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标准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标准培训第一章环境保护与ISO140001.1标准产生的背景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现象: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冰川面积减少、海洋污染、淡水危机、动植物物种逐步减少地球环境正在恶化。·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破坏遭到自然界的报复。1.1标准产生的背景一、环境与环境问题认识: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反省。·行动:1972年开始,国际上采取全人类的统一行动自觉地保护环境已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二、全球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2)臭氧层被破坏(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4)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5)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保护问题(6)生态环境恶化近代史上八大污染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三、我国的环境问题两大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2)水体污染(3)城市垃圾污染(4)噪音污染1、大气污染我国以煤烟和氮氧化物为主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总悬浮颗粒物普遍超标,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严重。1998年322个城市的环境监测表明,72%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处于3类和超3类标准状态,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大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1、大气污染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50个城市中,我国有31个,其中污染最的10个城市中我国8个,酸雨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氯氟化碳类物质和排放二氧化硫最多的国家。2、水体污染我国的七大水系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超过60%,地下水污染面积达50%,近海水域污染达59.7%。东海和渤海是污染严重的区域。3、城市垃圾我国每年城市垃圾有1.4亿吨以上,无害化处理仅10%,包装物和薄膜造成“白色污染”十分严重。4、噪音污染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对策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出台法律法规。1970年——“未端治理”技术。1972年6月5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一次环境大会。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对策1983年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东京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发展大会。通过5个重要文件: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对策《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进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在《21世纪议程》中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1992年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正式发布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93年6月:ISO/TC207成立。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对策•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1993年6月欧共体理事会以法规形式公布《生态管理与审核制度》(EMAS)。•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1997年,日本京都召开全球气候会议。五、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1956年提出,对废物“综合利用”方针,60年代提出“三废”治理和回收利用。1972年参加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通过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五、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战略方针: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五、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三项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环境保护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限期治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五、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双控双达标”。重点治理:“33211”: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湾(渤海湾)是限期治理的重点区域。出台10多部法律,形成我国特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五、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2002年九届五次人代会政府报告中提出“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快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六、环境保护领域和发展1、绿色和平组织推出“绿色”世界流行色。2、环境标志3、清洁生产4、产品生命周期分析5、环境审核1.2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形成一、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于1993年6月成立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并着手ISO14000系列标准的起草工作。1996年10月1日,首先发布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审核有关的5个标准。2004年11月15日发布了2004版标准,2005年5月10日我国正式颁布2004版GB/T24001标准。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见26页三、ISO14000系列标准的功能分类环境管理体系评价组织环境表现评价环境审核ISO14000生命周期评价评价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四、ISO14001与ISO9001的比较相同:1.自愿。2.运行模式相同,PDCA循环。3.管理系统原理相同。4.通过文件化,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要素控制及优化。5.都是由市场驱动实施,都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壁垒。四、ISO14001与ISO9001的比较不同:1适用范围不同:14001环境管理9001产品质量2适用对象不同:14001环境因素9001产品3目的不同:14001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满足社会要求。9000满足顾客现在和未来的期望与需求,使顾客满意。四、ISO14001与ISO9001的比较4相关方不同ISO14001—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如政府机关、社区居民、股东、银行、供货商、客户、员工等,从某种意义上可称为社会。ISO9001—相关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第二章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引言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背景2)旨在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不增加和改变组织法律责任3)广泛的适用性4)PDCA运行模式5)过程方法及PDCA6)修订目的7)标准的应用范围8)对ISO14004的说明9)贯标没有绝对的环境绩效要求10)贯标要采用最佳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11)标准不包括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但可整合建立12)建体系因企业而易,中小企业更应如此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组织所确定的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找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3)寻找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4)寻找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本标准旨在使其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及其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理解要点:1.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组织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2.组织可按照其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环境目标与指标;3.规定了适用于任何有愿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4.规定了应对体系的范围进行界定。3术语和定义3.1审核员auditor有能力审核的人员3.2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mt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3纠正措施correctiveimprovement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4文件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介,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3.5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7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9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0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它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3.11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3.12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13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4内部审核internal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3.15不符合non-conformity未满足要求。3.16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7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18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取(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3.19程序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

1 / 1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