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小语会第四批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重庆课题组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标”同时对小学各年级段提出了阅读量的要求: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但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小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使学得很好,所得也非常有限。因此,小学生的阅读现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无好书可读。由于各方面认识局限,不少家长给孩子买的书以《小学生作文选》等应试类书籍为主。(二)无时间读书。现在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各学科把课程表挤得满满的。学生在校的时间自习课很少,回到家里又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使是双休日,也很难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无兴趣读书。书上的文字远不如动画片吸引人,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无人指导阅读。家长能力有限,教师又因为受应试教育或自身素质的约束,无法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有效指导,导致了阅读的盲目性和无效性。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机会和资源,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语文素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试图解决以上问题。二、研究的意义(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得益的无疑是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树立读书的信心,培养读书兴趣,带给学生的是喜悦与满足,是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可以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可以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还可以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英国的威·沃克曾说过:“只要读书用心,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要使我们的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2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从哪儿做起?肯定说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研究,无疑可以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实现人格的良性发展。(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建设“人文校园”提供有力的支撑。许多学校都重视读书活动,可是常常苦于找不到指导的方法,活动往往开头热,后头冷,或时冷时热,难于保持。如何建立持之以恒的读书机制,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书香校园”一直是不少学校十分期待解决的问题。“书香校园”是“人文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此研究,可以为建设“人文校园”提供有力的支撑。(四)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培养学习型公民提供研究和借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加速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有效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而阅读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阅读,如何指导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不仅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习型公民的需要,其现实意义显而易见。三、研究的理论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只有阅读:要构建一个坚固而雄伟的语文素养金字塔,必须要有大量而广博的阅读作为坚实的基石不容置疑。(一)《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个体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的明显差异。只有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知方面的自我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情感和健康方面的熏陶和发展。(四)“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的感悟也才越深刻。(五)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博览、诵读、精思、积累,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进而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四、研究的原则(一)开放性和务实性相结合的原则(二)创新性和传统型相结合的原则(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四)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五)积累和运用相结合的原则(六)面向全体与针对个别相结合的原则五、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一)研究的内容1.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天性和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2.探索指导小学生阅读的策略。注重课内及课外的联系,训练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健康的阅读情趣。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阅读观,充分考虑阅读兴趣和个体知识水平差异,探索适合学生不同年龄和身心特点的课外读物。4.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积累指导课外阅读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估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5.打造“书香校园”,探索课外阅读与人文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二)研究的目标1.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探索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2.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段位测评法,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3.探索课外阅读与建设人文校园的策略,为“五个校园”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44.构建“促进小学生科学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模式,探索有示范效应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六、研究方法与操作方略(一)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倾向性,为如何引领小学生科学阅读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2.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对开展的各种语文阅读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实践、总结、反思,并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实施方案。3.经验总结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及时推广。4.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研究,形成典型个案及经验。(二)操作方略:1.科学布置,精选读物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历史的神奇,童话的有趣……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学生往往会被一些容易产生副作用的读物所吸引。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合适他们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1)选择的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2)选择的读物要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3)课内与课外结合。2.展示阅读成果,培养阅读习惯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我们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报纸,每周开设一节读报用报的阅读课。课外,可让学生自由看报,通过小组交流,选出小组长汇报读报的心得体会,并评选出“读报大王”。我们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小脚丫走天下”、“经典品读”、“小试法槌”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3.布置书香教室,营造阅读氛围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在教室设置小小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有益读物存放到班级的图书角里来,让大家一有空闲便相互传阅、仔细阅读;同时组5织大家上学校阅览室阅览,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时间来进行阅读。另外,在教室的墙壁设置作品栏,经常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通过这些鼓励形式让学生对读书读报保持浓厚的兴趣。营造大的课外阅读环境,利用学校图书室、开放式书廊、家庭等资源,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在班级中进行“课外知识”练习,进行“百科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召开读书情况介绍及经验交流会:举办读书日记(低年级以绘画日记的形式展示)、读书体会展览;出刊一期读书小报并展览等。4.诵读经典诗词,浸润文化底蕴古诗诵读,利用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另外,采用学生自由背诵规定古诗词,指导学生认识诗(词)人以及写古诗词的背景、情感,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采用比赛背诵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行“二读”(“早读”、“午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到预备前的15分钟),并大力宣传有关读书活动的奖励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读好书。每周评比读书之星,并加以表扬,以激励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积极参与学校、年级组、课题组的其他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5.举办阅读活动,共享读书之乐定期举办“阅读节活动”,每期阅读节的主题都与“共建书香校园,同享快乐阅读”有关。(阅读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活动展开以班级、校级为单位展开)。(1)班级活动①各班出一期读书主题黑板报,布置“书香教室”,营造读书的氛围。②开展“希望读书行动”,每个学生为教室图书角捐上自己的一本书从而读到其他同学捐来的更多的书。③各班组织一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每班选出10份优秀手抄报展评。④3—5年级组织学生写一篇读书心得,每班选出5篇评奖。⑤每周的午读时间定位在“阅读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⑥各年段、各语文备课组长协调组织,每个年级拿出一节优秀读书交流展示课。⑦开展剪贴报活动。让学生将感兴趣的图片或语言剪裁收集起来,评比优秀剪贴本。⑧在班级定期举行故事会、表演活动等,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讲中练,开发智力,锻炼口语表达。6(2)校级活动①每月办一期“我在书香校园中成长”宣传板报和读书成果展览。以年级为单位,把年级的手抄报、学生优秀习作、读后感、亲子读书记录卡、学生制作的名言、书签等通过展板形式在学校公开展出。②每月开展一次“精彩课堂”公开课活动,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经验交流。③每学年评选一次“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评比办法:各年级各班先自评,推荐5名读书小明星一名书香班级参加学校评比。参评的“小明星”或班级须上报一份自荐材料,展示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发表作品或比赛获奖须附复印件)。④每学年开展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段位考评”,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⑤设立“知识窗”,通过小窗口认识大世界,坚持每日一答,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和积累知识的习惯及能力。⑥举行“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阅读节总结庆祝活动。(3)导读活动小学生拼音报社专门成立“阅读推广中心”,在《小学生拼音报》覆盖面广、传阅率高的区域选取基地学校,并依托基地学校成立校外的导读示范点来营造环境,强化和巩固校内教育成果。同时利用《小学生拼音报》的影响力,实现书报联动,充分调动起希望出版社、北少社、上少社、浙少社等各大出版社的积极性,为课题组的孩子们出好书、出精品。用3年时间,实现基地区域10个导读示范点的目标。七、研究过程本课题准备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一)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1.进行研究的前期调查研究,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准备。2.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二)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3年7月)1.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课题实施小组,真正做到“一把手”负责,业务骨干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