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旅游小镇规划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岚皋黄家河坝、柑竹坝规划设计THEPLANNINGOFHUANGJIABAANDGANZHUBAINLANGAO第一部分:背景分析1.旅游发展分析2.地域文化分析第三部分:黄家河坝规划1.定位2.规划结构3.总平面图4.节点放大5.建筑设计第四部分:柑竹坝规划1.定位2.规划结构3.总平面图4.道路交通第二部分:发展模式分析研究1.发展模式分析2.古镇研究第二部分:现状分析1.概况2.现状土地利用3.现状高程4.现状坡度5.现状照片第一部分:背景分析1.1旅游发展分析1.2地域文化分析1.背景分析1.1发展背景分析1.1.1安康旅游发展规划整个安康市域及各县镇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为主体、以休闲运动(漂流)为特色,以民俗体验、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岚皋县位于安康南部,大巴山北麓,北抵汉江与安康汉滨区相连,南靠巴山与重庆使城门县接壤,东西分别与平利、紫阳两县相邻。整个安康的旅游资源大部分在岚皋,占整个安康旅游的70%。1.背景分析1.1.2岚皋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大南宫山开发建设,岚皋拉开了山水生态旅游的序幕,大南宫所属的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宫山、岚河河流以及千层河,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全面开发建设。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将带动相关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城市的建设开发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级推进。蜡烛山旅游区南宫山旅游区千层河旅游区神河源旅游区漳河坪旅游区南宫山千层河目前,岚皋的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其它发展的必要,自发形成的旅游行为已经触动了各界的重视,新一轮的旅游资源整合与统一开发建设已迫在眉睫。而目前岚皋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并不乐观,还处在一比较初步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简单的经济发展结构。旅游产业将成为岚皋未来的主导产业,必将为岚皋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对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项建设都应考虑到旅游城市形象,关注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尽可能的照顾旅游者的感受,打造一个新的旅游城市形象。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岚皋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增建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满足旅游者享受自然的景观的同时对消费的需求。1.背景分析1.1.2岚皋旅游业的发展县城旅游区近期也在着力打造莲花山景区和龙瓜子旅游区,全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服务业需求将急剧增加,而现状配套商品、宾馆、餐饮等服务设施比较缺乏,档次较低,有待提高。因此县城旅游服务基地近期要重点打造,形成规模,提供档次较高的服务设施。城市未来将向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扩张。岚皋地处大巴山山区,城市发展用地非常紧张,目前有两个可利用的地块,一是北部的西窑,二是黄家河坝和柑竹坝区。西窑相对较大,但与老城的联系交通不便,将作为远期城市发展方向。黄家河坝与柑竹坝则成为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这两个片区的开发建设对于城市进一步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黄家河坝的建设,对于西窑片区的影响很大。龙爪子旅游区西窑组团莲花山景区老城区黄家坝柑竹坝1.背景分析莲花山景区规划区位于风景优美的莲花脚下南麓。莲花山作为是整个县城目前重点建设的景区,规划区所处的位置对整个景区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必须将规划区开发建设作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慎重选择,全力打造,选择适合景区建设的配套项目。龙爪子旅游区龙爪子位于县城北部,一面靠山、三面岚河环绕,按照全县精品旅游项目策划,凭借龙爪子四面环水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中国西部城市海浪沙滩,让游客享受内陆的海洋沙滩,设置水上冲浪、沙滩排球、沙滩摩托、沙滩日光浴及沙疗等项目。岚河景观带美丽的岚河从城市穿过,优美动人,是整个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山体、城市共同形成了一优美的画卷。在整个岚河景观带上还缺乏一个亮点。1.背景分析民俗文化文化特点岚皋绝大部分居民为南方各地的移民。“五方杂处”,习俗各自不同,从而成为南北习俗文化的交汇之地,稻作文化与麦栗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使其在建筑风格、饮食文化、风俗习惯、乡土民情、服饰礼仪、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民间文艺、节日习俗、语言称呼等方面,无不显示出兼收并蓄南北的特点历史文化岚皋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肖家坝仰韶文化遗址、朝阳洞古人类居住遗迹、头道河明代村落遗址、百子洞古人聚落洞穴遗址、草坪村汉莫群、祖师庙清代碑石群、白莲教三溪口古战场、清代名画家甘棠故居、近现化众多名人志士都在岚皋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为了生存而劳动不息,创造了各种形式的反映劳动生活的歌曲和舞蹈等。有鼓舞督促劳动者加紧干活的山歌“锣鼓草”,从唐、宋沿袭下来,至今不绝;有盛行于山区用于统一步调、指导安全的“报路歌”,有韵无调,幽默风趣,体现了劳动者之间互相关照的情谊,经久不衰;另外还有在强度较大的集体劳动中喊唱的“号子”,在玩采莲船时演唱的“花鼓词”,以及包括孝歌、嫁歌、送财神歌等的风俗歌等等。宗教文化岚皋民间信仰较为繁杂,除道教、佛教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民俗风化,各种教派相互渗透,多教合一,使得道教和佛教的界限很难划清。南宫观是陕南最早的道观之一,肉身百多年不腐的弘一大师曾在此修练,成为岚皋宗教文化的一个亮点。1.3地域文化分析1.背景分析1.3.1岚皋民居特点传统民居特点:1.形似徽派岚皋地处南北交界处,其民居特点与南方建筑相似,灰瓦白墙、依山而建、层叠有序,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1.3地域文化分析2.就地取材板岩做瓦、黄土夯墙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常以青石板铺顶、用竹笆抹灰,木板、板石和泥土筑墙,组成了色彩、肌理、质感都极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并建有多种巴山特色鲜明的民居形式,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1.背景分析堂屋卧室卧室厨房库房4-5m10-12m3.功能布局简单功能布局简单,正对入口为堂屋,两侧分别为卧室。堂屋只作为日常家庭活动和待客的地方。住宅旁建有简单、层高较低的厨房,也可兼做仓储用。一般地,房屋正屋多是“两坡水”,即房顶是人字型分水;偏厦房多为“一坡水”;而四合院中间一般有天井,以供周围房子采光之用等。1.背景分析4.屋檐出挑较大建筑层高一般在2.6-3.2m之间,加上屋顶部分可达5m。屋檐挑出至少1m,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陕南多雨潮湿的气候,而且陕南民居建筑的墙体大多采用的材料是夯土,为避免墙体淋雨,所以民居屋檐均挑出很多。木质柱梁一般外露,涂红漆,不仅解决了功能问题,而且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2.8-3.5m3-5m≥1m1.背景分析现状民居特点岚皋居民建筑用地有限,两层建筑依山建,一层建在山脚,二层建在山体上,这种建筑手法使得土石方量大大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对较陡峭地势建房有很大便利。这种民居已经渐渐取代了黄墙青瓦的建筑时代。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脱离了传统民居的特色,但也不乏有其自身的特色。1.背景分析1.3.3陕南民居特点陕南民居:陕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因而民居的形式多样,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和四合院。石头房多建于镇巴、安康、西乡山区;竹木房多建于南郑、宁强、城固山区;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三合院和四合院多建于平坝城镇。图第二部分:现状分析2.1概况2.2现状土地利用2.3现状建筑质量评价2.4现状照片2.现状分析2.1概况黄家河坝和柑竹坝两个地块的面积相对来说高差都比较大,分为一级较平坦的滩地和坡度较大的二级台地。相对而言,柑竹坝平坦用地占比大,建设条件比较好。原规划用地增加用地柑竹坝2.现状分析2.2现状用地2.2.1现状土地利用黄家河坝占地约32.9ha,沿河有较少平坦的用地,其它用地高差变化比较大,中部有10米左右的陡崖,须经处理后方可使用。柑竹坝占地约22.2ha,是目前岚皋用地条件较好的一片区域,沿河部分有面积较大的平坦用地,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和村民住宅用地。在用地中部,也有一条高约15米的陡崖,是营造规划区内独特景观的天然元素。2.现状分析2.2.2用地条件分析—黄家河坝莲花山黄家河坝高程分析坡度分析莲花山黄家河坝2.现状分析2.2.3用地条件分析—柑竹坝高程分析坡度分析2.现状分析2.3现状建筑质量评价现状沿河大部分为新建不久的村民住宅,以三层为主,山上有少量建设质量较差的一层民房。2.现状分析2.4现状照片与坡度黄家河坝2.现状分析2.4现状照片黄家河坝2.现状分析2.4现状照片柑竹坝第二部分:发展模式分析研究1.1发展分析1.2古镇模式1.3居住区模式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3.1古镇模式3.1.1四川锦里-恢复修建古镇典范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锦里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采用下店上宅的生活模式:一楼为商铺,二楼为住宅。街巷3~5米宽不等,街巷内充满了古色古香都气息,吸引游客在此驻足游憩,热情消费,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建筑空间。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在沙坪坝区。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如今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现今磁器口古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瓷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3.1.2重庆瓷器口-保护开发古镇典范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古镇入口大多以牌坊为主。入口建筑大部分采用砖木结构,白墙灰瓦。3.2古镇分析3.2.1古镇入口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一般设有大型入口广场,作为人流疏散区。广场一般与古镇风格相协调。在人流转折点一般设尺度较小的广场,是游客短暂停留的空间。院落空间尽可能利用,可设置消费茶饮。3.2.2古镇场所环境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街道尺度宜人,一般宽约4米左右,两侧大部分以两层建筑为主,局部重要节点建筑可达二层以上。街道设置了各种体现古代市井生活的设施与雕塑。街旁也有供游人休息座椅和消费餐饮,体现人性化设计。3.2.3街道尺度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3.2.4古镇建筑民居建筑重庆民居建筑结合地形,其底层下部为架空的干阑式吊脚楼结构,或者根据地形形成多层出入的多层民居。民居中“筑台”、“悬挑”、“吊脚”、“拖厢”、“梭厢”和“爬山”等手法使用很多。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公共建筑传统建筑的材料使用——重庆传统民居多采用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木构部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或版筑土墙,白色外墙,少使用砖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出檐以及山墙出挑深远,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布置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不同的街道,满足游客的需求。创造惬意的步行空间,享受不同的生活。3.2.5街道环境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布置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不同的街道,满足游客的需求。创造惬意的步行空间,享受不同的生活。3.2.5街道环境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3.3居住区模式为当地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场所-小镇居住模式在山地环境中,形成如同自然生长而成的聚居场所,并通过空间形态和密度的调控,建立容易识别的、有生活氛围的山间居住小镇。有机的山地聚居形态向心性小镇易识别的核心区中部集聚区3.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有机的山地聚居形态为了顺应地形和自然环境,住区必然呈现出较自由的布局;分期建设的步骤,可以模拟自然村落产生的过程——围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