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口语写书面语相对应,是人们在口头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在言语表达上有以下一些特征:•有大量辅助的言语手段参与(如眼神和手势等);•充分运用多种语音手段(如重音和停顿等);•多使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词语;•句子形式灵活简便;•话题的中心比较随意。母语的口语能力有一个非常自然的习得过程,学生几乎不需要特别在意就能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并且这种能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口语交际的教学呢?阅读资料•国外人体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器官,都有配合思维吸收知识和能力的功能。其效率为:听觉占11%,视觉占83%,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自1930年梅奥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人群关系”课程以来,至今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仅1976年至1980年就有28000多人获得“说学”硕士学位,2200多人获得“说学”博士学位。美国中学的辩论健将与体育健将一样,可以被推荐上名牌大学。在日本的许多国语教科书中,专门列有口才研究和训练单元,公立和私立的演说学校遍布全国。•1944年,美国就把演讲能力纳入学生的教育,1948年公布了738所学院和大学设立演讲学系,后来又发展为言语交际系。•1997年,美国大学蓝皮书设有演讲及言语交际学位,目前有800余所大学设有交际学位,其中有51个博士学位。阅读资料第一节教学情境中的口语交际的特点一、日常口语与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之间的区别(一)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课程所负担的特殊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口语交际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说的和如何去说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使所有学生获得机会和资源发展语言能力,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目标的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口头、书面以及视觉语言习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以达到学习、娱乐和交流等不同的个人目的;•引导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模式上的差异;•使学生熟练地批判性地使用大众传媒等。给我们的启示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三大特征:•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个体的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及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形式,体验各种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第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学生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能力系统培养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反思性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有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感知、概括进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问题等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②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交际的效果。③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有风度。阅读材料•有一位青年记者在不了解被访问者情况的条件下,去采访一位中年女科学家。青年记者问这位女科学家:“请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女科学家回答:“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研全靠自学,我认为这样也能成才。”•记者一愣,然后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科研题目,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女科学家皱了皱眉头,说:“看来您并不了解我的工作,我一直致力于这个项目的科学研究,目前只是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但远远没有成功,所以谈不上什么新课题。”•记者一听很尴尬,企图转换话题以缓和气氛,于是问:“您的孩子在哪里上学?”•女科学家说:“我早已决定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事业,因此我一直独身至今。请原谅,这个问题我不愿多谈。好吧,我的工作在等待着我,恕我不奉陪了。”思辨性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指在日常具体活动中熟练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有一次,著名主持人袁鸣随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节目组一行到达海口,主持海南省狮子楼京剧团建团庆典。庆典开始,袁鸣用充满激情的言语介绍来宾:“光临庆典的,有海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南新燕小姐!”随着袁鸣的介绍,座席中慢腾腾地站起来一位花白头发的老汉!此时全场哗然。袁鸣也不自然地笑了,她真诚地致歉:“对不起,我是望文生义了。不过……”稍一转折,她便施展了自己的口才:“您的名字实在是太有诗意了。我一见这三个字,立即想起了两句古诗:‘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今天,这里出现了类似的情景,京剧一度是流行在北方的戏剧,而现在,京剧从北到南,跨过琼州海峡,飞到了海南,而且在这里安家落户,这又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二、具有教学意义的口语交际的特点1.口脑一致性所谓“口脑一致性”,就是言语表达与思维结果的同步性。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在听到外部信息的同时,必须快速思考处理信息,并采取合适的方式作出反应。这一过程显然比书面交际时紧迫得多,对交际双方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也高得多。2.过程交互性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口语交际必然是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这一过程还是一个既受主观意识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控制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3.即时效果性口语交际的效果往往是在现场即时发生的。对方对自己话语的反应在现场马上就可以观察到,并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这与书面交流明显不同,书面交流的效果总是延后的。“口语交际”的两项课程功能口语交际的以上属性决定了“口语交际”的两项课程功能:第一,口语与思维的紧密关联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训练快速进行资料收集、思考论证和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第二,交际的互动性质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社交技巧、沟通方式、成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三、教学实践中容易与口语交际相混淆的若干概念(一)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读写教学认知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脑存在着独立的区域,专司听词、看词、说词和成词的子任务。这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着针对口语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二)口语交际教学大于戏剧教学戏剧教学兼有读写教学和听说教学的诸多性质:既是感悟性的、又是实践性的;既是个体表现的、又是群体合作的;既是注重内容的,又是注重形式的。然而,所有这些形式对学生而言,都必须忠实地依据蓝本,不是原创性的口语交际。因此,它只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因为它用一种非常夸张的形式再现了口语交际中的诸多环节。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戏剧活动,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只是口语交际诸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而已。(三)口语交际教学与口头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口头练习虽然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形式,但却是较为低级的表达,不能代表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口头练习时问题或话题一般都是老师揩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而口语交际训练时说话人需要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和信息,自己控制谈话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不可预期的。2.口头练习是完成老师的指定要求;而交际训练一定存在着信息落差,交谈者因为某些社会的或个人的理由而进行交际。3.口头练习只是完成作业;而口语交际训练后学生得到了信息,交流了感情,完成的是交际目的。4.口头练习时听众往往只有老师,老师关注的是答案对不对;而交际训练总是在小组中的几个人之间进行的,大家关心的是内容而不是对错。5.口头练习时老师往往以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要求学生;而在真实交际中语言往往是变异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语法的,但却是有利于交际的。(四)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普通话教学有些教师误以为教给学生规范的普通话,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这些内容就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全部了。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却并不在于教普通话。但是教师有必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授普通话。(五)母语的口语交际教学不可以变相为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后者的主要特征为它不包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反思,因为这些会话不包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反思,都是平常会说的话,甚至还有些不自然、不真实。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背景和课程取向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背景(一)视域融合理论与口语的理解1.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视域从视域(horizont)一词的本义来看,视域就是指视的区域,包括人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在哲学解释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标示某个人的思想范围。视域融合AB视域融合AB伽达默尔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他对诠释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哲学精神和人生实践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对话和理解如果可能是此在(Dasein)的一种存在方式。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对话和理解,他的教学和著述也都是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1.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你”的言说代表了理解对象的“视域”,而“我”的观点则出自于理解主体的“视域”,对话的结果,就是达到了“视域融合”。任何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都必须依赖交际双方真诚的交际愿望,也就是交际双方相互理解的愿望。交际过程中,不存在绝对客观的信息。口语交际的推进是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它取决于口语交际双方的共同构建。它是视界融合的结果,也是理解深度的体现。2.视域融合理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口语交际绝对不是自说自话的过程,不能以为理解仅仅只是对方的责任。为了取得最佳效果,交谈时既要尽可能清晰全面地表达自己,又要努力准确地理解对方。(二)会话策略理论和意图的实现1.甘柏兹的会话策略理论交际语言学家甘柏兹认为交际能力可以定义为:讲话人赖以创造和维持会话合作的一些语言的和交际规范的知识。他认为:会话人面临的问题不是仅仅理解一段话语,更重要的是从互动中进行交流。要理解的内容需要从互动中创造出来。说话人能否有效地使对华人卷入会话,保持合作,共同建构有关的话题,都取决于对有关话语策略的掌握。2.会话策略理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会话策略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将他人引入会话活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激发对方一些对于将要进行的活动的期待和预想,它们最终都联系着某些程式化的活动的知识。对会话策略的掌握一方面体现在对一系列交际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这些变际方式的象征意义的知识的了解。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意义在于教师有必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熟悉各类社交场合及其相关礼仪。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社交活动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具体的话语要求,即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哪些话是应该说的、可以说的和不能说的。还需要理解不同话语社群之间的差异。(三)主体间性理论和口语的本质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又称交互主体性、共主体性等,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包括自然和作为客体的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等个体特征,而主体问性则是主体与主体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共主体(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等集体特征。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交往平等、双向互动、主动对话和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是不同主体取得共识,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主体性代表着西方主体性哲学的现代走向,即抛弃了个人主体性的“唯我性”,保留了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纯粹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的最重要的转变。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1929年(己巳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哈贝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性,就不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具体地说,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际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