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婚姻与家庭心理关于心理学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钢琴协奏曲,人脑可以存储异常丰富的知识,事过境迁而记忆尤新。人有“万物之灵”的智慧,人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他们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以人为主。心理学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1、认知:人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2、情绪和动机3、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自我感觉到、能思想、有知觉的、有意志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婚姻家庭式人人要面对的事情,婚姻是否美满,家庭是否稳定,孩子是否健康快乐,老人是否有幸福的晚年。。。。关系自己和家人苦乐祸福,关系社会安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影响婚姻家庭的因素很多,心理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婚姻与家庭心理张爱玲关于爱情的描写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关于爱情的描写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而男人若爱上一个女人,如发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光环!光环的美丽让他陶醉其中,他为她献出了很多的温柔,女人被男人的温柔所感,义无返顾的把自己献给了男人,终于这个光环紧紧的套在自己的身上……时光漫漫的流逝了去,光环慢慢的变的灰暗,男人的脸也渐显些苍老,在光环的陪伴下,男人也渐成熟了读懂了很多世事!可是同时他也感觉到女人老了,失却了往日的光华!一、爱情1、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鲁宾发现了爱情的三个主要成分:依恋、关怀、亲密。(通过调查发现)2.爱情的特点1相异性: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包含同性恋。2成熟性: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会有爱情体验。3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复合)情感,不是低级(基本)情绪,是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成分的结合体。•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4生理性: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有一定程度上的身体亲昵,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5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第1节爱情与择偶心理3、激情之爱是一种强烈甚至是不现实的情感投入,通常是瞬间爆发,是一种个人无法抵抗、可以放弃一切的情感反应——一个人通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也无法预测未来。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的回报的渴望等多种成分——还会伴有对可能发生的关系破裂所产生的担忧。真正的爱情?&头脑发昏?研究证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激情之爱??4、爱情和喜欢的区别鲁宾指出,爱情不是喜欢的特殊形式,爱情和喜欢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的区别在于:1爱情是利他的,喜欢是为我的。2幻想在爱情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激情之爱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一个人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评价的基础上的。3喜欢就是一种快乐的情绪,而爱情是与多种情绪并且可能是与矛盾情绪相联系的,经常是既爱又恨。4在激情之爱中,情感的强烈程度会随时间推移而减退,而喜欢则一般不会。为什么人类会有爱?(进化论的观点)要寻找的性伴侣一定要有性吸引力、聪明,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抚养下一代,这便形成了爱情的两个重要特点:性欲和忠诚。5、爱情的产生,主要源于几个方面1情绪二因素: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为环境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所制约。在这3种因素中经刺激因素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构成情绪的次要因素,个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受的解释(即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用公式表示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记。根据情绪认知理论,爱情情绪二因素理论认为,作为特定情绪,爱情是生理唤起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关链接:恐惧引起情爱的实验2异性吸引a、外貌吸引。研究证明,智力、能力、性格、身体等都可能引起相互吸引,而身体因素比其他因素更能引起异性间的吸引。关于外貌吸引的辩论:正方美貌令人心情愉快美貌有晕轮效应与貌美的人在一起能证明自己的魅力,达到社会好评,增加自我价值反方:美丽不是永恒的随着交往继续,身体吸引力会快速减弱美貌的人事虚荣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的不严肃2异性吸引b、邻近吸引。地理位置邻近的人相互吸引,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交往首先要有接触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先决条件。“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c、相似吸引。相似的人相互吸引。研究表明,在年龄、民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价值观、智力、人格特殊方面相似的异性,容易相互吸引。(夫妻价值观相似最为重要)1)投射,“镜中我”、自恋2)相似的人在一起,得到对方正强化,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3)建立稳定的关系的基础4)并非越相似越好,对自我个体是一种威胁5)感到乏味6)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引起排斥2异性吸引d、互补吸引。互补吸引是指一方具有的品质或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男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吸引力。不同心理品质,可以得到心理补偿。在对方身上自我理想得到满足局限:相反未必想成,价值观相反不会互相吸引,互补的气质、风格方面的不同特点。6、爱情的形式6种恋爱风格表现事例激情之爱我和她(他)第一次见面就爱上对方同伴之爱爱情是一种深刻的友情,并不是神秘、不可思议的情感游戏之爱我有时同时有两个恋人,但不会让他们知道另一个人的存在占有之爱一想到我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我就紧张合理之爱爱人最好和我门当户对无私之爱在两人关系中,我宁可让自己受苦爱情的三角形理论由斯滕伯格提出,他认为每个爱情包含3种基本成分,在不同情侣的爱情中,它们的各自比例不同:亲密。亲密是指两个人感到的亲密程度和彼此关联的程度。亲密基本属于同伴之爱。激情。激情是基于浪漫、身体吸引之上的性冲动与性兴奋,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爱情的主要驱动力。承诺。承诺代表认知因素,指个人向对方爱的决定以及维护关系的承诺。区别于友情和随意的恋情或性亲密。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模型与爱情的7种类型理想的完美爱情形式是三种成分强度相等,达到平衡,但现实情况通常是多寡不同。爱情关系的七种类型:爱情的发展变化3种成分随时间的持续,变化趋势也不相同,激情最多保持1000天,然后减退。曲线图:见书本P166承诺激情亲密度满意度亲密度满意度评价体验(交换理论)关系推进距离拉远承诺??7、恋爱的心理效应1一见钟情所谓一见钟情,指的是男女之间初次相见就产生很深的爱情,立刻坠入爱河。2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指在个人眼中的恋人是完美无缺的,像西施一样是绝代佳人。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研究发现,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而更加牢固。研究者将这种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界干涉越大、恋人相爱越深的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原因:1这是一种逆反心理;2外界禁止,激起个人的好奇心;3外界压力造成内部团结。对不看好的婚姻,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干预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二、择偶1、择偶理论1三阶段理论:刺激阶段、价值阶段、角色阶段2交换理论四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闪婚和理智的爱情2、爱情成熟三阶段心理相容、人格上的相似和互补二、择偶3、择偶过程中的自我调控1理智的爱情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保证有选择的权利,就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使双方的关系限制在相应的水平上。2理智的爱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建立,不可急于求成。3求大同,存小异,发现重大分歧不凑合。4不要追求感情表面上的热烈,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4、青年男女择偶类型1精神满足型2感官满足型3功利满足型第2节婚姻心理一、结婚带来的心理变化1、双方结合的目的已经达到,对双方关系不再那么珍惜2、光环消退,爱人的形象由理想变为现实3、朝夕相处,感情变得平淡4、生活现实而琐碎,失去浪漫的色彩5、关系增多,心理负荷加重第2节婚姻心理二、影响婚姻幸福的因素1、身体条件2、心理条件:对配偶的认知能力、情绪稳定、意志品质、独立性从婚姻得到什么,就看带入婚姻的是什么?3、经济条件:绝对量、相对量、经济支出安排方式4、职业:就业的稳定、社会地位(见书P178)5、受教育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6、结婚前与父母的关系:不宜与父母居住7、父母的婚姻状:影响大第2节婚姻心理三、夫妻类型与婚姻稳定关系1、爱情型的夫妻和功利型的夫妻2、平等合作型、分工型和一方依赖型夫妻3、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和一体型夫妻分享:你的父母属于那种类型?第2节婚姻心理四、婚姻的适应1、影响婚姻适应的原因(1)婚前准备充分了吗?能对夫妻关系有合理的估计吗?1)分担家务2)意见分歧中,双方都要改变3)对自己负责,也对对方负责4)不应希望对方满足自己一切要求,或希望对方处理自己的份内事5)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6)维系夫妻关系的共同的生活目标,而不是财产、地位、身份或子女7)彼此尊重、坦诚关系除此以外还要对婚后的各种行为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学会家庭生活技能。第2节婚姻心理四、婚姻的适应1、影响婚姻适应的原因(2)早婚(3)夫妻角色期待(4)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自身修养、宗教信仰、人身追求学者研究发现: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五年,爱情不断减少,而父母之命结合的夫妻,开始爱情水平不高,但感情会慢慢增加。如图6-4:P184第2节婚姻心理四、婚姻的适应1、影响婚姻适应的原因(5)恋爱时间:时间较长婚姻较稳定(6)浪漫程度2、婚姻适应的基本因素(1)对配偶的适应1)配偶的理想形象2)早期经验3)成长背景4)夫妻角色观念5)兴趣爱好6)价值观念7)就家庭生活模式的适应第2节婚姻心理四、婚姻的适应2、婚姻适应的基本因素(2)性的适应性生活不满足导致夫妻情感破裂的占离婚案件的50%以上。(3)对家庭经济的适应(4)姻亲的适应永远的婆媳关系??(5)为人父母的适应生育的动机、对孩子性别的态度、角色变化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当好父母的能力、女性对职业的态度第2节婚姻心理四、婚姻的适应3、对夫妻冲突的处理(1)冲突不一定是坏事(2)使对抗具有建设性的几个普遍原则1)“妥协双赢”2)“就事论事”3)“换位思考”(3)良好的沟通1)不要过高的估计互相理解的程度2)养成聆听的习惯第3节离婚与再婚心理一、与离婚有关的因素1与早婚有关2与婚前发生过性关系有关3与未婚先孕有关4与婚前彼此不够了解有关5与家庭背景不同有关6与太早为人父母有关7与儿童期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独生子女病”8与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关9与家中孩子的数目有关10与当事人的社会阶层有关11与生活环境有关二、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1、需求不满足2、价值观念不一致3、二人的“自我”不相容二、离婚抉择中的心理1、离婚的理想化2、离婚的惰性化3、离婚的罪恶化4、离婚的情绪化四、离婚后的心理1、解脱感2、孤独与心理震荡3、社会压力4、对前配偶态度五、再婚心理1、再婚夫妻的心理适应2、继家庭的亲子关系心理适应第4节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一、个体的社会化1、概念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个体社会化的任务幼儿期与儿童期的社会任务和内容,见书P204:表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