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说课稿沧县实验学校李凤霞各位老师:你们好!刚刚上完《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这节课,现在说课,姚主任给我布置的任务就是,先上课,然后是一小时左右的说课。说课之前,首先声明一下,我的专业不是品德,我是教语文的,对于品德这一门课程,应该说没有太多的深入,大家也都知道,向我们实验学校,就说我教的这个六年级的学生就有70多个,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语文课和班级管理上了。今天的课,上到这个水平上,请老师们见谅。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探讨如何上好品德课,如何将品德课的知识教育与生活,社会融为一体。我们都知道,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内容既丰富又精彩,这一门课程,应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老师们当中很少是学这一专业的,所以每节课都在考验着我们教师的业务功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教学目标的把握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产生一些困惑,有时会出现偏差,从而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知识型的社会课,完全忽视了这一学科的特性。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说说我自己对如何上好品德课的一点粗浅认识。一、说教材(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们中国人比较讲究吃,如今的饮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这一课是《锦绣中华在我心》这一主题单元中的第四课,它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了解到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饮食特色。从中华民族丰富的美食文化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初步探讨了每个区域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地域物产的关系,体现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懂得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2、能力目标:能够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3、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客观分析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感受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确立依据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性学科,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考虑到这个学校学生们的状况,可能家里有电脑能上网的不多,所以教学方法我也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这一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对美食文化,美食艺术的整体感受,主要就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了解。2、小组活动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三,说学法我们经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现代信息技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自己走进文本。1、搜集、整理资料,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带着任务,做到有目标的学习。2、观看媒体,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加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饮食文化。四、说设计思路1、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主要是突出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科整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品德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利用图片资料,文字材料来丰富这节课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了解生活,了解社会。2、努力的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在快乐中学习。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五、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做好上课准备1、联系生活,导入话题。导入设计是以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由中华美食街引出中华美食的精髓——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苏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由多媒体图片展示来导入,渲染一种饮食文化的氛围,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今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并不陌生的,中华美食走进世博,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全面的了解中华美食,增强热爱中国文化历史的民族自豪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让他们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所认同,感受到中华美食已经名扬天下。用这种形式引入主题,抓住学生注意力,把他们带入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也做到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一个融合。2、分析探究,深入重点教品德的老师都知道,现在的品德课,每一个主题中,图片多,字相当的少,学生的认知程度,往往只会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如果我们只看教材,就会觉得没有多少东西可教,甚至都不知道教什么,所以必须要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重点把握了,就可以沿着这条主线无限度的延伸,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在突出这一课教学重点时,我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来设计的:一方面是饮食进行了纵向对比,同一个地区,过去的饮食与现在对比有什么不同。这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询问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邻居,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们,饮食存在着什么差异。然后让他们分析一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说出,是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了横向对比,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饮食有什么差异,先让他们说出,南方人以什么为主食,北方人以什么为主食,然后让他们在小组里讨论,这种饮食习惯的不同是什么原因。再插入一段视频,观看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知道了南方地区主要以水稻为主,我们这个主要以小麦为主,再往北,到了东北地区以水稻和小麦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将主题深化,突出了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间插入了一个《口味歌》“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不太准确,但是也反映出区域不同,饮食的口味也存在着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饮食上的不同,也是一个横向对比,这实际上是一个拓展内容,通过这比较,让学生对饮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3、交流体会,深化主题深化主题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品德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一些简单的提示学习的范例,所以我觉得课前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搜集一些图片资料,历史资料,或者是实物等等,尤其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所以在课前,我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课前准备要求,(1)搜集资料:中华美食小故事,八大菜系的资料。(2)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小吃。(3)完成饮食调查表。通过布置这些课前任务,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自主学习的锻炼。“美食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透过中华美食,了解“食文化”的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通过讲述食品背后的故事,探究来龙去脉,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食文化与悠久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美食故事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了解了美食故事,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怎样来做人。4、课堂总结,强化主题课前设计这节课结尾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将主题再进一步强化,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最后,还是决定以李绅的《悯农》这首诗结尾,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可是大不一样了,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人,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深知农民劳动的艰辛。可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人能体会得到这一点,多是贪图享受,所以要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对联收尾,再一次突出主题,感受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课后反思:上完《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这节课,再来回顾这一课的设计、摩课、上课,有几点感受比较深:一、要让品德课成为学生走进生活的通道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逐渐加大了知识的容量,将法律,历史,地理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多方位的联系生活,多给学生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机会,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实践体会,了解生活现状,对社会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于物质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愿意,吃好的,穿好的,还要玩好,可是对生活,对社会了解的太少了。我们就可以抓住品德课,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多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201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年,先是西南的严重旱情,青海玉树7.1级的地震,然后就是现在全国各地的洪涝灾害,泥石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应该说都是很好的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有一课内容就是介绍自然灾害的,如果我们在上课时,让学生结合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来体会理解的话,相信他们都会多了一些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二、品德课也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通道品德与社会课堂是以道德情感的生成为突破口,以第一单元来说,整个单元看起是在通过对人们吃穿住行,语言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但实际上却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一例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些表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对这些表面想象进行对比,剖析,挖掘中它的内涵,然后再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内容的课外延伸。关于如何上品德课,还有一点可以与大家探讨交流一下:说句实在话,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不可能是什么都懂,就这节课来讲,好多用到的图片,美食小故事,视频,等,都是从网上找来的。有的时候,我也常常在想,假如没有网络资源了,我们的品德课又该怎么上?但有一点不能忽视,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要让他再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必须要把这门课程和生活紧密相连,要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要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将所得的一切能够应用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对生活,对社会的一些认识。再开学,我教的这个班就是六年级了,我们班人多,大多数学生们家里都有电脑,能上网,而且比较活跃的学生比较多,因此,我平时上品德课时,多数是让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或图片,然后课上小组内交流资料,班内有展台可以展示学生搜集的图片。小组自由活动学习的时候偏多,然后再结合某一主题全班同学谈论交流。有的时候,还经常有一些学生自告奋勇来当小老师,完成某一课内容的教学,我尝试过很多次了,效果还不错。应该说品德课的课上还是很轻松的,有的时候发现,他们查找的资料,比我找的都多,很多问题,我不懂,可是他们却能说出来。学生上课时,老师对重点内容加以指导就行了。上课的时候解放了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老师就没事了,因为教师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才能保证将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当然也有的学生讲的时候,会出现跑偏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赶紧把他拉回来。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孩子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在现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站不住了,而是你要教会孩子找水源。有时我自己上课,总感觉在热闹背后透露出随意与浮躁,或走形式,或摆花架子。我在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我努力的做到高质量的多项运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大家形成一种融洽而亲和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在民主,愉悦中自主学习。课上完之后,及时反思,发现诸多不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感觉有点也放不开。其实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学生喜欢开放的课堂,感觉这节课上得有些沉闷。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不够……..我的说课结束了,对于这节交流课,希望老师们多提一些宝贵意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