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课程调研报告学生:专业:年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贵州汉族传统建筑调研报告——以青岩古镇民居建筑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为例调研时间:2014年12月21日调研地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调研对象:青岩古镇内的民居建筑以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为例调研目的:青岩人民依天时、就地利,因地制宜的创造了青岩特色文化。通过对青岩古镇民居的调研,分析青岩民居的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立面造型、建筑细部,材料使用等内容,试图提取某些传统建筑元素应用到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同时也试图去探讨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调研报告内容目录:一、青岩古镇概况二、青岩古镇民居—以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为例1.因地以制宜——住宅区位2.因地以制宜——平面布局3.因地以制宜——建筑立面4.因地以制宜——建筑结构5.因地以制宜——材料的使用6.因地以制宜——建筑细部三、总结3调研报告正文:青岩古镇概况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是贵州省境内的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原为军事要塞,现为一个被保护的旅游古镇。古镇内有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布局,寺庙、楼阁、飞檐,可以概括为一楼、一宫、一府、二祠、二堂、四阁、五门、八寺、八庙、八坊。同时镇内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有清末状元赵以炯。在近代,它曾是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等革命前辈的秘密居住地。青岩古镇在2013年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在2010年青岩古镇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同时因为其盛产石材,曾一度被专家誉为“石头的绝唱”。二、青岩古镇民居----以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为例有什么样的生态人文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适应这种生态人文环境的民居。而最早的民居形式:巢居、穴居,就是为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气候、降水、地形地势、森林植被等等。4自然生态的环境的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民居的形式和风格,直接影响了民居的选址、平面布局、造型、构造方式和建造要求。归纳起来就是因地制宜地建造民居。这也是青岩人民建造民居所遵循的原则。经过对青岩古镇民居的实地调研,总共详细调研的有四户民居,南明清街109号住宅在区位选择、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立面、材料使用、建筑细部等相对于其他三户来说更具有代表性。同时又有历史的原因,南明清街109号住宅又被称作“南门第一家”,因此在本次调研报告中以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为例来完成本次的调研报告编写。1.因地以制宜——住宅区位南明清街109号住宅位于进入定广门左侧第一间,住宅主入口面向南明清街,为一商铺给过往的游客拍摄古装照片。其侧面朝向与城墙朝向一致,通过城墙旁的小5路可以从侧门进入南街109号住宅。据户主张开明介绍,因为有2个入口的关系,在抗战的时候,革命前辈就躲在张开明家,国民党军队来查时,可以方便逃跑。因为这样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出门之后,就是定广门,于是也便有了“南门第一家”的称号。2.因地以制宜——平面布局青岩古镇的民居有2种形式:住居式和店面式。南明清街109号住宅总共有3户,其中2户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房子时间年代较久,另一户建成时间较短,因此在本次调研报告中,主要调研的是前面2户。南街109号住宅采取的是店面式的形式。也即主入口面向南明清街,中间一间为火塘,是户主平时会客的场所。旁边的2间为商铺,销售商品的场所。在火塘的后面有1个楼梯可以走到二楼,二楼便是户主6的卧室。这样的布置也是出于对功能的考虑。在2户住宅的中间有一个庭院,据户主张开明说,在以前交通运输不方便的时候,马是主要的运输工具。这个庭院便是放置马的最好的地方。另外一方面庭院也丰富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庭院里可以闲聊、娱乐、生活、看书、阅报。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八大元素之一,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青岩民居地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3.因地以制宜——建筑立面从南明清街看109号住宅为重檐硬山屋顶,共有两层。底层为商业和日常起居,二层为卧室,整体为木结构,建筑的主体围护结构为木板。同时,因为青岩古镇盛产石头,石头被用在了侧面的围护结构上面和山墙面上。这样有三种作用。一: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分隔开来;二:防火。木材的缺点之一就是易燃,将石材用在山墙面上,可以有效的隔离火源;三:挡风。木材与木材之间存在缝隙,通过外围护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弱冷风。建筑立面使用坡屋顶,一方面是起自然排水的作用,另外也是塑造民居形象的一种方式。重檐、硬山、坡屋顶是青岩民居的一种特色风貌,也是其地域文化中的闪光点。74.因地以制宜——建筑结构109号住宅的结构为穿斗式结构。运用这样的结构是因地制宜在结构上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两种结构:抬梁式和穿斗式。抬梁式结构主要用于北方的官式建筑,如故宫、太和殿等等,适用于开间进深较大的建筑;而穿斗式结构则多用于南方民居,小巧灵活。另外一方面,使用木结构的原因则是因为当地盛产木材。据户主张开明介绍,在很多年之前,青岩古镇附近的山林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树木植被相对较多,因此将木材作为建筑的结构也便很容易解释了。但是,在当代绿色节能环保是时代的主题,大面积的使用木材作为建筑的材料是行不通的。因此,我觉得正确的途径应该是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它们是建筑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片段,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方面,改善结构方式或者采用新的结构方式,木材在耐虫蚀和建筑抗震方面存在缺陷,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同时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5.因地以制宜——材料的使用8在109号住宅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木材、石材、土,这则是因地制宜在材料使用上的表现。这3种材料都是当地盛产的材料。木材主要选用的是梓木,这种木材据户主张开明介绍,梓木抗压性能强,不容易变形。木材主要用于房子的结构和围护。如柱子、梁、楼板等部位。石材主要用于建筑的基座用于承托整个建筑的重量,还要在109号住宅也将石材运用与将户外空间和户内空间分隔。同时,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109号住宅下部运用石材,中部为木材,屋檐则采用的是青瓦。石材偏厚重、木材则偏轻盈。由下往上建筑渐渐变得轻盈这样的处理手法是非常好的,在现代建筑中有过许多这样的例子。另外一方面,石材为冷色,木材则为暖色,两种材料互相对比着,散发出一种视觉的美。我觉得这既是对美学的理解,同时也是地域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将他应用到我们的设计中去的处理方法。6.因地以制宜——建筑细部9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密斯.范德罗曾这样说道:“上帝在细部之中”。因此,建筑的细部对一个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建筑从整体比例、色彩搭配等方面应该给人美的享受。从细部来看,它应该是丰富的,内涵丰富的。而中国传统建筑也恰恰于此相符。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青岩古镇的民居在其他民居细部细部处理上造诣颇深。如门、窗、隔扇、照壁、屋檐等建筑细部,式样繁多、样式精美、统一中富有变化。在109号住宅中的建筑细部有屋檐、雀替、隔扇等。通过这些细部,丰富了建筑的形象。同时,从另外一方面,这些建筑细部有的是起结构和承重作用,有的则是起装饰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方式。同时,这些细部有许多都是青岩民居特有的。像象鼻牙,隔扇等。对于我们的建筑设计来说,这就是创新,他们只有在青岩古镇才能够看得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地域文化的表现,不同地区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产生了属于本地区的地域性文化。至此,才形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这些东西是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学习的,去理解、去继承与创新。三、总结作为一个在贵阳求学的大学生,去过青岩古镇的次数已不下一手之数。然而,再次对青岩古镇民居的调研,通过分析民居的区位、平面、10立面、结构、材料、细部的分析,我对中国传统民居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仅仅青岩古镇的民居就有如此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在青岩民居中有许许多多的传统元素师值得被提取和新的表达。例如,庭院、穿斗式结构、古典花窗、象鼻牙木雕等,一旦这些元素被我们以适当的方式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去时,我们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现代美,同时也具有古典美,同时建筑本身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当前,视觉文化占据主流,导致许多的设计公司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造视觉冲击的设计上,而忽略了建筑的地域性,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然而,中国的建筑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正如荣获“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先生所说:“失去过去,就会失去未来,就不知道未来该向哪里去。”过去指的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则是对建筑地域性和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的文学表达,这样的道路是适合中国特色建筑发展的。作为建筑学的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我们通过调研,置身于地域性文化的大环境下,去分析、去理解他们的发展演变过程,夯实自己。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设计出适合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建筑,为中国建筑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