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绪论及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属之。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易变异,适应强;·种类多,分布广。4、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①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②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③螺旋菌:弧菌、螺菌。5、科赫法则·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6、细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7、细菌的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的细菌即使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杆菌。8、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9、菌苔:各“菌落”相互连接形成一片。10、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殖,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复苏,并仍具毒性。11、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12、磷壁酸的功能·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成分;·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与其寄主间的黏连;·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13、细胞壁①格兰阳性菌·肽聚糖·磷壁酸②革兰阴性菌⑴脂多糖(LPS)组成:·类脂A: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侧链多糖:即菌体抗原,有种、型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功能:·能够吸附Ca2+、Mg2+等阳离子;·为噬菌体提供特异性吸附受体。⑵外膜蛋白(OMP):包括微孔蛋白、脂蛋白。⑶周质间隙14、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菌体内外离子平衡;·参与细菌的正常分裂;·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15、细菌细胞膜不含胆固醇。16、拟核: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称为拟核(核质)。核质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17、荚膜①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周产生的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②功能·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作用,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荚膜处于细胞的最外层,可保护菌体避免和减少受有害物质的损伤。·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18、S层的功能·分子筛和离子通道;·屏障作用,保护细菌;·黏附宿主细胞;·重要的表面抗原。19、鞭毛的功能·是运动器官;·有抗原性;·与致病性有关。20、菌毛·与细菌的运动无关;·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必须用电镜观察;·分普通菌毛、性菌毛。21、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将两个不同的原生质体或原生质球融合并再生成一个细菌的技术,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22、研究L-细菌的意义⑴诊断困难,由于L-细菌在通常培养条件下不易成功,所以常误诊为非病原体感染;⑵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敏感性下降,如青霉素,多黏菌素等;⑶由于细胞壁的少或无,使抗原性下降,L-细菌的感染可逃避正常菌抗体的攻击而长期存在;⑷与慢性病和一些复发性疾病有关;用药——导致L型——对药不敏感——进一步感染等⑸利用L-细菌是进行细菌的基础研究。23、革兰氏染色①原理G+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呈无色,沙黄(石炭酸复红)复染呈红色。②方法细菌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95%酒精脱色、稀释的复红复染。③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④意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24、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层次是否含磷壁酸脂多糖对青霉素敏感性对溶菌酶敏感性厚(15~80nm)主要为1层肽聚糖层有无高高薄(10~15nm)2层,肽聚糖层和外膜层无有低或不敏感较低25、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①芽胞的结构,由外向内:外衣→外膜→皮质→芽孢壁→内膜→芯髓。②性质: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称为繁殖体(营养体)。③特点·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抵抗力。·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不是繁殖器官,一个芽胞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④意义·对外界不良环境有强大的抵抗力,是细菌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结构;·消毒的指标是以杀灭芽胞为准(121℃/30min,朊病毒除外);·反恐怖战争需要。第二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区别·生长和繁殖速度快·利用各种化合物作为能源能力强·营养需求多种多样·可利用超常流水线合成大分子物质·能产生特殊物质2、细菌物质摄取方式①单纯扩散(被动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有两个突出特点:·转运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主要存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中。3、时代时间: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4、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温度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细菌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一条生长曲线。5、细菌生长繁殖的四个时期①迟缓期:是细菌来到新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特点:·代谢活跃,合成并积累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增多,但DNA含量无变化;·细菌数不增加。②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以恒定速度进行分裂繁殖,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的直线。此时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较典型,对抗菌药物的作用较敏感。OD=0.4~0.6认为处于对数期。③稳定期: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蓄积,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细菌的形态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格兰阳性菌此时可染成阴性,毒素、抗生素、芽孢多此时产生。④衰亡期: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的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进行鉴定。6、培养基①概念: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成后,要经灭菌处理。②营养条件·基本营养·氧气: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可分为需杨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厌氧培养基:是为培养厌氧菌而设计的·温度: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鼻疽伯氏菌偏酸,霍乱弧菌偏碱7、培养基的分类①按营养成分·基础培养基:基本营养成分·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固体培养基:1.5%~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作穿刺试验·液体培养:扩增纯培养的菌体③按功能·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生长后的分解底物,从而鉴别细菌。·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麦康凯培养基内含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可生长。·厌氧培养基:用于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将普通培养基放在无氧环境中培养,或者使培养基本身成为无氧环境。庖肉培养基是常用的厌氧培养基之一,其中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谷胱甘肽的肉渣起到了还原剂的作用。8、分离培养: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9、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浑浊:大多数细菌·沉淀:链状生长的细菌·菌膜: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10、生化反应: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主要有氧化酶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等。11、生物被膜:通常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并非以游离的单个菌体形式存在,而是以群落形式出现,这种群落的主要表现形式称生物被膜。是一种被自身产生的多聚基质包裹着菌细胞的结构群体,是细菌具有保护性的一种生长模式,其结构中具有水和营养物质的通道。12、生物膜的特性①生长速度缓慢且不均一。细菌生物膜是在不利环境下形成的,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在膜表面的细菌,由于营养等因素,分裂较快,体积较大,内层相反。②细菌毒力下降毒力强的细菌形成被膜菌后,一般不会使动物致死。③耐药性提高④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多糖膜能降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趋化,使被膜菌与宿主长期共存。13、密度感应(QS):多数细菌能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自身诱导素(信息素)的信号分子,胞外信号分子浓度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临界浓度时,信息素会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物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现象称群体感应调节。14、微生物种群间的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15、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体表现为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三方面。16、菌膜病:牙周炎、中耳炎、坏死性筋膜炎、心内膜炎。17、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18、感受态:细胞生活周期中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第三章消毒与灭菌1、灭菌: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法。2、消毒:指杀灭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只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要求全部杀死。3、防腐: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4、无菌:指没有活微生物的状态。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局部环境的操作技术。6、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灭菌法、超声波灭菌法、滤过灭菌法。7、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①二者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比干热灭菌大。原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②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热空气灭菌法干热灭菌器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