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_莫泊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THENECKLACE莫泊桑THENECKLACE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莫泊桑创作谈小说家不应辩解,也不应饶舌和说教。有情节和人物才是应当着墨之处。另外,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小说》,《莫泊桑随笔选》P88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2、体会文中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3、分析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THENECKLACE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创作背景THENECKLACE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正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法国第三共和国的黑幕,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也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项链》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的线索是什么?项链作者以项链为线索,写了怎样的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文本研读1、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后。”请你研读作品结尾,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打击力量是什么?发现项链是假的。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THENECKLACE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①借项链时:“挑吧,亲爱的”、“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②买项链时:“我只卖这个盒子”③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打开盒子看”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THENECKLACE3、恩格斯:“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那么,造成这一偶然性结局的必然性因素有哪些?思考:在玛蒂尔德身上,其实有一个矛盾,就是和的矛盾。现实梦想现实梦想身世家境生于小职员之家只得嫁给小书记贵妇人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俱破旧衣料粗陋桌布三天没洗喝一般的肉汤用廉价的女佣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悲哀平庸黯淡高贵奢华狂热虚荣心4、造成玛蒂尔德现实和梦想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一个人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好,有自己的梦想,这不允许吗?这有错吗?不认同。我们承认人都有虚荣心,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面对恶境,无动于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马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过于强烈,所以才会有不幸的结局。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虚荣心的推动下,一步步趋向高潮。6、那你是否认同马蒂尔德的做法?为什么?还有社会因素。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个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特定的阶级总会有特殊的反映,小说开头马蒂尔德的梦想和她得到请柬之后的对话多多少少透出一点当时上流社会的风气。7、文章以悲剧收尾,除了马蒂尔德的个人因素之外,不会有其它原因呢?8、小结: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的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正是导致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是制约路瓦栽夫人的人行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小说在讽刺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THENECKLACE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明确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是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了悬念。留有余味。探讨小说的结局THENECKLACE其实,文章就是采用了空白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创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己有了自己的玛蒂尔德,这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作业:思考与练习第四题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