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2—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人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稳—3—态改变的分子信号网络,绘制增龄伴随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图谱,探讨人类器官失稳及向退行性变演化的细胞分子机制,发现新的器官失稳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物。考核指标:发展不少于5种研究增龄相关器官功能减退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不少于5种人类遗传型早衰症的多能干细胞研究体系;建立不少于3种衰老或长寿基因靶向编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绘制灵长类(包括人)多器官组织功能(不少于6种)随增龄减退的细胞和分子图谱;鉴定不少于10个新型人类干细胞衰老调节基因;明确不少于4种可揭示人类生物学年龄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拟支持项目数:1~2项。1.1.2我国人群健康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反映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实际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骨科系统)的相关指标,以及上述指标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代谢组学及肠道微生物方面分子标志物的表现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筛选并验证老龄化相关实验室指标,鉴定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老年人生理年龄和实际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测试指标;建立中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以此作为制定我国老龄化年龄节点的重要依据;研究生物学年龄同—4—器官功能减退的关系,开发相关疾病及功能减退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我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指标数据库。考核指标:建立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个体血清样品库,各年龄段样本量不少于10000例;建立10万例健康个体生物学年龄指标共享数据库;筛选并验证不少于20项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或功能老龄化相关的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指标,明确人类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记物;开发不少于2种基于实验室指标的老龄化预测模型;制定生物学年龄老龄化标准,产出不少于2个系统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及老年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生物学年龄与功能减退和疾病的关系。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1.2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1.2.1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内容:建立覆盖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增龄研究队列,长期跟踪随访。从个体身心状态、社会参与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层面采集增龄过程中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功能和疾病风险因素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数据。建立复杂多维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阐述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的健康相关状态变化关联、特点与规律。—5—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25000例的增龄研究队列建设,保证长期跟踪随访。建立资源共享的中国人群增龄状态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分析建立增龄过程中机体健康状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图谱,以及各种变化与健康相关因素间的关联。建立老年人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指标与标准,完成并提交至少在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中的3个地区20~30家不同级别医院和社区不少于2万人的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综合评估判定结果和单位使用意见反馈;拟定健康老龄化进程评估方案;发布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申请专利3~5项。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的研究团队,要求具有相对稳定的专职数据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与样本管理场地。要求采用统一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各类数据及样本需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1.2.2我国长寿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建立和完善长期跟踪随访的长寿队列,开展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状态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开展健康长寿老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以及老龄健康候选基因分型研究,获得新的老龄健康相关基因变异,并进行深入的基因组学分析。针对影响健—6—康长寿的遗传与环境问题,开发遗传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监测干预措施的影响,研发健康结果测量的技术。在典型地区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群健康需求措施应用的策略评价。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40000人的健康长寿研究队列的共享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明确与老龄健康相关的基因变异;阐明中国长寿人群社会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遗传交互作用与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提取长寿相关正性因素并据此建立相关健康促进措施和健康风险干预策略;开发不少于4个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完成全国4个地区的综合应用评价研究。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研究单位,要求具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数据采集点。1.2.3微生态影响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人体微生态变化对老年增龄过程中健康的影响,研究人体微生态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结构和功能随增龄的生理/病理演变,及其与宿主协同影响器官功能减退、老年退行性病变、精神及智力状态和寿命的机理;解析长寿家族人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联与互作原理;通过研究健康长寿人群的人体微生态特征,挖掘干预靶点和途径;建立一套促进增—7—龄过程机体健康和有助于提高机体健康寿命的微生态技术体系。考核指标:建立与增龄衰老相关的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标准化微生态样品库,每个队列500例以上,共5000例以上,包括对应的血、尿等样本;以及建立与微生态样本库相匹配的特征表型共享数据库。揭示老年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功能变化规律;阐明1~2种人体微生态重要产物对寿命的影响和机制;明晰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变化与2~3种器官功能退化、疾病易感性以及免疫代谢退化的关系和机理;发现肠道微生态影响智力退化和精神障碍的作用机制;挖掘8~10个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增龄健康诊断和干预靶点;找出健康长寿家族的人体微生态特征,创制2~3项诊断或提升增龄过程机体健康和寿命的技术或产品。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微生态研究基础和平台,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2.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2.1主动健康服务技术研究2.1.1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研究能够精准测量人体运动方式下生理状态、能量消耗等参数的方法及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代谢调节、心肺功能和睡眠改善、体能增强等健康—8—促进的作用机制;开展运动与健康之间的量效关系研究,探讨决定运动健身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开展不同人群的运动监控、运动风险和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指导方案,建立精准化运动处方库,开展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挖掘及防治常见慢病效果研究。考核指标:建立人体运动参数精准测量方法和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个性化精准运动健康促进知识体系和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运动健康促进指南;建立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运动处方制定标准,建立不少于100个处方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库;结合饮食、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体力活动能耗指南;挖掘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并进行效果验证,建立3~4个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方案服务在运动养生和慢病预防的应用示范基地;研发运动参数检测仪、运动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运动健康行为干预系统、运动处方个性化推荐引擎等5套,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5套,申请专利5项以上;建立人体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培养人才不少于50人。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实施相关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要求国内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9—2.1.2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研究内容:研究利用新型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终端,以家庭、社区、单位为中心,采集居民的日常基础身体指标、体征、行为、运动、饮食、睡眠、精神、心理、社会等健康信息,以及血压、血糖、心电、血氧、体脂率、呼吸信号、场景辨识等慢病管控相关的多参数数据;研究多维、动态、异构、多层次个人健康监测信息的集成、融合、存储、清洗和分析技术,开放式数据接口访问技术,非结构化个人健康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技术、健康数据服务安全管控机制和访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监测分析模型、个性化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方案精准化定制技术,整合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和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资源,构建以个人健康监测信息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云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构建个人健康监测的大数据表达、组织与访问和健康自主管理应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在不少于三个区域内开展个体健康大数据的有效利用,重点研究面向健康和体能评价、疾病预测预警、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和行为调控、慢病管控、个性化营养平衡方案等健康大数据应用新服务,实现基于数据科学驱动的疾病早期智能发现与预防,健康精准管理等应用。考核指标:在不少于三个区域(人口数量在40万以上)内开展示范应用,采集不少于50万人群的生理生化、运动行为、生—10—活方式、心理社会、疾病相关等多参数健康信息;实现不少于100万人群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查询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开发不少于10个面向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典型场景的健康大数据集成、融合、存储和分析的软件系统;构建动态、持续性的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个人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机制,建立安全、开放式数据访问接口以及共享利用规范;建立智能化健康监测数据模型及驱动引擎,开展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的示范应用;研发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