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疟疾病例报告及管理培训会任城区金城街道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疟疾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疟疾诊断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2、术语和定义2.1、疟疾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等四种。2.2、重症疟疾疟疾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并需住院治疗。其中,脑型疟多见。2.3、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而无临床症状者。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3.2、临床表现3.2.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3.2.2、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3.3、假定性治疗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3.4、实验室检查3.4.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3.4.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4、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5、诊断标准5.1、带虫者无临床症状,同时符合3.1。5.2、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3.1和3.2.2。5.3、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5.3.1应同时符合3.1和3.2.1;5.3.2应同时符合3.1、3.2.2和3.3。5.4、确诊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5.4.1应同时符合3.1、3.2.1和3.4.1;5.4.2应同时符合3.1、3.2.1和3.4.2;5.4.3应同时符合3.1、3.2.2和3.4.1;5.4.4应同时符合3.1、3.2.2和3.4.2。6、鉴别诊断临床诊断病例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它疾病,如日本血吸虫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结核、回归热、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黑热病、巴贝西虫病等相鉴别。二、疟疾治疗原则及其方案(一)、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1、间日疟治疗药物,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喹片(简称伯氨片)。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2、恶性疟治疗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3、重症疟疾治疗药物3.1、青蒿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琥酯。3.2、磷酸咯奈啶注射剂。(二)、用药方案1、间日疟的治疗,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1日600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mg;第2、3日各服1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1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2、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2.1、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片50mg,阿莫地喹每片150mg),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片,连服3日。2.2、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24小时、32小时各服2片。2.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首剂2片,24小时后再服2片。3、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3.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次,每次8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肌注80mg。3.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6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mg。3.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续3次。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超过640mg。4、孕妇疟疾治疗,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5、间日疟休止期根治,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6、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方案)。6.1、磷酸哌喹片:每月1次,每次服600mg,睡前服。6.2、氯喹:每7—10天服1次,每次服300mg。三、疟疾的管理及消除(一)及时筛检“三热”病人,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应按照《国家抗疟药使用原则与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并在24小时内上报。对间日疟疾病人的治疗,乡镇卫生院应组织专人开展服药督导并妥善保管疟疾病例诊断、治疗、报告等数据资料。(二)加强主动病例侦查,每个自然村至少入户调查200人,人口数不足200人的自然村全部调查。对遇到现症发热病人和近1年内有疟史、疑似疟史或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血镜检或用RDT检测。在发现疟疾新发病例、疟原虫带虫者、疟疾漏报病例或近1个月出现2例及以上疟疾病例的自然村,需对全村居民进行采血镜检或RDT检测。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应进行规范治疗和及时报告,妥善保存原始资料备查。(三)间日疟病人修根期治疗,乡镇卫生院应根据上年度间日疟报告病例名单,开展人群摸底调查,确定休根服药对象,组织村医开展督导服药工作。督导服药时,村医应做好送药上门、服药宣传、看服到口、服后签名工作,确保服药质量和服药全程率,并密切观察群众服药情况,及时报告、配合处理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事件。(四)疫点处理,疫点处置前须调查疫点疟疾流行情况及其性质。疫点处置的主要措施包括:疫点村主动病例侦查、病例规范治疗、病例溯源、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杀虫剂处理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等,以清除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疫点调查处置的相关工作资料应妥善保存。(五)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及宣传媒体对常住居民、流动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六)会议及培训,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各自的两年计划按时进行会议和培训,必须参照计划明确主题。会议和培训结束后完善相关资料并妥善保存。(七)加强各级督导,通过现场督导和现场走访调查,了解项目整体进展,发现需要进一步核查的问题,核实项目活动落实效果。对于报表、文件等资料,首先核实资料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然后通过随机抽取有关数据,逐级核实上报数据间的符合度,直至追查到该数据的原始记录,评判数据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现场督导结束后,督导组需在被督导项目单位进行情况反馈,根据督导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撰写督导报告。督导报告应简述督导工作组现场工作情况与被督导单位项目进展情况;详细描述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客观事实归纳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并明确整改时限要求,整改建议要符合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被督导单位要按督导要求限期整改并上报整改报告。督导单位应追踪被督导单位整改情况,必要时对其整改情况进一步现场核实。督导双方应对每次相关的督导资料进行整理归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