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二中陈广密中国历史初二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主线索•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开始,结束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代史目标一、说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近代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标规定及要求七大学习主题能力目标: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中国近代史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课标规定及要求中国近代史过程与方法课标规定及要求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近代史课标规定及要求1、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结业考试要求说教材二、说教材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3.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5.转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6、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编写意图教材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教材编写体例时序主题结合教材结构说明、目录、主题课文、主题活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构成单元结构课文结构教材的体例单元主题页主题课文主题活动导入框、正文宋体小字楷体、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教材体例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结业考试要求说教材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材内容结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原因、经过、条约、影响整合内容结构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侵略与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3课收复新疆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侵华罪行、结果、危害背景、过程、结果、意义背景、重要战役、条约、影响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罪行、条约及危害第14—16课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21课严复的维新思想第19课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第21课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第20课近代交通通信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第22课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建立科举制废除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6课洋务运动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第21课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第22课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第9课新文化运动整合内容结构政治民主化近代化的探索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近代化近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近代化第10课五四运动和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火燎原第13课长征第14—16课抗日战争第17、18课解放战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洋务运动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近代化探索严复的维新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列强的侵略背景思想条件思想条件阶级条件有利于推动作用理论基础阶级条件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结业考试要求说教材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试范围、形式试卷结构能力要求结业命题说明史实要求1.能够再认再现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结论以及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2.具有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能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表格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对材料进行简要的理3.能够认知、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归纳、比较、分析并辩证地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4.文字表述语言准确,层次分明。结业能力要求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业史实要求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历史·初二上(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先后顺序、主要国家以及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二.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比较其不同点。•三.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事实,认识侵略与反抗的关系。重点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台湾人民抗日的事实及现实意义。•四.比较近代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对外开放的不同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一.宏观把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二.综合归纳洋务实践活动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谈影响。三.正确看待洋务派求强与求富的关系。四.了解戊戌维新的内容及影响。五.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联系的观点,如辛亥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六.掌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和文学改良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七.注重对近代化探索内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性学习。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了解五四运动的口号、成果及意义。•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变化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三.了解北伐胜利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四.认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和长征在革命历史上的各自意义。•五.认识“红色旅游”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事变名称及占领的地区),认识重温历史的意义。•二.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及国共合作与抗战胜利的关系,认识其现实意义。•三.了解中国人民团结抗的主要史实(战役名称及战果),认识团结抗战与抗战胜利的关系。•四.综合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突出民族复兴的主题)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了解重庆谈判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二.大别山的地理优势与挺进大别山的意义。•三.三大战役的地理位置与胜利成果。•四.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结合材料)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一.不同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人物及部门)、原因和特点。•二.了解近代交通、通讯、电影、照相的出现及现代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变化(专题复习)•三.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折射的历史意义(包括新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意义)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了解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二.了解魏源、严复的著作及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价及建议三、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价及建议三、说建议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下面我对本学段的历史教学谈几点建议。建议1:加强“课标”研读,总体把握、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学和命题的主要依据,所以重新研读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历史课程标准》,很有必要。•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文本体现,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初二上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做到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而不脱离教材,这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新课程理念倡导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这两大转变,在七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开始探索“民主化历史课堂教学”之路。建议2: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民主化历史课堂教学”之路“民主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基本模式:采用历史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即以小组学习为手段开展历史教学。•预期目标: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途径和舞台。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提升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主要依据: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历史教师“一言堂”,教师声嘶力竭地“讲”,事无巨细地“灌”,一遍一遍的“浇”。学生一次一次地“听”,一字一句地“记”,一条一条地“背”,老师自以为功德无量,自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当学生一旦面对新的知识时,依然是难堪得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永远不会自由飞翔。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进来,所以学习积极性低,学习能力差。假如学生没有真正学进来,那么任何“讲”都是在浪费时间。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力,让老师住嘴,让学生去说,变讲台为舞台。从根本上解决让学生“学进来”的问题。4.及时点拨和评价1.布置预习提纲2.自主预习分工合作3.分组交流展示6.当堂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题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交流展示,强调参与面和形象、音量、内容的准确完整性、展示技巧等。历史教学流程学生总结谈收获,设计知识结构图,填写知识结构表拓展提升•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预习。•抽签决定小组交流展示内容,组内分工合作。•预习课或课前预习。•教师提供方法指导和知识点拨。【课标解读感知目标】【重难点】【学法引路理清概念】【预习导航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盘点收获形成整体】【史海泛舟拓展延伸】【当堂训练检测效果】【学后反思共同提高】针对学生展示交流情况随时进行点拨、评价。5.盘点收获“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师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课中“导”的得法、学生参与有效,课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参与为主体,通过预习、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盘点收获、当堂训练等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我们实中历史组重点在初中一、二年级推行这一模式,因为初三年级需要赶教学进度,所以不能完全实施。对于这一模式的运用,我们也尚处于偿试阶段,还很不完善,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好的教学方式,既不会因为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建议3:充分利用影视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遗址等。其中影视资料可以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如果将其中的某些历史信息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中国近代史可以利用的影视资源特别多,经典且大家熟悉的有《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思想的历程》《走向共和》《开天辟地》《长征》《开国大典》《大决战》《复兴之路》以及大量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们历史教师可以大胆运用影视剪辑创设历史场景,开展合作、探究教学。采用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解决了历史不能重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学科教学。•比如:《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能。•言语智能。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表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空间智能。通过阅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英国的两次进军路线,强化空间意识。•数理逻辑智能。了解鸦片输入增加的具体数目,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我认知智能。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