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说课稿织金县第四小学杨树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包括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本节课着重全面复习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教学目标基于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练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分类和比较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三.设计意图1.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乐趣,激发学习欲望。复习课是枯燥的,上计算内容的复习课则更加枯燥。因此,我在这节复习课中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情引趣。如:开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年龄入手,说自己的年龄及猜老师的年龄。在学生猜我的年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数,我根据学生猜的数字及时出示我的年龄,让学生进说出哪一个学生猜得准些。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很快参与到活动中来。2.遵循复习课的特点,精心设计练习,循序渐进,使学生得到整体提高。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练习题,在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层次,把握“会、熟、活”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题的训练,进一步巩固了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3.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复习时,不仅应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还要把相关的知识点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首先,我设计了猜老师的年龄活动,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猜出的数字中,我出示了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观察对比,解决谁猜得准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数字及算式很自然地导入课题。2.新课教学。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复习:一是出示花图,让学生观察画图中的数字,寻找数学规律;二是以()+()=60和()-()=60为练习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设计六道加减法算式,让学生算出得数,并根据算式和结果合理地进行分类。四是设计学生喜欢的儿童乐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五.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记录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算式及分类方法,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总之,本节课上得还不成功,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帮助我完善这一节课。我的说课到此为此,谢谢大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教学反思织金县第四小学杨树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教学中,我尽量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拓展练习。从表面上看,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时经常记不了进位和退位。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以下收获: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在练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分类和比较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着很多问题,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这节课,也不是没有收获,我认为,我和学生多有做得好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算法多样化。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我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并可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总之,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