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种群和群落高考调研·明方向1.[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灌木阶段由于除了草本植物外还增加了灌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成为许多鸟类栖息地,因此物种丰富度比草本阶段高,A错误。灌木阶段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由于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强,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正确。2.[2014·课标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故C错;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4.[2014·北京高考]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5.[2015·课标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活动能力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将三个阶段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段个体数量都为400,即个体数比例为1∶1∶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两大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2015·课标全国卷Ⅱ]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2.2头·km-22头·km-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大于解析(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250=2.2(头/km2);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题干给出“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故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km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当丙种动物数量增加时,对乙种动物捕食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乙种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后,对甲种植物的捕食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为10%~20%。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处于乙种动物的下一个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命题规律及预测本部分内容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要涉及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演替。在考查内容上,种群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常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本章的核心考点,主要考查与“J”型、“S”型曲线有关的知识,对于群落的结构的考查在近3年高考考查频率有所增加的趋势,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群落丰富度及其调查等。预测2016年的高考题还会有题目涉及种群、群落,选择题、非选择题形式均有可能,且极易用图、图表承载一些信息。考点聚焦·升知能考点一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点击观看考点视频2.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曲线分析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K值无K值,“增长率”保持不变有K值,K2时有最大增长速率种群增长(速)率(2)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易错母题探究1.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种曲线图,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1和图2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1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2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点都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1)种群出生率、死亡率与增长速率是什么关系?(2)“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最大点是不是对应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值?(3)根据三幅图,你能把其中意义相同的点对应上吗?首先要充分理解“S”型数量增长曲线的关键点的含义,其次要把不同的表达形式联系到一起。不能把K2、K值的含义灵活运用是导致出错的关键。提示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提示种群数量最大点对应的增长速率为零,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提示A对应C、E点,B对应D、F点。即时变式训练2.图甲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所示为几种预想的“J”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③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④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B.①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③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C.②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③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D.①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④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点拨根据“J”型和“S”型曲线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随时间呈“J”型,如③;其增长率固定不变,如①。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大,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减少,因此“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为K/2时最大,在种群数量为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K/2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如④;在“S”型曲线中,增长率是一直减小的,如②。3.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D.蓝鳁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点拨图甲和图乙(如各种鲸的数量属于非周期性波动)说明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桑蚕活动范围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题图可知,图甲中上面的曲线表示桑蚕的种群大小,下面的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曲线反映的含义是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使宿主桑蚕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B正确。由于人工捕捞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该地区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而不是捕获量,D错误。1.准确判断不同曲线中的K值(1)明确种群数量、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变化的含义。(2)明确不同曲线中K值的表示方法在上述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2.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关注两个“最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