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李方方sdfangni@163.com第四章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幼儿发展的概述*婴儿期心理过程的发展*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概述婴幼儿的生理发展•身体的发育身高:3cm/月(人生中最快阶段)体重: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结构:脑重(2-3岁,成人的75%;6-7岁接近成人水平)神经纤维(髓鞘化;树突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枕叶—颞叶—顶叶—额叶;5-6岁加速期)机能:兴奋与抑制功能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四阶段大脑功能侧化出现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游戏•游戏的种类1、单人游戏与集体游戏2、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如过家家,骑木马等等)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第二节婴幼儿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动作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知觉观察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对婴儿感知觉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感觉统合失调”感觉视觉视觉主要是对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觉察和辨认。a)视觉调节:出生后1个月,可以看清20cm的物体4个月末,眼睛调节功能接近成人水平a)视敏度:出生后24个小时新生儿的视敏度只有成人的13/1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6个月接近成人水平。a)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接近成人水平。听觉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a)听觉辨别能力:出生既有听觉反应。能区别不同的音高,婴儿对低频和高频的辨别力高于成人,中等频率区分力与成人接近。a)语音感知:婴儿对人的语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对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a)音乐感知: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月可以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6个月左右会出现表达愉快的身体动作。1岁左右已表现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a)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有听觉定位能力,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能力。知觉方位知觉: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方位知觉个体差异较大。形状知觉:掌握次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3岁可以区分几何图形,但不能命名。5岁正确辨认,并能够说出一些几何图形名称。时间知觉:3岁前对时间的知觉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相联系。5、6岁左右可以根据经验理解时间的顺序性。先固定,后相对。深度知觉: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2—3个月的婴儿能够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对婴儿感知觉的研究(一)习惯化范式(二)优先注视范式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后,如果换一种新的不同刺激,婴儿反应又会增强。二者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方法。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室向婴儿呈现刺激、观察其反应并记录其注视的时间,借以发现婴儿是否能够觉察刺激源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婴儿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可以发现婴儿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并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婴儿对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形等比较偏爱。观察◦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不强,易受刺激的外部特征、个人的兴趣和情绪所支配。◦2、观察的系统性差,只会对事物进行零散的、孤立的观察。◦3、观察的持续时间短。(二)记忆的发展*幼儿初期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获得初步发展。*使用机械识记较多,意义识记较少,但后者效果好于前者。*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语词记忆逐步发展。*成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但7岁儿童暂未达到这个标准。长时记忆来看,再认的角度讲,4岁以后的儿童可以保持一年以上的记忆。(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思维概念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是一种反映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只能在对外界的感知活动中进行,在自身的动作过程中展开,离开感知和动作,思维就停止。具体形象思维——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理解,即不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抽象概括思维——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这是高级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直觉行动思维(婴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时期、童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童年时期、少年时期)辩证逻辑思维(青年初期、成年期)思维发展特点*婴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与行动分不开。1)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沟通。2)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分物体的特征,遇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动。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思维活动仅限于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5)思维开始与和语言联系起来,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1、判断和推理初步发展,但模仿比重很大,且与具体事物相联系:①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进行。②以主观经验和情绪作为依据。③判断和推理的依据不充分。2、理解能力获得初步发展①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②从主要依据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据概念来理解。③从对事物做表面的、简单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比较复杂的、深刻的含义。④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初步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概念的发展概括性发展的特点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基本上只代表一个事物。②概括的特征常是非本质的。③概括的内涵常不准确,内容过宽或过窄。数概念•指标: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发展四阶段(林崇德):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取数;掌握数概念•发展三阶段(刘范):数量动作感知阶段(1-3岁);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4-5岁);数的运算初期阶段(5-7岁)。实物概念•小班幼儿实物概念一般指他所熟悉的一个事物•中班可以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别的功用上的特征•大班可以指出实物的若干特征的综合,但仍不能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类概念•皮亚杰:主题概念阶段—链概念阶段—充分必要特征概念阶段•刘静和:不能分类—依感知进行分类—依据生活特点进行分类—依据功能进行分类—依据概念进行分类想象婴儿想象的发展•1-2岁,仅为知觉再现;•2岁后可以进行表象迁移;•3岁后,想象逐渐发展。幼儿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仍占优势。(四)言语的发展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而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婴儿的言语•言语发生期①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②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③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个月)•言语形成期①单词句阶段(1-1.5岁)发音特点:单音重复;一词多义;以词代句对词理解:由近及远;固定化;词义笼统②简单句阶段(1.5-2岁),又称电报句阶段句子简单;句子不完整;词序颠倒③复合句阶段(2-3岁),关键期词汇迅速增加;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言语表达内容丰富幼儿的言语发展幼儿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和内部语言等方面语音语音逐渐完善;语音意识开始形成(4岁关键期)词汇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积极词汇增加语法简单句-复合句;陈述句-多种形式;修饰句逐渐取代无无修饰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情景言语-连贯言语内部语言大量出声自言自语-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内部语言形成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此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后天学习理论又可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社会学习说——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新概念。2.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乔姆斯基是转化生成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备的学习语言能力——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LanguageAcquistionDevice)。LAD的功能示意图如下:输入加工输出基本的语言素材→LAD→内化的语法系统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此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获得中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了儿童本身的特点,强调了语言获得与脑结构有关,语言获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但其理论只是一种推测,在方法论上是思辩的,在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其提出的LAD的活动缺乏实证性根据。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的。1.儿童的言语能力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言语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遗传机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2.言语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因此同其他符号功能一样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即1_1.5岁之间。3.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普遍性;4.儿童的言语结构具有创造性。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一)儿童的言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特殊的适于发声的器官结构、具有控制声道和处理复杂符号的先天的能力。视听及发音器官的正常对儿童语言发展影响很大。(二)语言环境是儿童言语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语言环境、教育对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三)儿童的言语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儿童语言的理解总是先于语言生成的。这是由于儿童说出的语言是以儿童对语言的实际意义及运用语言的环境、场合及发音方法的理解为前提的。同时,思维水平决定了儿童言语发展的水平。(四)儿童的气质特点影响言语的发展外向的、自信的、善于交际的儿童对周围言行的观察和模仿较多,也敢于表演,言语的发展水平较好。(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婴儿微笑的发展1、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微笑,“嘴的微笑”,不属于社会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人的语音和面孔引起婴儿的微笑,属于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哭的发展婴儿啼哭的原因有:饥饿、磕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无聊。*出身时的哭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社会性的哭。婴儿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出生即有的反射性反应。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所引起的惧怕反应。3、怕生(6—8个月):由于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反应。“陌生人焦虑”4、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开始):由想象引起的恐惧。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3岁):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2、3岁以后):开始调整自己与依恋对象的关系以及自身行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