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一、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道”是最高的存在,是至上的法则,但却不是“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意识不很强烈,虽然民间也有不少不同种类的多神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中也有神魔鬼怪题材,但总的说来,任何一种超自然的迷信都很难成为全民族普遍的至高无上的真诚信仰。人们特别是知识阶层,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观点来看待宇宙世界的。这与道家的自然宇宙观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尤其是庄子,并不强调人的优先地位和独特性,主张“齐万物”“齐物我”,以齐一平等的观点来看待人与万物的关系,没有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道家比较强调“人与天一”“以人入天”,强调顺其自然,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红楼梦》中有一处,贾宝玉与父亲争执,为的是园林建筑艺术的品评:“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二、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先秦道家曾经勾画出一幅小国寡民、自给自足、与世隔绝、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竞争、和谐安定的理想爱那个社会的图画(老子“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这幅图画成为后代不少人头脑中理想社会的蓝本。“无为而治”的主张就成为一种可以用来纠正偏颇的政治理论资源。“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被统治者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逸生活,但同时又对世俗政治事务持一种冷眼旁观的批判立场。中国知识份子不会因着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恰如林语堂所说:“所有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都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三、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的影响相对于儒家的重视个人伦理道德修养,要求个人按照儒家的仁义道德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君子”,道家则更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安时处顺,为而不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道家也重视“德”,但这个“德”跟儒家的仁义道德相比内涵很不一样。道家认为“仁义”恰恰是真正的“德”失去之后的结果。道家的“德”意味着与道为一、顺乎自然、抱朴守拙、少私寡欲、与世无争等内容。因此,道家的理想人格具有自然率真、逍遥超越、淡泊名利、批褐怀玉等特点。四、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学、艺术、绘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老庄认为素朴最美,所谓“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确立“自然”“素朴”为最高审美原则。老子说“无言”,庄子说“得意忘言”,使得文学常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开先河,到汉魏风骨基本定型;再由六朝山水诗转承,直推出唐宋诗词的辉煌;元明以后的杂剧和传奇也不过是简单的情节串联起来的一支接一支的诗歌没完没了地抒着情;直到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为了“传平生诗文”。中国文人的抒情对象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更宏大的存在——自然。其创作空间是“天地大美,四时明法“的框架内,写的总是:乘风破浪、江山如画、春花秋月、飘絮落红……中国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敏锐的洞察力与捕捉自然与人在刹那间的交流。“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念天地之悠悠”;必须要“抬头望”过了“明月”才能“低头思故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而“问君能有几多愁”,也必须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中国的诗歌里。人总是在自然中,人感情的喜怒哀乐也是与自然运动变迁相辅相成的。五、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显著贡献主要在于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无为”方法论。所谓辩证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对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有深刻把握。这种所谓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无为”既是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模式。“无为”的方法教会人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善于顺其自然,不要蛮干、硬干,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退一步想问题,要善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所谓方式构成了中国文化之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