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要第1-3章2014.11一、课程性质(1)自考本科段的公共课(2)历史课(3)政治理论课二、课程特点“纲要”二字。三、考试时间每年考试三次,分别在1月、4月以及10月份。本次考试时间为1.11日上午9:00—11:30。课程简介四、考试题型客观题50′主观题50′单选多选简答论述30×1′10×2′5×6′2×10′中国近现代史(1840—至今)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至今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近现代史内容摘要》金字塔核心理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的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早期探索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各关键词所占比重分析关键词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总分总比重侵略与反侵略224610426%早期探索3422303011616%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21424107012%革命的新道路16101810548%抗日战争251024106912%解放战争2014181062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94182061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02224106612%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51424307314%考点趋势分析图每章分值所占比重关键词具体知识讲解•知识讲解•真题分析•课堂练习上编综述(一至三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至三章)(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背景知识(第一节)侵略(第二节)斗争(第三节)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08.10单选)(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08.10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他的尽头。(09年1月单选)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开拓国外市场。(2)对外发动侵略战争。1836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单选)第一节(背景知识)真题再现单选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08年10月)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09年1月)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多选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11年4月)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方面)(一)军事侵略——是西方列强对中国首先和主要的侵略(单选)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于1842年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等。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1858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火烧圆明园,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单选、多选)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08年10月)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天津条约》的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2)操纵中国外交:军事侵略伴随外交讹诈并行,取得利益之后“一体均沾”。(3)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4)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施压或援助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写进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洋船可自由往来中国各口岸。(3)对华倾销商品:中国对外贸易由长期出超转为大量入超。(4)对华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四)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外国的传教士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先锋。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万国公报》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2009年1月单选)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规划卡P5)(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旧的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大部分依地租生活,一部分搬到城市,投资工商业,成为资本家。(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3)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工人,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商联盟;④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单选、多选、简答、论述)(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仇)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家恨)前者(国仇)是最主要的矛盾。(2010年1月单选)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2009年10月简答)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关系: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述: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四个方面)(简答论述)(重点记忆社会性质、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历史任务16字)1、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改变了中国的阶级关系(地主与农民、工人与资本家)3、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4、改变了中华民族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例:简述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09年10月)第二节(侵略)真题再现单选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C)(08年10月)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08年10月)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C)(10年1月)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1、1841年广州郊区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3、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罢工;4、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战争;5、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搏斗(二)爱国官兵(单选、多选)1、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陈化成、海龄)(1)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2)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同年7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2、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林永生、丁汝昌、刘步蟾)(1)左宝贵战死平壤。(2)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邓林黄)(3)丁汝昌、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丁刘威)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度出现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2)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3)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4)美国在1899年照会各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中,义和团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08年10月单选)(2)1843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2009年1月单选;2010年1月单选)(3)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并与之后翻译了《天演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