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第一天课程:辨声律【潜川】——何谓格律诗词?满足平仄(声律)、对仗、押韵(韵律)、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七大要素的诗词,则称为格律诗词。其中,定句、定言、节奏相当简单,100字就能说清楚,而平仄(声律)、对仗、押韵与章法是格律诗词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又以平仄(声律)为入门的拦路虎,只要攻克平仄(声律)关,其余问题,基本迎刃而解。声律其实是学习格律诗词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功夫,因为在所有的古典诗词中,除了格律诗词、曲之外,基本上对声律是不甚要求的,因此,声律就成了格律诗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声律的核心就是“讲究平仄”,因此,我们通常用平仄来替代了声律的称呼。——(题外话,潜川重新整理课程的时候,一度想把押韵也就是韵律放在第一天的课程讲解,结果一讲到韵也分平仄的时候,那还得要介绍平仄的来源,在解释A概念的时候又窜进来一个B概念,难免让人更加迷糊,最后还是重组课程,仍然把声律安排在第一课)讲究平仄。这是初学者最头疼的坎,但是头疼的并非是水平问题所限制,而是自己的地方语言发音的惯势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以及古今的发音的区别。因此,潜川认为,只要初学者上过小学一年级,应该都能过得了这道坎。何以见得,且听潜川一一道来:1.发音的问题是由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导致的,南方人发音多不准,北方人多变调,都有自己的死穴。但其实这点在小学老师的年代就已经解决了,因为她们已经开始教你正确地发音,如果这个年代你还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本新华字典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疑难;——什么,你说你的汉语拼音还没过关,那就令潜川汗了,那还是要跟七岁的小朋友补一补了2.古今发音的区别,对学写诗没有影响,要到开始欣赏古人的作品时才用上。第一个要掌握的内容:何谓平仄?小学里面都学过拼音,拼音念下来都有四声,各位学友应该不会陌生吧(陌生的可以重新去小学看看)。譬如aoe中a的四声读法:āáǎà俗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书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诗称:平声仄声简单地理解,念第一声(又称为阴平)和第二声(又称为阳平)的汉字,统称为平声字;念第三声(又称为上声)和第四声(又称为去声)的汉字,统称为仄声字。至于仄声字里面还有一类称之为入声字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欣赏古诗和写古诗时虽然要用到,但我们现在是入门,没必要掌握那么多,先让它见鬼去吧因此,熟悉平仄,其实就是发音的四声归纳,小学老师会用“妈,麻,马,骂”这四个字来进行区分,如果还没感觉到四个字的音调区别,可以跑到大街上对着来往的行人,把音调拉长了大声朗诵这四个字:“妈~~,麻~~,马~~,骂~~”,直到被人扔砖块扔到头上起包为止。学习平仄的主要障碍就是:一、汉语拼音不过关;二、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三、记忆力不好。潜川是南方人,口音照样不过关,克服这个障碍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查字典!。最后总结一下。鉴于很多学员缺乏归纳和仔细阅读的耐心,潜川根据自己的一些心得,编了些打油诗在后面,作为总结,如果看了上面的还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仔细朗诵以下打油诗,相信会有帮助的:学诗词,很简单,想入门,找潜川。进学堂,跨门槛,初学者,用七天。诗词格律有七点,平仄和韵占半边。平仄小学已普及,不懂就要再复习。妈麻马骂四声调,反复朗诵别着急。妈是一声麻二声,马是三声骂四声。四声还有书面名,仔细辨别要分清。一声也可叫阴平,二声自然叫阳平。三声还可叫上声,四声也可叫去声。第一二声称平声,第三四声称仄声。平仄一点不深奥,翻翻字典就学成。[第一天第一节关于平仄的作业]——切记,作业都布置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但是写作业回答问题,必须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去,也就是说,把这作业的内容复制下来,拈贴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去,凡违反此规则,均属于不用心看教材者,无论男女,一律打屁屁!!一、熟悉平仄的发音,请大声朗诵。所以字的排列都是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组合规律来安排的:八拔把罢搭达打大家夹假嫁妈麻马骂隆龙拢弄劈皮匹屁汤唐趟烫烟研演雁香详想像汪王往忘二、写下你的网名,把平仄列在下面,看是否连你的名字也分不清平仄呢?[例]:潜川平平——北方人的发音就容易犯音调不准的毛病,我这个潜字,发音为平(qián),但很多人容易发成仄(qiǎn)。所以不明白错的时候,还是要翻字典。1、写出你的网名,把平仄列在后面:2、把下面一堆名字,翻译成平仄看看:[例]:潜川平平刘德华成龙李连杰士兵突击高诚史今伍六一袁朗马英九星云大师资国寺姜育恒梅艳芳荔枝功夫熊猫3、根据下面的平仄,写出相关的词语来,当然要有意义的词:[例]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滚快滚快点滚快给我滚快点给我滚快点给我滚蛋——声明,潜川在举例子而已,不是在骂人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4、找出符合下列平仄的成语或四言来:[例]: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万水千山奥运火炬(成语)(四言)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学会平仄的一些小运用案例一:学习平仄的小小运用:快过年了,先学点平仄,对过年也是有帮助的:平仄是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所有文字的基础,懂得识别平仄,就可以初步欣赏很多传统的文化了。譬如,过年了,要贴春联,现在很多人会把上联、下联贴倒的,内行人一看就会扭过头去偷笑,不过外行的人多了,也就无所谓了,说不定那一年,内行人统统会被外行人笑的。区分对联的上下联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合乎规律的对联常规是这样安排上下联的:上联:最末一字为仄声字。按传统方式它是要贴在面对门的右边的。下联:最末一字为平声字。按传统方式它是要贴在面对门的左边的。横批,当然贴在门楣。而且是面对着门,自右向左写。如以下春联,显然:上联:风和日丽春常驻下联:人寿年丰福永存横批:物华天宝如果贴在门上,就应该是:宝天华物┏━━━━━━━━┓人┃┃风寿┃┃和年┃┃日丰┃┃丽福┃┃春永┃┃常存┃┃驻┃┃┃┃┃┃可惜现在很多人都不去重视这些细节,渐渐地就会消亡了。各位学友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堂堂中央电视台,也曾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而被不少专家指责,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下降的一个佐证。当然,有关对联的东西,后面也会讲到,这是顺便带过的,告诉你,一旦学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怎样去运用。案例二:其实,在写作中平仄是个很重要的东东。无论古诗也好现代诗也好,其实对平仄都有一定要求的。好的诗句,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在平仄节奏上达到了一定的和谐。譬如顾城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初步给它断句(有四种断法,选一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又如我最爱的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已经飞过一般断句为: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可我已经飞过仄仄仄平平仄你们注意看它们其中平仄的变化,在每一个节奏的音节落点处,基本上都是平仄相互间开的,这样才造成了朗诵时候的抑扬顿挫,所以好句子不仅是意思到位就可以的,更需要形成平仄的起伏和间隔。基本上写得好作品的人,都受过相应的训练。初识格律诗的基本句式第四个要掌握的内容:格律诗的基本句式呵呵,上述内容,实际上让各位学友明白了诗词的平仄就是那么一回事,而且还要通过作业来巩固掌握了以后,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第四节的内容了。也就是前面的平仄仅仅只是针对音节来看待,也就是相当于房屋的砖块,现在我们开始把砖块垒成墙——学习格律诗中的句子,最后我们把墙筑成房子(运用章法),那么你自己的第一篇规范的习作就诞生了。垒砖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不过我们还是一起来垒吧:首先我们先垒七块砖:1.先放第1、2块砖(有人要问,为何要放两块“平”砖?潜川只能大声告诉你,我喜欢,怎么,想打我啊?随意放的呀,反正不是“平”砖就是“仄”砖,总共就两类砖,哪个开头都没有关系的,呵呵,被忽悠了吧)平平2.再放第3、4块砖(有人要问,为何现在要放两块“仄”砖?潜川立马操起戒尺没头没脑地打过来,笑话,刚刚才教的“同句平仄相反”的规则就还给我了,不讨打才怪呢)平平仄仄3.再放第5、6块砖(没人敢问了吧?呵呵,道理同上2)平平仄仄平平4.再放第7块砖,虽然砖块都是两块两块的(因为音节一般都是两个汉字组成的呀),但这里只能放一块砖,所以只有把第四次放的“仄”砖拆开,单独放一块: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A好!热烈鼓掌!第一堵墙已经垒砌完毕,值得庆贺,我们再接再厉,先扔两块“仄”砖下去,刚才不是有人有意见,说潜川爱平嫌仄吗?现在一碗水端平。再来重播一次:1.先放第1、2块砖。这次当然要放“仄”砖,公平嘛仄仄2.再放第3、4块砖(这次没人敢问,为何现在要放两块“平”砖了吧?原理同上)仄仄平平3.再放第5、6块砖(没人敢问了吧?呵呵,道理同上2)仄仄平平仄仄4.再放第7块砖,虽然砖块都是两块两块的(因为音节一般都是两个汉字组成的呀),但这里只能放一块砖,所以只有把第四次放的“平”砖拆开,单独放一块: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B于是,藉由上述两个几乎重复的垒砖块游戏,我们看到了格律诗词最基本原始的句式,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A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B请牢牢记住这两句句式,因为在整个格律诗词的学习当中,你要记忆的核心,就是这14个字!其他所有的格律诗词的句式变化,如七言的16种律句,16种拗句,五言的8种律句和8种拗句,均来自于这两句!记住这14个字和粘对的规则,你就可以推理出全部格律诗的体裁。当然,由于随后谈到的游戏规则,这两种句式由于在整首诗篇中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他们最后一个字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A当要求末字必须是平声字的时候,那么就要把砖块搬动一下,调换一个位置:┏━━━┓↓┃平平仄仄平平仄结果就变成了基本句式的变种: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A的变种A1又如,基本句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B当要求末字必须是平声字的时候,那么就要把砖块搬动一下,调换一个位置:┏━━━┓↓┃结果就变成了基本句式的变种:仄仄平平平仄仄——格律诗词的最基本的句式B的变种B1各位请注意观察,A1和B1句式,由于调整,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这两个句式的第五个字是原来基本句式的最末一字调换过来的,因此,这第五个字,就跟别的位置上的有些不一样。如果不一样呢?这就要谈到前面所提到的记忆平仄的一句很重要的口诀: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本来这句口诀旨在让初学者明白音节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平仄的关系重点注意音节的第二个字,也就是诗句的奇数字,是可以不怎么计较的。所以就“不论”,而二四六的位置也就是偶数位置上的字,比较重要,所以要“分明”。这是初学者很容易掌握的口诀。(当然,这个口诀是针对七言格律诗而言的,古人在传授教学格律诗词的时候,都选择七绝下手,因为五言字容量太小,要求就更高,不容易上手,所以口诀如果要针对五言的话,就必须改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但当初学者明白这个规律的时候,这句口诀就开始显现出来它的局限性,尤其是体现在第五个字,因为基于上述的搬砖原因(还有随后要讲到的原因,押韵中的知识:白脚和韵脚),所以有时候必须“论”,不论还不行;有时候就可以“不论”。严格地说,要使这句口诀相当准确,就必须改为:一三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针对五言则须改为“一不论,二四分明”了)最后要解答各位学友的谜团,那么"五"到底论不论呢,有时候可论,有时候不可论,它会带来不同的变化,造成不同的句式,有些是病句,那是不可以的,有些则没有问题.所以"五"(也就是第五个字)的变化,必须分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因此,总结上面两个最基本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