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一.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保持进攻势头,从而重点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整治诱降。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主张继续抗日,但却担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继续发展;再加上顽固派不断制造同八路军的军事摩擦,国内政治形势严重恶化。在国际上,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1940年1月9日在延安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载于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并于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上发表题目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写作《新民主主义论》首先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和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阐明中国的前进方向;其次是为了回击国民党顽固派进而统一全党的认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拼命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以巩固它的“一党专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掀起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浪潮,这使很多人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担忧,对许多重大问题产生了模糊认识。二.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全文由15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驳资产阶级专政;驳“左”倾空谈主义;驳顽固派;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四个时期;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我们可以将这15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第一方面论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指出,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产生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就已经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第二个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和任务。它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需要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剥削的民主革命,其中,前者是主要矛盾。第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第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力量。由于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和对敌人的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并在此指明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第五部分论述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第六部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种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有所区别。由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只能走区别于以上两种形式的第三种形式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固而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三.启示。《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当今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是科学的态度。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真理是不能主观的夸张,而是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其次,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最后,发扬民主,团结民众,走群众路线。《新民主主义论》对辛亥革命伟大功绩和失败原因分析述要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为时两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且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它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最后失败了。它既有成功的地方,又有不足的遗憾。毛泽东曾在不同的时期对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从现有资料看,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第一次作出具有独特看法的评价,是在他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并接受五四运动洗礼之后。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的描述。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这是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的最早的说明。这里表达的基本观点,同他后来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当大革命掀起高潮,农民群众日益显示革命主力军作用时,毛泽东进一步从有没有广大农民的拥护和参加这一根本点上,指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1926年夏,毛泽东在他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农民问题时说: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农民的要求和需要,没有为农民而奋斗,未得三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所以革命遭到失败,政权落于军阀之手。随后,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又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然而,毛泽东把辛亥革命放到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之中。在此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有: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从准备阶段算起,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很清楚的,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费去了整整一百年的工夫,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这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间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这第一步,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设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为了完成第一个革命而斗争。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需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这个革命的继续,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已在地球的一角(这一角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溃,而在其余的角上又已经充份显露其腐朽性的时代,在这些尚存的资本主义部分非更加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过活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并宣布它愿意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而斗争的时代,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天一天从社会帝国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下面解放出来并宣布他们赞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从以上论述可见,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有辛亥革命开始,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继续。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从社会发展历史上看,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即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的革命”。即使辛亥革命以前的改良派,也有进步的一面。“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不能说辛亥革命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这是它的胜利。但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袁运动等等,都是不彻底的成功”。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到辛亥革命,主要是为以后的革命总结一些经验。例如: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历程和历史经验时,仍经常讲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例如,1961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辛亥革命为什么成了一个革命呢?把皇帝推翻了呢?在辛亥革命以前,有上十年的舆论准备,包括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包括孙中山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然后就是1905到1911那几年两个党的辩论,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孙中山,究竟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经过那么长期的舆论准备,然后才有辛亥革命。毛泽东当时讲这段话的用意,是在说明我们搞社会主义还缺少精神准备,因而难免犯错误,以后要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他却从舆论准备这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得以发动和实现推翻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1961年9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当蒙哥马利与毛泽东探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时,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没有提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不提这两个口号,人民怎么会跟你走呢?”而纵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是很重视群众的,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向强大的原因。试问,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离开了人民那一种能行得通?还有那无数民工用小轮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此外,他还不只一次地说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辛亥革命的继承关系。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包括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在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连同它的准备阶段和后来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内)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