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ID参数工程整定方法班级:姓名:学号:一:PID控制规律1.什么是PIDPID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参数,指控制方式,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响应方式,英文字母比例积分微分。顾名思义,比例是输出与输入是按一个比例进行的,可调节快慢,通常是改变反馈。积分是输出是输入的积分,就是累加,当输入变化很大输出只按时间长短变化,起到滤波作用,也叫滞后,等效于在输入端并连一个电容。微分是输出只对输入变化部分敏感,特别是输入有尖峰的时候,输出剧烈的响应,但输入不变,不管有多大,输出就为零,因此,也叫超前调节,起加速作用,等效串联一个电容。2.PID的原理是什么PID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实现起来容易。2.1比例(P)控制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2.2积分(I)控制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2.3微分(D)控制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二:PID工程整定方法以及各方法之间的优缺点理论计算的方法比较复杂,经常用的是工程整定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一下三种方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反应曲线法,另外经验整定法就不提了。临界比例度法:(1)在系统闭环的情况下,将控制器的积分时间TI放到最大,微分时间TD放到最小,比例放大倍数KC设为1。(2)然后使KC由小往大逐步改变,并且每改变一次KC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被控变量y的变化情况。若y的过渡过程呈衰减振荡,则继续增大KC值,若y的过渡过程呈发散振荡,则应减小KC值,直到调至某一KC值,过渡过程出现不衰减的等幅振荡为止,如图所示:这时过渡过程称之为临界振荡过程。出现临界振荡过程的放大倍数KC成为临界放大倍数,临界振荡的周期Tk则称临界周期。(3)有了KC和Tk这两个试验数据,按下表给出的经验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当采用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而使过度过程呈4:1衰减振荡状态的控制器参数值。表临界比例度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控制器类型控制器参数P(KC)I(TI)/minD(TD)/minP0.5KC——PI0.45KC0.83Tk—PID0.6KC0.5Tk0.12Tk按上表算出控制器参数后,先将KC放在一个比计算值稍小一些(一般小20%)的数值上,再依次放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如果存在积分和微分时间),最后再将KC放回到计算数值上即可。如果这时加干扰,过渡过程与4:1衰减还有一定差距,(4)可适当对计算出来的值做一点调整,直到过渡过程满意为止。优点:使用起来比较简便缺点:如果工艺方面不允许被控变量做长时间的等幅振荡,这种方法就不能应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二阶以上的高阶对象,或一阶加纯滞后的对象,否则,在纯比例控制情况吓,系统将不会出现等幅振荡,因此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衰减曲线法:(1)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TI放在最大,微分时间TD放到最小,比例放大倍数KC设为1,(2)然后使KC由小往大逐步改变,并且每改变一次KC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如果衰减比小大于4:1,KC值继续增加,如果衰减比小于4:1,KC值继续减小,知道过程呈现4:1衰减如图为止(插入图《过控》P49图1.38)41Ts(3)通过上述试验可以找到4:1衰减振荡时的放大倍数为Ks以及振荡周期Ts。根据下表给出的经验公式,可以算出采用不同类型控制器使过渡过程出现4:1振荡的控制器参数值。表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控制器类型控制器参数P(KC)I(TI)/minD(TD)/minPKs——PI0.83Ks0.5Ts—PID1.25Ks0.3Ts0.1Ts(4)按经验公式算出控制参数后按照先比例、后积分、最后微分的程序,一次将控制器参数放好。不过在放积分、微分之前应将KC放在一个比计算值稍小一些(一般小20%)的数值上,待积分、微分放好后再将KC放到计算值上。放好控制器参数之后再加一次干扰,验证一下过渡过程是否呈4:1衰减振荡。(5)如果不符合要求可适当调整一下KC值,直到满意为止优点:4:1衰减曲线法试验过渡过程呈现振荡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又是衰减振荡,因此易为工作人员所接受。这种整定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有时4:1衰减不太好确定,只能近似。有些对象中,由于控制过程进行得比较快,从记录曲线上读出衰减比有困难,这时有一种近似的替代方法,即观察控制器输出的变化。如果控制器输出电流来回摆动两次就达到稳定状态,则可以认为该过程是4:1的。而波动一次的时间即Ts。再根据此时控制器的δs值就可以按照上表计算控制器参数。10:1衰减振荡在某些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控制过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认为4:1衰减过程的稳定性还不够,希望衰减比再大一些,于是出现了10:1衰减过程;相应地也就出现了一种10:1衰减曲线法。其过渡过程如图插图(P50图1.39):tr10:1衰减曲线法的试验与4:1衰减曲线法试验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寻求10:1衰减时的放大倍数KC罢了。此外还需要从10:1衰减过程的曲线上计算达到第一个波峰时的时间为tr(因为曲线衰减很快,振荡周期不确定,故改用上升时间代之)。根据KC以及tr两个试验数据,根据下表所给出的经验公式,即可算出同类型控制器使过程呈10:1衰减的控制参数。表10: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控制器类型控制器参数P(KC)I(TI)/minD(TD)/minPKs′——PI0.83Ks′2tr—PID1.25Ks′1.2tr0.4tr反应/响应曲线法这是一种用广义对象时间特性整定控制器参数的方法。(补充:广义对象:控制阀、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装置合在一起,称为广义对象。)该方法比较简便。测试广义对象的时间特性具体做法如下:(1)在系统开环并处于稳定的情况下(即测量值等于给定值的稳定状态),瞬时改变控制器的手操器,使其输出产生一阶跃变化△P,并同时记录下被控变量y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果广义对象是二阶以上的,其反应曲线应插图(如图《过控》P51图1.40)所示:(2)从响应曲线的拐点A作一切线,分别交时间轴与B点以及最终稳态值水平线与C点,在通过C点引垂线交时间轴与D点。这样广义对象的特性就可以用一具有纯滞后时间τ、时间常数为T0的一阶惯性环节来近似。τ为干扰起始点至B点的距离。T0为BD之间的距离。τ与T0的单位都是min或者s。这里需要计算放大倍数K0:maxmin0maxmin/()/()yyyKPPP,注意:其中P不是代表压力哦,它代表输入的阶跃变化,而y代表输出。(3)有了τ、T0及K0三个数据,按下表所给出的经验公式,算出呈4:1衰减时的控制器参数。表响应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4:1衰减)控制器类型控制器参数P(KC)I(TI)/minD(TD)/minPT0/K0τ——PI0.9T0/K0τ3.3τ—PID1.2T0/K0τ2τ0.5τ(4)闭环加阶跃干扰,观察整定参数的效果。由于可能出现测试误差,可适当修改相关参数,知道响应曲线满意为止。优点:响应曲线法应用普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测试时对生产过程的干扰不大。缺点:当广义对象是非自衡过程时无法应用本方法;需要预先测试广义对象的响应曲线,而在某些生产工艺上往往约束条件较严,不允许被控变量长期偏离给定值,这就给测试带来了麻烦;但有些实际场合,不允许进行开环阶跃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