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中叠词英译赏析摘要: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许渊冲教授在诗歌翻译中不仅准确理解了原诗的意义,领悟了原诗的美的蕴涵,而且灵活地借助各种技巧,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关键词:许渊冲;诗歌翻译;叠词[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08)12-0120-31.引言叠词(Reduplic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对“reduplication”的解释是:“anoftengrammaticallyfunctionalrepetitionofaradicalelementorapartofitoccurringusuallyatthebeginningofawordandoftenaccompaniedbychangeoftheradicalvowel”。LinguisticDictionaryofEnglish对“reduplication”的解释是:“apatternwherethedoubleormultipleoccurrenceofasoundstring,syllable,morpheme,orwordwithinalargersyntagmaticunit.”。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艺术手法。许多语言都有或多或少的重叠现象,但远不如汉语那样普遍。汉语大多数词类都会有重叠形式。汉语叠词可以用在任何体裁的文章中。陈望道(1979:175)指出:“(汉语的叠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大语调的和谐,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汉语叠词不但常用于口语中,也常见于文学作品里,它集音、形、意于一体,绘声绘色、朗朗上口,使人如闻其声,若见其形,似尝其味,很容易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共鸣,达到音韵和意义的完美统一。叠词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关键在于它的修辞效果:1)音律美。使用叠词可以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使声音真切,音响鲜明;2)意象美;3)形象美。叠词手段有显著的描绘作用,用来绘声描色、拟物状景、叙事写人,可以使描摹更加生动、形象、真切。运用叠词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而且在小说和演讲词等文学体裁,甚至日常生活语言中都非常广泛。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的修辞效果。英汉语中的这种修辞手段(叠词)都是为了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而反复同一语言单位,从词到词组,直至句子,可以有各个层次上的反复(李国南,1999:93)。2.许渊冲教授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教授在他的《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对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总结成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根据许渊冲教授的解释,“美”是指音美、意美、形美,“三美”论来源于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说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化”是指等化、浅化、深化,他的“三化”论是把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中的“化”扩展延伸得来的;而“之”则指的是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来源于孔子在《论语》中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艺术”二字来源于朱光潜先生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然后,许教授从郭沫若提出的“好的翻译等于创作”中取了一个“创”字,从傅雷提出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中取一个“似”字,从他自己提出的“发挥译语优势”中取一个“优”字,再加上“竞赛”二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一文学翻译理论。简单说,“三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化”是方法论,“三之”是目的论,“艺术”是认识论,而“优”则是“三美”合而为一的本体论,“创”是“三化”合而为一的方法论,“似”是“三之”合而为一的目的论,“竞赛”则是包含在“艺术”中的认识论。可以说,这十个字不仅是许渊冲教授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高度而又精辟的概括,也是他进行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所遵循的文学翻译理论和原则。许渊冲教授在《中诗英韵探胜·英文序》中指出:“翻译文学,不仅要理解并要让别人理解,不仅要欣赏而且要让别人欣赏,不仅要理解、欣赏还要能够赏心悦目并让别人也能够赏心悦目。”译诗不仅能让自己而且也能够让别人赏心悦目,即“乐之”就是诗歌翻译时创造美和传播美的最神圣的目的了。正是这种对美的创造的追求,他提出了“三美”的追求(音美、形美、意美)、“三化”的翻译手法(浅化、等化、深化)和翻译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即理解、爱好、欣赏)的中国文学翻译理论。在这种创造美的过程中,许渊冲教授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底,极力捕捉诗译中的韵味,用绵密细腻而又绚丽多姿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了原诗与译作之间东西方文化的艺术默契与和谐的线条。3.叠词的修辞功能及翻译赏析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1)韵律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讲究韵律效果。文章中使用叠词可以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因此,叠词深受诗人的喜爱。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Theboundlessforestsheditsleavesshowerbyshower,Theendlessriverrollsitswaveshourafterhour.(许渊冲译)又如:杜甫诗《兵车行》,开篇用两个叠音的象声词“车辚辚,马萧萧”来描写车马声使人如临其境。车辚辚,马萧萧。(杜甫《兵车行》)Chariotsrumble,andhorsesgrumble.(许渊冲译)汉语的叠字/词的翻译可运用叠韵、双声等力求接近原文,或添词阐发以加强语势和音韵美。许渊冲对李清照《声声慢》的翻译便是很好的例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IlookforwhatImiss,Iknownotwhatitis,Ifeelsosad,sodreary,Solonely,withoutcheer.(许渊冲译)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Onparasol—treesafineraindrizzles,Astwilightgrizzles.(许渊冲译)drizzles与grizzles相对应,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幅人倚黄昏、细雨洒窗愁更愁的秋景,整个译文再现了原文的主题与旋律美。(2)意象美例如:行行过太行,迢迢赴延安。细细河故旧,星星数鬓斑。OnandonpastTaihangwewalk,ByandbytoYan’anwemakeourway.Againandagainwitholdfriendswetalk,Onebyonewecountourhairgray.(许渊冲译)“行行”、“迢迢”、“细细”和“星星”的使用产生了形象生动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教授恰当地选用了相应的四对叠词“onandon,byandby,againandagain,onebyone”,保留了原文的特色、风味和意象。(3)形美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押韵、提高欣赏价值等,从而达到特定的衔接功能、修辞功能和文体功能。例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杳杳寒山道》)Long,longthepathwaytoColdHill;Drear,drearthewatersidesochill.Chirp,chirp,Ioftenhearthebird;Mute,mute,nobodysaysaword.Gustbygustwindscaressmyface;Flakeonflakesnowcoversalltrace.Fromdaytodaythesunwon’tswing;FromyeartoyearIknownospring.(许渊冲译)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词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词是不多见的。寒山这首诗使用叠词,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词,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词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绘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景或情。这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许先生在翻译这首诗时,采用了富于变化的手法,通过叠词的运用,在韵律上力求保持原诗的风格,形式上又保持了音节匀称、形式整齐的特点,意象上更体现了原诗的意境。4.结语英汉两种语言都以其自身的语言体系选择了自己的重叠形态,创造了各自的语言美。因此,叠词的翻译是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大难点,但并非不可译,但是怎样使译文更好地传递英汉语言的语言美,值得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进一步探讨。许渊冲教授在翻译时,不仅准确理解了原诗的意义,领悟了原诗的美的蕴涵,而且灵活地借助各种技巧,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参考文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175.李南国.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9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萧立明.英汉语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