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据采集方法和采集精度不断提升。–如为了采集藏品外观信息,照片拍摄精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300万像素提高到2000万像素。在不久的将来,二维拍照记录方式也许很快就会被三维扫描记录方式替代。•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博物馆的资源数字化是一项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2016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物馆数字化认识与思考•1998年1月3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中,首次提出数字地球概念。•数字地球的发展理念给数字博物馆发展和实践带来了重要启示——数字博物馆不应仅局限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博物馆应该是对实体博物馆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再现和认知。这一认识实际上形成了数字博物馆发展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数字博物馆发展理念开始逐渐回归到对博物馆收藏的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深入认知上来,但对如何完成这一转变仍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主要内容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侧发展现状1智慧博物馆概念、模型与框架2智慧博物馆应用实践案例分析3智慧地球的启示•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的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通过低成本的传感技术和网络服务,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的网络,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什么是智慧?•智者术也,慧者道也。–智慧既包括对事物感知、记忆、理解、分析、计算、判断、创造等的技术能力,也包括探索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的客观规律,思考、分析、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真理的人本主义理念。•智慧系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感知外部世界变化的能力–二是信息的传输、存储和计算能力–三是针对外部变化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的智能化处理能力。智慧系统基本特征•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一个智慧系统应该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化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更透彻的感知强调对信息的实时采集、自动采集、按需采集网络联通对象的广泛性网络联通方式的多样性大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化应用。智慧博物馆概念•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博物馆可以表示如下: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博物馆通过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感知、计算、分析博物馆运行相关的人、物、活动等的数据信息,实现博物馆征集、保护、展示、传播、研究和管理活动智能化,提升博物馆服务、保护、管理能力。博物馆信息交互•实体博物馆中的观众与藏品的信息交互方式基本以“物→人”为主,“人→物”的交互手段难以实施。•数字博物馆采用“物——数字——人”的信息交互方式,即首先将博物馆藏品及其他相关信息转化为“数字”,然后再用网络传输和数字展现技术,将这些“数字”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呈现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人物数字人物数字人物a.实体博物馆b.数字博物馆c.智慧博物馆图1、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信息交互人物…………数字博物馆信息交互的局限性•数字博物馆实现了“数字——人”的双向信息交互,但“物→数字”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数字博物馆仍然还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交互方式。这种信息交互方式不仅割裂了“物——人”之间的直接联系,也缺少对“物——物”之间,“人——人”之间协同关系的处理。物数字人问题:如何解决数字博物馆所提供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交互性和临场体验感不如实体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之道——ROAD模型•ROAD,道——道路、途径、方法。•博物馆新技术应用应遵循博物馆发展之“道”。ROAD模型智慧博物馆RoleObjectActivityData智慧博物馆ROAD模型•角色(Role)是与博物馆相关的人和机构,包括:参观者、工作者,博物馆机构、管理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