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仨只剩下我一人,杨绛先生是如何面对孤独的?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今日下午,当手机上第一个消息弹出:105岁杨绛先生今晨逝世,我的脑海里不知道怎么的,马上跳出这首《春暖花开》。没有悲伤,甚至没有惋惜,只觉得如春天般温暖。这一位老人,烤着生命的炉火,在105岁高龄之时,火光渐渐熄灭,她平静离世。迎接先生的,是下一季的春暖花开。之后,朋友圈被刷屏。每个人都在纪念,每个人都在哀悼,每个人都在赞美,“我们仨”的照片铺天盖地,先生的名句被反复提及。各大公号也完全被杨绛二字占领。到下午三四点钟,一个朋友的微信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见了一堆没读过杨绛,甚至连名字都念不清的人在纪念和哀悼,转发一篇文章和几句话附庸风雅,假装心痛十分钟,励志五分钟,遗憾三分钟,仅此而已。这就是杨绛先生和她的文字在你生命中惟一的作用了吧!”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朋友说的很对。然而,为什么我们要心痛十分钟,励志五分钟,遗憾三分钟,然后眉一皱,头一抬,该干嘛干嘛去了呢?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渴望,像杨绛先生一样的优雅从容,恬淡沉静,豁达智慧。然而我们的身体,要吃要喝,要刺激要满足,要炫耀要攀比,要向世界呐喊,要让宇宙认同。真相是,我们的身体,往往比大脑更加的真实。所以,中国只有一个杨绛,百年只出一个杨绛。这没什么羞愧的,我们就算做不到,懂得欣赏,懂得尊重,高山仰止,也是好的。第一次知道先生,是因为那句著名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译初时,我只当这是杨绛先生所说,后来,才知道这是她翻译的英国诗人《我和谁都不争》里面的诗句。然而,这样的语言,由一个经历人世沧桑的老人说出来,则更加具有生命的力量和沉静之美。我想,“走”这件事情,先生是随时随地有所准备,也是心生喜悦的。对于一个百岁老人,对于一个失去了爱女和丈夫的老人,如何在人世界独自行走十八年,这才是我想探寻的生命真谛。据说,老夫老妻,一人如果先行离开,另一个,也独活不久,何况杨绛与先生钱锺书感情笃深,一生历尽坎坷,相依相伴,如今,一个撒手人寰,剩下的,该是多么的难熬。不仅丈夫走了,爱女也先行父亲一步,在前一年病重离世。我们常说自己很孤独,你再孤独,有晚年的杨绛先生孤独吗?我斗胆仰望先生,感知先生于独行中的力量和坚持,与各位分享,只求我们在浮萍人世多一份笃定和安守。《我们仨》让杨绛夫妇,及女儿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看到了感情笃深的一家三口,充满温情和趣味的家庭生活,以及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家庭,于平淡朴实中散发出来的光芒。如果说这世界上真的有灵魂伴侣,他们是杨绛和钱锺书,他们又不仅仅是杨绛和钱钟书。加上女儿钱瑗,他们三位,超越了普通夫妻子女之间的血肉亲情,真正达到了相知相惜,心灵相通。而这样的灵魂伴侣,这样看上去最亲密的关系,其首要基础却是:在这个关系中的每一方,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我们彼此相爱,但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钱锺书作为文学泰斗,声名显赫,但杨绛先生除了是他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之外,她还是一位“先生”。除去钱锺书太太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本身是一位集翻译家、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为一体的大家。钱锺书出身于旧式家庭,男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娇养惯了,结婚后,他的生活起居,也是由杨绛一手包办。以至于杨绛生产住院期间,钱锺书每天的生活乱了套,今天打翻了墨水瓶,明天弄砸了台灯。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杨绛先生也一直坚持写作,写下大量的散文、小说、剧本,翻译了多部国外经典作品,其中尤以《堂吉诃德》著称。而正是杨绛先生在写作上的专注和造诣,陪伴她度过了亲人离开后的艰难岁月。看一看1998年钱锺书先生逝世以后,杨绛先生的写作日程表:1999年翻译《斐多》(12月18日译完)。撰写《“掺沙子”到流亡》。整理钱锺书笔记,集成《钱锺书手稿集》。开始撰写《我们仨》。2000年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4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斐多》。4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斐多》。11月,出版《钱锺书手稿集》。2001年撰写《钱锺书手稿集》序文,并题写书名。撰写《记似梦非梦》《我在启明上学》等等。2002年撰写《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记我的翻译》等等。《我们仨》初稿完毕。后面不再赘述。晚年的杨绛先生,留下旷世名著《我们仨》;96岁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整理了钱锺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11年出版了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可以说,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独自生活的这18年中,正是写作,陪伴着先生,支撑着她,抚慰着她。我可以想象,每一个黎明,先生于天刚泛亮时醒来,认真洗漱,将一头白发一根根梳理妥帖,出门散步、做大雁功,在太阳炙烤之前回到家中,一碗白粥一点小菜。然后伏案书写,写下与丈夫女儿生活中的点滴温情,写下她一个世纪的情怀。先生的文字淡泊宁静,不起涟漪,不生娑婆,写欢乐,俏皮而不喧嚣,写悲伤,穿透心扉但不失优雅。黄昏时,先生或于树下,或于湖边浅吟低唱,举步徘徊。隔着落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看山看水,都是话。记得当年张爱玲独居美国公寓,于74岁高龄,一人孤独离世。离开前仍然坚持写作,家中家具简陋,冰箱空空荡荡。有人说张爱玲可怜。其实,一个人,若尚还有阅读和写作相伴,她的独处就不会太过可怜。相反,一些人,生活在人群中,内心没有支点,空空荡荡,无可依靠,那才叫真可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年老时儿孙绕膝,老伴儿相伴,但你是否想过:如果孩子都在忙,或者孩子移民去了国外;如果上了年纪发现伴侣不合适要分开。孑然一人的你,该如何面对你的人生?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四肢发达,朝气蓬勃,他的世界很大很大,呼朋引伴,仗剑天涯,等到老了,他的天地可能就和张爱玲,和杨绛先生一样,一间寓所,甚至一张书桌。这个时候,陪伴你的,就是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一定是写作,但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支点。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来,和自己玩耍,与自己对话,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行走。这个,杨绛先生在她百岁生日那天就告诉我们了:这是一个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你我今日知悉,是福是缘。如果可以了悟半分,我们未来的人生,可能会少一些困苦,多一点开怀。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