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弯下身子搞“制造”,而不是翘起脚尖唱“智能”记一次铸造企业现场“信息化项目改造”实地考查-引发之深思!近日,应山东省一家几十年老字号铸造企业之邀约,就其“信息化改造”项目,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业内人士都知道铸造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行业,与钢铁行业一起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进程与水平。在国内风声鹤泣的“智能制造”的一片欢呼大背景下,似乎这也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的一个发展阶段。一到目的地,从企业厂区外观,环境还是比较优美,进入大门也还整洁井然,进入铸造车间尽管作业现场设备布局还算干净有序,但也显得有些年代的陈旧。在与厂方领导和技术人员交流后得知;现有设备情况为6台“中频炉”、2套人工“配料”系统,尽管也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设备如:日本某家公司的3条铸造“造型生产线”、日本中山3台“铁水热分析仪”、1台德国ARL“光谱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但其实际的生产工艺与操作流程:如“配料”、“熔炼”、“球化”、“浇注”及质量数据的把控与连接,仍然处于人工操作、口语与纸条传递的现实状态。更主要的是生产各工序的质量数据无法有效及时的“追溯管理”与“提高改进”。工业化特别是基础工业的现代战略进程,工业4.0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好,都应该遵循一条从;“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有序的发展过程。而我国的基础工业如:钢铁、铸造仍处于“自动化”前端或后段的现实,不仅这家铸造企业,全国大部分也都如此。作业现场考察后,来到企业的会议室内做进一步的交流。进入正题前,笔者首先提出:既然国家在大力的推进企业“智能制造”的大政方针下,为何不申请政府支持基金,先把“自动化”完善后再做信息化。厂长茫然与无奈道;我们这样的企业属于国家定义的“落后高污染”产业,处在随时被砍伐的边缘,能维持生存就已近不错了。要不是为了企业一千多职工和几千家属的生计,以及上游客户(国外用户、国内汽车企业)的历史订单延续,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转型”消亡了。真有点“其鸣也哀”的无奈。进入正题后,厂方言道;我们不考虑什么高大上的“信息化”、“智能化”,只希望花费少量的投入(确现场考察后的现实情况与现状朴素的理想需求与现实的差距实企业经费紧张),在现有工艺、仪器、设备以及作业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配料”、“熔炼”、“球化”、“浇注”的生产与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统一标准管理、追溯可查等,这也是为上游客户保证质量所需。在我们看来,这样的需求,即不是“LIMS”系统、“ERP”系统、也不是“MES”系统,但又都有关系。挑战啊!这样的即不是又都是的现实需求,的确是在考验我们的“铸造”、“自动化”、“信息化”等专业的软件硬件实力。为了企业这种“朴素的理想需求与现实的差距”而又执着不懈的顽强为生存而战的理想现实。我们也必须义无反顾的为此做出一套,即现实又满足需求的完整技术方案。智能制造是过热的,缺乏现实的需求调查,正在演变成一场无心而起的非市场化的逐利行为。这方面原因,综合了多种指向不同的志向,既有新奇元素的加入,容易理解,容易“说出水平”,也有急功近利的示范工程、领导视察的需要。重要的是,智能制造已经俨然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舆论、主焦点,万般宠爱——无论是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言行还是政策研究机构,这会对发展2025,将会非常不利。智能制造的调门起的太高,是不太适合中国工业极其不均衡的国情。中国工业是一个超级熔炉,这里面生米、熟米各种夹生饭十分不同,千层饼万层酥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共性的问题,则是工业思想淡漠、基础行业薄弱、制造工艺跟不上等问题。各地兴师动众的“智能制造”热潮中、直接体现在展会发布会上,无外乎一些什么“无人飞机”、“娱乐机器人”、“智能手机”、“交际平台”等等,笔者认为这些东西只能归类于“玩具与游戏行业”,与我们急需提高的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相去胜远。国家的有限资金或风投的逐利资本,在“玩具游戏行业”下力,只能助长“玩物丧志”民族昏睡。有多少真正需要“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完善与提高的工业基础企业(如钢铁、铸造),由于生存的艰难(环保刁难),处在嗷嗷待哺、处在生存危机之中。难道我们还要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文中所提这家基础工业企业,难得能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俨然自出资金,实现自己现实所需的“信息化”战略,不正说明一个道理;工业发展进程是市场因素所确定而非政策所左右,政策的作用应该多用于维护市场公平、顺畅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少用于决定企业的生与死。2018年5-6月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持续大规模喷发,其巨量喷发的二氧化碳、硫等有毒气体在短短1-2个月喷出量就相当于人类近百年的工业排放量,由于地球自身的自然“蒸发-雨下”的大气自洁能力,自然的轻松化解了这样的超级“大气污染”,人类还照样是人类、大地照样生机勃勃。因此,假借“保护环境”之美好借口,来损毁人类辛劳奠起的工业基础,只能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什么?通俗的说就是;表面看似上过学、读过书、有点学问,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的昏昏然然。真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多在如何充分借助;大自然的“蒸发-雨下”的大气自洁能力,比如多建蒸发源的“湖泊”、“河流”、“节流保水”等等人类可以作为的工程,这才是正道、才是可行之路。就让“智能制造”回归“制造”这一本位吧。让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让光芒闪耀的大数据,都去制造业市场中自然竞争吧,政府就不必推风助浪、锦上添花了。国家制造战略,不需要做耀调门过高过热的智能制造我们工业志士们所期待与盼望眼的工程,回归制造本身的;又脏又苦又累、躲在深巷无人知的研制,应该才是国家资助、专家聚焦、大众舆情的最佳去处。弯下身子搞“制造”,而不是翘起脚尖唱“智能”,是当下工业界需要正面应对的问题。不要再干“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大事啦,而是要下沉搞出一些“寒窗十年无人知”的突破。一边是:摧毁制造业的“环保浩劫”肆虐。一边又:滑稽取宠大肆“智能制造”热炒。何时才能引制造业走向正途?何时才能理顺:没有工业化、就没有自动化。没有自动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智能化。是我们工业志士们所期待与盼望的。正所谓;既然要在舞台顶上鹤鸡起舞,何必又在舞台下面刀砍台柱。风萧萧兮展望市场环境公平,路漫漫兮引无数企业竞提高。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