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辅导和短期治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哀伤辅导林贻真有多少受害人?情感危机经历亲人的死亡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突发事件重大灾难•911事件中从废墟里逃生的消防队员重大灾难重大灾难第一章重大灾难一、应激反应•应激概念对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总体适应综合征三阶段:警觉期•面对警报、险情和命令,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如果反应迟缓、麻木不仁、动员不足、粗心大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敌人轻易击垮,就会犯错误。•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完成任务。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或震惊之下呆如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走火,都是战斗不了的。•对灾区人民而言,5.12大地震警觉期极短,甚至没有!抵抗期•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问题。•“高效、有目的”------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与资源。•低水平的抵抗------忙乱或乱忙,判断草率或犹豫不决,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矛盾,情绪不稳,操作无力且不精确,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地沟通,不知自我保护,无的放矢,浪费弹药。抵抗期:前因与后果•从原因看:在白热化的抵抗期表现如何,既取决于平时的心身健康状况、一般素质与专业素养、险情严重程度、团队合作、资源装备和上级组织指挥水平等内外因素,也取决于警觉期的准备情况。•从后果看:这个阶段如何用力做功,还影响着第三阶段的衰竭是否一定出现以及如果出现会有多严重。衰竭期•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用进入真正的衰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加速恢复的过程。•不利的情况——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强、过长地受到衰竭状态的折磨。衰竭轻者意味着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心身不适,重者可以是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和精神的障碍。调节适当的应激水平•如果打的是一场恶战,而且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如何防止衰竭,保持身体对于病毒的免疫力,保持心理功能的高效和平衡,是各个高应激部门人员精神卫生保健的重点任务。应激的两重性•不用悲观,更没有理由绝望。•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既弘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科学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的损耗和牺牲。•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砺意志,锻炼体魄,提高能力,增加体验,加速成长,承担责任,成就业绩的重大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功能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那样的话,衰竭会离我们远去,崇高强健的人格会巍然挺立。应激反应的表现•情绪:(对于事物的态度的体验。爱恨、好坏、美丑、强弱、积极消极……。)•认知:(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想象。)•意志行为:(为实现目的,按计划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躯体:(内分泌、运动系统、内脏)二、灾难与危机的人本心理学的思考1、人类自身蕴藏着应对灾难的巨大潜力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一路是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类是在血与火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应是在灾难心理救助的原则2、灾难不只是上天给人类的麻烦,也是赋予人类的一笔财富•赋予苦难以意义,转化苦难为财富: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人类走向自在、伟大和崇高的的必由之路3、承认自己的渺小、软弱和局限,正是人类伟大、坚强和无限的显现•在我们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我们在物资上取得历史上从没有过丰裕的时候•这场灾难打破了我们的自大•提醒了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什么?•最难获得的是什么?•承认理性的有限是危机和灾难心理援助中必须注意的4、人类接纳自己的阴影和不圆满是走向光明和圆满的开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必须看到:•那些貌似爱心的阳光背后的阴影•我们也要看到:•那些表现为自私的阴暗背后的光明5、我们不讳言坚信人类的伟大和美是我们的信仰美德和希望:只有相信它才能看到它6、灾难、死亡是我们无法战胜的,当我们面对和接纳它们时我们就超越了它们•如顾城所说:“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7、作为专业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态度,同时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正念的心理救援者是瞎子•没有专业技术和方法的心理救援者是瘸子8、我们是救援者和帮助者,我们更是接受者和学习者•是灾难撞击出人内在的火花和闪光•通过地震灾难我们可以从灾区民众和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人类的潜力、伟大和美。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乐观、坚韧、善良和爱心9、稚嫩年轻的心理学要以谦虚、开放的心态向历史、向社会、向生活、向人民汲取营养•512大地震后“头七”的举国哀悼不是从历史从民俗中发掘的最好的心理救援吗?•诗歌、朗诵、歌曲、舞蹈、绘画、写作、戏剧这些都是创意和表达性治疗的源泉,心理学者应以开阔的心胸和气度,从中吸取营养10、我们的责任是要把灾难这个显影剂显现出的人性之美和潜力如何用我们专业的定影剂使它成为永远和生活的常态第二章、自杀与凶杀•危机干预系一短程帮助的过程,是对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国外有时亦称之为情绪急救(emotionalfirst-aid)。强调一个人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不应过度沉湎,而应让自己感受痛苦,发泄情感(如哭喊)、正视现实,否则容易产生适应不良性后果。Tyhurst理论•Tyhurst(1957)首先提出人在和平生活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即一个过去健康的人对严重应激(如移民、退休)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应激反应是一种“过渡状态”(transitionalstate)。他将危机者经历的危机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Tyhurst理论•(1)作用阶段•(2)退却阶段•(3)创伤后阶段对于自杀和凶杀的求助者重点不在于诊断,而在于个人问题解决策略“个案”都有独特的应对技巧和问题解决策略心理干预技术的负效果心理干预不能理解为心理疏导、劝慰,要认识到其中有很多科学的内容和方法。若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另一种伤害.1、“宣誓报仇”2、过分渲染当时的恐怖情节等都可在人大脑中强化不良刺激,增强其对突发灾难的阴影,增加其摆脱突发灾难阴影的难度,其出发点是想帮助人发泄,实际上却起了负强化作用。危机干预步骤•第一阶段:问题或危机的评估•第二阶段: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第四阶段:危机的解决和随访第三章:哀伤咨询定义•哀伤(bereavement):指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之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景况,这景况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了悲伤(grief)和哀悼(mourning)。•悲伤(grief)是哀伤的一部分,主要指一个人面对损失或失丧(loss)时出现的内在生理、心理反映。内在心理反应包括情感和认知两部分。•哀悼(mourning)是哀伤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或失丧(loss)时,因身心的反映而带来的外在社交、行为表现。损失或失丧人过去所经历的损失,往往影响今日面对丧失时的反应——昔日被隐抑的悲伤可以今日的哀伤经验变得复杂化,每一个损失的经历都会带来一些“次损失”。1、成长损失2、创伤性损失3、预期性损失反思•处于悲伤哀悼中的人不容易体察到损失中带来的得到、成长、积极意义与祝福。一、理论理论和模式•理论帮助我们了解、解释现象的的规律性,从而预期结果。•模式是促进哀伤进程的工作计划。心理动力学理论•焦点在于强调割断生者与逝者连结的重要性。•假设:过去投资于逝者的心力需要被释放,并转而投注于新的对象身上。•bowlby:依附是从初生婴儿及其母亲身上本能地产生,而这种亲密的连结稍后会扩展至其他重要他人。任何连结的瓦解,均会导致焦虑、愤怒、对抗或寻找的行为。1、悲伤基本上分离焦虑的一种。2、当个人失去所爱的时候,尝试重获与逝者的亲密关系成为当事人的焦点与动机,如果最终未能打破过去的连结,则是适应不良。四种依附关系•Winnicott(1953):过渡客体•Parkes(1971):死亡引发的哀伤是一项重大的心理社交转移•Walter(1996):悲伤是一个故事的构建•Caplan(1964):哀伤是人生命中的危机与压力•Lindemann(1944):急剧悲伤是病患和疾病•家庭角度:一次哀伤会带动家庭从一个平衡点到另一个平衡点。儿童与青少年的哀伤对死亡的认知及成长背景1、6~7岁是个界限2、保存遗物、提起或想起逝者、感到逝者同在或梦见逝者、在想象中与逝者保持互动的关系,并视自己为父母的活遗产。3、会持续以象征性的方式或实际的关系去保持与重要逝者的联系。4、青少年也许会表现的更独立,以免经验另一次被遗弃的感觉或哀痛。5、宗教对哀伤中青少年很有帮助。家庭动力•哀伤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事情•亚洲文化:个人能否良好地处理哀伤直接受到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成员的影响:•处理较好1、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成员能公开地哀悼2、关系紧密的成员能一起哀悼•处理不好1、家庭陷入冲突与逃避的模式里:家庭成员或许会表达不合时宜的愤怒2、不沟通、不表达对应不同死亡所需的特别关注因灾难性的事件而出现的突然死亡及丧失会引发过度的症状表现。•较年长的儿童和青少年会经历片段闪影、梦魇、强烈的情绪和急剧的生理症状。所以,舒缓症状、正常化和增强适应技巧都是帮助青少年处理哀痛的策略:关注、陪伴、身体检查等;•青少年需要知道死亡为何和如何发生。•青少年是具有弹性的群体,会不断调适自己迈向成为一个良好适应的个体。二、帮助哀伤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实际建议•用同感去聆听•选用适当的语言•允许情绪的表达,特别是愤怒、罪疚等•公开地谈论死亡、讲死亡视为成长的一个阶段•随着兴趣的增长展开问答对话•比平时更多陪伴儿童•按照青少年的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帮助哀伤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当周年纪念日或假日来临时,留意他们的日常举动•提供时事和方便的途径,让他们在任何时间只有需要都能找到一个成年人•告诉儿童一些你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告诉儿童逝者去度假了•给于简单化的答案•在儿童面前说逝者的坏话•中断他们的提问•隐藏你自己的情绪(让它自然流露)•依赖儿童或青少年作为你唯一的支持•假设所有哀痛的过程都是一样•告知他们什么是对的或错的哀悼方式•太过忙碌以致不能有足够时间给他们二、老年人的哀伤•老年人未必脆弱•男性的内化的资源•个体化差异很大•更多的老年人可能已经建立起一套成功适应损失的机制以及回弹性的自我形象去处理人生的困境•亦有可能发展了一个叫狭窄的适应范畴。•未完成事件的负面影响。•差异与亲密度成正比。与年长丧亲者伴行哀伤路的实务方法•老年人需要被了解及有一个有耐心同行的人伴走哀伤路。•哀伤的工作最终是由丧亲者自己完成,我们只是从旁帮助和支持。•伴行者需要仔细留意哀伤者当下的需要,以至于可以实时舒缓一些压力。•提供空间与老年人闲谈、表达、静默和回忆。•做一个彻底的评估,了解年长丧亲者哀伤的性质。•让哀伤者详细叙述每一项失落的细节,通过自我陈述和整理,令丧亲的事实变得真切。•鼓励丧亲者表达情感很重要。在处理哀伤时,若可以揭开不同层面和复杂的情绪经历,会使当事人较容易渡过哀伤。•哀伤者除了面对丧亲者的情绪外,更需要处理生活琐事,如福利、住房、起居饮食。伴行者若能提供适当的协助,相信能减轻哀伤者不少压力。•提供社区上的资源,同时让丧亲者建立主动性,操纵感和自主的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支持网络,并投入有意义的关系当中(例如,帮助他们联系一些支持小组,遇上复杂性的哀伤可以建议面见心理咨询师。人生线•请将你人生的重要改变、转折点、喜怒哀乐等事件写在线上下。定义:失丧与哀伤失丧•广义的哀伤•狭义的哀伤•广义哀伤在你我家庭里三、正常哀伤的咨询哀伤咨询的关系•关怀、开放式的聆听和积极的支持•切忌把咨询师的议程投放在丧亲者身上丧亲者哀伤的灰暗中寻找曙光需要时间。练习•来访者的期望是什么?•咨询师需要注意什么(如非言语的沟通…)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期望?•如何利用来访者的期望去建立咨询关系?•性别、年龄、文化、经济背景等如何影响关系?一般原则•帮助生者认识失落•帮助生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