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2总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审核知识第一章标准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环境法律法规第一章环境审核概论第二章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第三章第一阶段审核第四章第二阶段审核第五章纠正措施的跟踪与证后监督第二章术语和ISO14001标准3TC207产生1990年,ISO和IEC提出了环境与安全标准需求;1991年,ISO成立SAGE(环境战略咨询组);1993年,ISO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TC207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TC207业务范围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化第一章标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标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ISO14001:2004标准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5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自愿原则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持续改进原则6推行ISO14000标准对企业意义提高守法意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能力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市场信誉、知名度冲破壁垒,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改善企业和居民、社区和其他相关方的关系产生环境效益,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推动企业技术改造7ISO14000与ISO9000关系技术要求:ISO9000——顾客的需求(产品质量标准)ISO14000——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组织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管理思想——过程控制——文件化8ISO14001和ISO9001联系都是自愿性的国际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要求文件化体系通过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实现方针和目标体系结构和模式接近,PDCA循环实现改进部分要素相同都可能成为贸易的条件,消除贸易壁垒9EMS与QMS的兼容必要性一体化减少工作量,重复和矛盾,提高管理效能同时审核降低审核成本,提高企业申请积极性为新的管理体系提供兼容经验,实现一体化管理可行性符合企业愿望和要求符合TC207和TC176指导思想和ISO14000标准思路ISO正在制定共同的审核标准ISO9001:2000版与ISO14001具有相似的结构1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整合ISO9001ISO14001环境方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沟通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监视与测量职责培训文件管理内部审核不合格纠正与预防管理评审记录环境目标与指标环境管理方案信息交流应急响应法律与法规环境初始评审监视与测量11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第二章术语和ISO14001标准12环境environment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1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14环境因素描述(例)组织的过程环境因素环境影响锅炉燃烧(活动)SO2大气排放酸雨电冰箱(产品)CFC使用破坏臭氧层冰箱售后服务(服务)降低躁声维护用户健康15环境因素举例SO2的排放石棉废弃物的放置过期药品的处理化学品的泄漏空油漆桶的处置地下油库的爆炸汽车尾气的排放1211灭火器的使用CFC的逸散含PCB的废变压器的处置电能的消耗电池的废弃含银废水的排放发电机噪声的排放废乳化剂的排放16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17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组织(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18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与组织(3.16)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3.11)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19案例环境方针承诺:能源消耗最小化初评:生产过程存在较大节电潜力目标:重要环境因素:节省电耗99年比96年单位产量减少电耗20%指标:97年比96年减少5%(千瓦时/产量)98年比96年减少10%99年比96年减少20%20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3.16)对其环境因素(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环境指标(3.12)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21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22环境方针的重要性是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行为的意图和原则的声明。为组织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一个框架。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具有保持不断改进环境行为的作用。23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24内部审核internal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25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图持续改进环境方针规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纠正管理评审26PDCA循环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管理评审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PLANACTDOCHECK27体系建立的步骤和内容领导决策与准备初始环境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体系改进认证28环境初始评审的内容明确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基础数据收集评审现有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及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调查以往环境事故/环保历程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29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污水管网分布图各废气排气筒位置分布图平面消防疏散图30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目标和指标4.3.3记录4.5.4监测4.5.1环境因素4.3.1环境管理方案4.3.3信息交流4.4.3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与响应4.4.731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环境方针4.3.1目标指标4.3.3文件控制4.4.5检测与测量4.5.1培训、意识和能力4.4.2信息交流4.4.3EMS审核4.5.5管理评审4.6法律与其他要求4.3.232第三章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环境保护法概述我国主要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其他要求33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刑法五项环境保护法:1、大气污染防治法2、水污染防治法3、海洋环境保护法4、防止噪声污染法5、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九项资源保护法:1、森林法2、草原法3、矿产资源法4、矿产资源法5、水法6、渔业法7、土地管理法8、水土保护法9、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共34项)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900多项)环境标准(国际310项,行标1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76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共37项)34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国际环境法规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它是调整国家间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环境保护领域中行为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协定、规章、制度、宣言及原则等。中国加入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公约,是中国承担环境保护义务朱承诺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35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是立法的基础,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规范,国内一切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都是在宪法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宪法相违背宪法中涉及环境保护条款有第5、9、10、22、26条36环境保护法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1、森林法2、草原法3、煤炭法4、矿产资源法5、水法6、渔业法7、土地管理法8、水土保护法9、野生动物保护法37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为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和方针政策而制定、审批和发布的行政、命令、章程、条例和办法等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和办法——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指定、颁布的行政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38八项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环境保护许可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39“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目的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适用范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40“三同时”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其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完工试车和试生产阶段进行试生产时配套的环保设施应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峻工验收同时进行41审核类型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第二部分审核知识42认证的程序委托方书面申请第一阶段审核申请受理、评审任命审核组长组建审核组准备审核文件限期纠正43认证的程序第二阶段审核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编制和提交审核报告认证评定颁发认证证书不推荐注册44认证的程序证后监督审核期满复评换证暂停、撤消或注消撤消或注销45审核流程文件审核委托方书面申请申请受理、评审任命审核级长组建审核组46审核流程第一阶段审核准备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第二阶段审核准备第二阶段现场审核47审核流程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编制和提交审核报告认证评定颁发认证证书48审核委托方审核委托方可以是受审核方受审核方的上级管理组织具有法人或合同权力提出审核委托的其他组织认证机构49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的差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目的1、了解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状况;2、制定第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3、制定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1、评价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实施;2、决定受审核方能否通过审核并取得注册范围1、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有效资料2、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现场所有现场和有关文件资料审核人日较少较多审核内容1、主要涉及标准中4.4.1机构与职责、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要求、4.3.3目标与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6管理评审2、受审核方接受审核的重要是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环境管理部门1、涉及标准的全部要素2、涉及受审核方的所有部门审核报告第一阶段审核的审核结论、主要是对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第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整个审核的审核结论,对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全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