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介绍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谢文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主要内容一、依据二、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概念三、残留分析实验室的资质及职责四、分析过程质量控制五、质量控制图六、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七、分析结果的的可追溯性八、能力验证测试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ISO/IEC17025标准《残留分析质量控制指南》《欧盟委员会决议2002/657/EC》SN/T0001-1995一、依据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4(一)残留分析的“质量”在残留分析测试中,从采样、样品制备到分析的全过程,直到计算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各个环节都涉及质量问题,“质量”这一概念在分析实验室中常包含数据本身的质量、分析方法的质量和分析体系的质量二、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概念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5(二)分析质量控制是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控制残留分析实验室的质量,把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保证分析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残留分析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二、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概念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6(一)残留分析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残留物质检测数据的实验室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如ISO/IEC17025等)建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并有效运行。三、残留分析实验室的资质及职责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7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¾线性范围¾准确度¾精密度¾灵敏度¾检出限测量方法的校准¾标准方法校准¾标准物质校准仪器设备的周期性维护和校正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8分析方法的选择中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公定的标准方法,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方法经权威的管理部门或机构认可的标准操作指南(sop)已经被实验室验证的方法,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并按实验室方法管理的相关程序审批。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9筛选方法检测低限:禁用化合物,建立最高残留限量的物质特异性定性定量:假阳性结果可以出现,应使假假阴性结果出现率降到最低。实用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0一般性能标准确证方法应提供分析物的化学结构信息。当方法采用内标时,在提取步骤开始时就应将适当的内标加入到测试部分中去。如果没有合适的内标可用,可以用共色谱法对分析物进行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只应有一个色谱峰,且峰高(或峰面积)的增加相当于加入分析物的量。用GC或LC时,半峰宽应在原来峰宽的90-110%以内,保留时间的变化应在5%以内。分析物含量等于或接近容许限或判断限的标样或加标样(阳性控制样品),以及阴性控制样和试剂空白都应在对每批样品进行分析时同时执行整个分析过程。确证方法的要求确证方法的要求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1确证点的要求全扫描:当用单级质谱记录全扫描图谱时,至少要有四个离子的相对丰度大于等于基峰的10%。如果分子离子峰在参考图谱中的相对丰度≥10%,则必须包括在内。选择离子监测质谱方法时要求:96/23/EC指令附录IA组4识别点96/23/EC指令附录IB组3识别点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2MS技术每种离子的识别点低分辨质谱(LRMS)1.0LR-MSn母离子1.0LR-MSn子离子1.5HRMS2.0HR-MSn母离子2.0HR-MSn子离子2.5质量碎片类型和识别点的关系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3分析技术96/23/EC附录I的物质局限性LC或GC/MSA组和B组仅在在线或脱机色谱分离时适用仅适用于使用全扫描技术,或使用不记录全质谱图但至少使用3(B组)或4(A组)识别点时LC或GC/IRA组和B组被测物需有红外光谱吸收液相-全扫描DADB组需要有UV光谱吸收液相-荧光B组仅适用于有天然荧光,及转变或衍生后有荧光的分子2-DTLC-全扫描UV/VISB组必须使用二维HPTLC和共色谱法GC-电子捕获检测B组仅在两根柱子极性不同时适用LC-酶免B组仅适用于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色谱系统或使用第二种独立的检测方法时LC-UV/VIS(单波长)B组仅适用于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色谱系统或使用第二种独立的检测方法时对确证方法的要求确证方法的要求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4标准曲线至少5个水平(包括原点)即0,0.5,1.0,1.5,2.0,4.0倍MRL/MRPL可接受范围线性回归方程y=kx+b相关系数:R2(0.97或更好,理想的为0.99)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5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标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标准溶液直接用有机溶剂稀释。标准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6制定作业指导书,并遵照执行。在分析仪器上的进样顺序是:试剂空白、阴性控制样、要确证的样品、阴性控制样品再进样,最后是阳性控制样品。顺序的任何调整都应有充分理由证明其合理性。进样程序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7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2)检出限(2)检出限2仪器分析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以3倍信噪比(S/N=3)相对应浓度确定检测限量.(一般需要至少检测20个以上空白样品)检出限(LimitofDetection,LOD)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8(3)定量限(limitofquantification,LOQ)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3)定量限(3)定量限确定方法:1仪器分析S/N=102非仪器分析目视法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19添加浓度水平和回收率计算使用有证物质(CRM)或者空白添加样品(SpikedSample)添加浓度:1、1.5和2xMRPL,0.5、1和1.5xMRL,n≥6计算:回收率%=100x(测得的浓度/添加的浓度)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0准确度准确度:重复分析标准物质,测定的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指导范围如下:真实浓度(µg/kg)范围小于等于150%-120%1-1070%-110%大于1080%-110%没有标准物质(CRM)时,准确度可以通过测定空白基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的回收率获得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1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的精密度-室内精密度;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人操作,使用相同的设备,用同样方法获得独立测量结果的条件。重现性是指在重现性条件下的精密度-室间精密度;重现性条件是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人员操作,使用不同的设备,用同样方法获得测量结果的条件。精密度精密度((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2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精密度(变异系数)在重现性条件下,对参考标准或加标样重复分析的实验室间变异系数(CV),不得超出Horwitz方程计算的水平。该方程如下:CV=2xE(1-0.5logC)质量分数重现性%CV1µg/kg45*10µg/kg32*100µg/kg231000µg/kg16在重复性条件下,实验室内CV通常在上述数值的一半到三份之二之间。在实验室内重现性条件下进行的分析,其实验室内CV不应大于上述重现性CV。质量分数低于100μg/kg时,用Horwitz方程给出无法接受的高值。因此,浓度低于100μg/kg的CV应尽可能低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3¾对于每个诊断离子,信噪比3:1¾测定至少一对离子丰度比¾相对离子丰度最大容许偏差不能超过下表相对丰度(%基峰)EI-GC-MS(相对)CI-GC-MS、GC-MSnLC-MS、LC-MSn(相对)50%±10%±20%20%到50%±15%±25%10%到20%±20%±30%≤10%±50%±50%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对质谱确证方法的要求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4仅对于B组物质适用(限用物质)对于A组物质有1个识别点LC或GC带IR检测器LC带全扫描UV/VIS检测器LC带荧光检测器2-DHPTLC带全扫描UV/VIS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其他确证方法的要求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5仅对于B组物质适用(限用物质)对于A组物质有1个识别点GC-ECD(用二根不同极性的色谱柱)LC-酶免测定(2种不同的色谱分离或第二种测定方法)LC-带UV/VIS单波长(2种不同的色谱分离或第二种测定方法)四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对质谱确证方法的要求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6用于分析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存放1、2、3、4周或更长时间)至少应包括MRL或MRPL浓度水平,制备40份使用实际阳性样品或在空白基质提取物添加分析物(在-20℃存放1、2、4、20周)实际阳性样品(Incurredsample)5份基质添加标准(在MRPL/MRL浓度)5份-20℃+4℃+20℃避光10份10份10份光照10份储存稳定性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7保存时间必要时可延长,例如保存到经定性和/或定量测定开始发现降解现象时为止。应记录最长保存时间和最适宜的保存条件。储存稳定性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8质量控制图是根据分析结果的变化应服从正态分布规律而绘制控制分析质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统计技术可直观的反映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精密度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现象通过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分析质量得到保证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29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将均匀、稳定的“控制标准样”(已知值的标准物质)与样品一起进行分析测试,将获得的数据绘图以检验测量系统是否在统计控制之下。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0d均数+2S-2S+3S-3S正常分布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1漂移趋势变化精度变化XXXXXX均数-标准差质控图-3S+3S+2S-2Sd均数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2失控后处理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样品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质控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检查、重复测定,或另取质控品分析,或检查仪器、试剂和操作等,以纠正失控。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3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蜂蜜质控-硝基呋喃质控图实例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4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蜂蜜质控-氯霉素(7)质控图实例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5五质量控制图的制作蜂蜜质控-链霉素(7)质控图实例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6六、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一)建立仪器的相关记录(二)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三)建立仪器的检定与校准程序(四)仪器的比对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7六、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一)建立仪器的相关记录应该保存每一台仪器对检验有重要意义的记录,如唯一性标识仪器用途使用说明书工作条件工作状态适用范围故障出现及维修记录等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8六、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二)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根据不同的目的,按说明书的要求,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操作程序实施2007-4-11残留分析质量控制要求39六、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三)建立仪器的检定与校准程序(1)除定期外部校准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