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文学教学内容文革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缘缘堂续笔》《半棵树》与《神的变形》《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一、“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活动“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1、作品被封杀2、作家受到迫害“文革”期间的公开文学1、70年代初单一的“革命样板戏”表现方式:三突出写作技巧:三结合关于样板戏的评价:“革命样板戏”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和民间文化传统摧毁、压制、改造和利用在文艺领域中的典型体现。“样板戏”中略有艺术价值的剧目,也是对知识分子和民间文化利用较好的作品,体现了民间文化对主流意识的消解。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1、老作家的秘密创作廖沫沙《嘲吴晗并自嘲》,《悼吴晗同志》杨沫《自白--我的日记》丰子恺《缘缘堂续笔》2、七月派诗人的创作《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3、年轻一代的创作黄翔《独唱》、《野兽》、《火神交响曲》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疯狗》等。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姜世伟(笔名芒克)、岳重(笔名根子)、栗世征(笔名多多)等人“文革”后朦胧诗派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形成了潜在写作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知青命运歌”的流行毕汝协《九级浪》、张扬《第二次握手》,北岛《波动》三、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牛汉诗歌的创作特点牛汉40年代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反抗的火力,而写于1970年到1976年的几十首诗歌,如名诗《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巨大的根块》等,则大部分属于他所谓的“情境诗”。这些诗歌相对他早期的诗来说语调比较平静,但在内里则仍充满了坚韧的反抗。突出了生命意识,他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了陷于逆境的生命的不屈地抗争与坚韧地生存的精神,也高扬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的抗争与现实战斗的传统。牛汉《半棵树》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半棵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不屈的生命,象征着知识分子不屈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半棵树》代表了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如七月派作家群)在文革中的“潜在写作”仍然带有反抗的英雄的风格。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四、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诗人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独特贡献以真率朴素的态度,将个体的真实而独特的经验彰显出来。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对母爱的眷恋,使政治权力者们制造的所有神话在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黑暗、悲哀与人性永恒的喟叹赤裸裸地表露出来。食指《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宣读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68年北京赵振开与《波动》赵振开,笔名北岛,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等。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波动》的艺术特色蒙太奇式的幻觉描写个人象征与个人意象相结合强烈的主观色彩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复调叙述的方式对人性的执著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天安门诗歌运动一、1976年——中国当代历史的重大转折1月,周恩来逝世;5月,朱德逝世;9月,毛泽东逝世。自然现象:丙辰龙年,天崩地裂,唐山大地震,东北殒石雨。二、天安门诗歌运动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清明前后),天安门广场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和理性的呼唤,歌颂和怀念周总理,展开了正义对邪恶的搏战,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和战斗性。天安门诗抄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向总理请示》抹去吧,眼角的泪!鞠上最后一躬,再把战刀多磨几回。死,决不是战斗的终止,死,是永远的丰碑。某女士真疯狂,妄想当女皇。给你个镜子照一照,看你是个啥模样。首先在性质上是一次表现了鲜明政治倾向的政治运动。在文学意义上,它“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标志着诗歌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的恢复和发扬”。天安门诗歌运动是又一次典型的群众性诗歌运动。天安门诗歌运动意义三、如何评价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爱的大纛,憎的丰碑;是“文革”期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就艺术创作而言,没有提供多少经验,但却意味着独立思想和写作方式的表达的再次复苏。小结“文革”期间的公开文学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而遭到摧残,而地下文学的发展表现了作家对专制暴政的反抗以及对人性的执著追求。潜在写作虽然只能以破碎的形态存在,但其存在本身就说明了“文革”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企图制造的大一统局面的失败。它的存在意义已经不仅仅限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直接对立,而在于不论是老作家,还是年轻一代新人,他们都在那个价值失落的疯狂年代,找到了现代作家应有的写作立场。找回了作者作为人文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