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观后感“这儿真热!”闷热的天气,6天的审讯,12位陪审员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面对案件进行最后的审判。相互闲聊几句之后,众人决定按照惯例,先进行假投票,结果只有8号陪审员——唯一一个穿白色西装的人,投了“无罪”票,不停的辩论就此拉开帷幕。在众人对整个案件的梳理过程中,8号陪审员戴维斯不断的提出质疑:首先展示了他自己在路边小店买的跟所谓的“凶器”一样的折叠刀,接着提出一连串的质疑:火车经过的时候,跛脚老人能否听到“我要杀死你”这句话?住在对面的女证人能否透过火车后两节看到这个景象?众人对这两点质疑都不屑一顾,见此情景,8号陪审员便挨个询问其他陪审员同样的问题,成功的引导这些浮躁、心不在焉的人,去思考同一个问题:“电车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一个点?你们之中有人曾住在铁轨旁边吗?”没有大吼大叫,戴维斯就这样利用平和的语言把众人拖入正轨。接着戴维斯又提出新的质疑:坡脚老人能否在15秒的时间内从房间走到门口?接下来通过戴维斯的理性分析与亲身试验,案子的结果渐渐清晰,投无罪的人数也由最初的1个人变为6个人。一个本能5分钟结案的案子被一再拖延,拖延的结果是对立双方打成了平手!判决还要继续!陪审员们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烦躁的心情,大家纷纷提高嗓门,情绪激昂,矛盾一触即发。这时突然响起了雷声,倾盆大雨随即而来,这场及时雨不仅带来了凉爽的空气,也浇灭了众人的燥热,陪审员们纷纷冷静下来。在“有罪”与“无罪”打成平手后,事件的转折点就这样出现了。这次不再是戴维斯,而是11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少年不记得电影相关的细节,这个现象是否真的异常?”接着戴维斯抓住这个合理的质疑点,迅速对其进行展开,询问4号审判员是否还记得自己刚看过没两天的电影。仍然认为男孩有罪并且号称自己不出汗的这位审判员并不记得相关细节,并且擦了擦汗。然后其他审判员相继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少年拿刀杀人的时候会高举刀子刺下?女人明明近视,怎么能看到对面房子里发生的事情及人物?......通过不断的讨论,陪审团员们最终达成共识:男孩无罪。最初组织11位陪审员进行讨论的为1号陪审员,但整个过程中他只顾维护讨论过程的规范性,在别人不同意自己看法的时候也很冲动,可以看出1号陪审员缺乏领导力。相比而言,戴维斯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在众人都想草草结案的时候,戴维斯积极、认真对待判决的态度与众人截然相反,也正是戴维斯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反转。在辩论的过程中,戴维斯也采用了极其冷静的思维,最初他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质疑,而是指出关键点,一步一步的将舆论导向质疑点,然后在众人达成的共识之上进行理性分析。这种看似不带个感情,实则正中下怀的方法避免了一人之言难以服众的情况,是推动结果反转的有力力量。回顾整个过程,众人从最初的敷衍:7号:“要花多少时间又有什么差别,或许我们花五分钟就能解决此事。”8号:“我们可以花一小时来讨论,球赛八点才会开始。”以及傲慢与偏见:6号:“我不知道,打从一开始,我就相信他有罪,我一直在寻找他的犯罪动机。这真的很重要,没有犯罪动机,案子就无法成立。”10号:“他已经得到了公平的审判,他有这样的机会就已经够幸运了。我们不该相信那孩子的说法,我们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跟那样的人生活过,你不能相信他们说的话。你知道的,他们一生下来就是骗子。”到辩论的过程中,大部分陪审员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在质疑没有十分合理之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判断:11号:“我不必效忠于某一边,我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为什么改变主意?”7号:“因为,有真正值得质疑的地方。”在无罪:有罪=11:1的情况下,10号陪审员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孤军奋战,因为,这是他的权利。就像戴维斯说的:“对一件事情,要排除个人的偏见真的很不容易,正如这个案子。任何时候如果你存在偏见,真相就会被掩盖。我真的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我想应该没有任何人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们九个人现在觉得被告是无辜的,但我们只是大胆假设有这样的可能性。或许我们错了,我们或许会放走一个杀人犯,我不知道,也没有人能真正知道。但我们有合理的怀疑,那是我们的司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任何陪审团都不能判决被告有罪。”到最后不断改变自己最初的偏见和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不断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冷静分析一系列合理的质疑点并且投出“无罪”票。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这正好对应了影片开头审判官的开场白:“在本案中,已有一人身亡,而另一个人的生死则掌握在你们手上。诸位如果能提出充足且合理的质疑,应判被告无罪;否则,你们必须基于良知,判决被告有罪。无论如何,你们的决定必须一致。如果你们裁定被告有罪,本庭将会对他施以严厉的惩罚,最高的刑罚会是死刑。这是一项沉重的责任,谢谢各位。”我想,美国之所以发达,与美国公民这种强烈的责任、权利意识是分不开的。多数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并且带着良知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才会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就像今年美国大选时吴彦祖说的:“Don’tjustsitby.Youcanmakeadifference.”这大概就是他们的信仰吧。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会不会就像那两位着急看球赛而随意改变主意的审判员?或是不带偏见的进行判决?或是能够进行冷静的分析?我不知道。人们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碰瓷事件频发以及国家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信任危机渗透到整个社会,但我们是否早已习惯用沉默对待不公,用躲避的态度对待问题?沉默是邪恶最大的帮凶,社会风气的扭转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敢于站出来揭发谎言与邪恶,积极使用自己表达的权利,坚信所有事情都与自己相关,坚信自己所做的努力会带来一点点的改变,那么每一天或许都是新的一天。影片的最后,9号陪审员问戴维斯:“你叫什么名字?”——总有人记得这年代里你做的事情,你在曾经不仅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