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测评(三)(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复约要父子耕畜B.女焉能行之C.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D.毛遂奉铜盆而跪进之楚王【解析】A项,“要”通“邀”,意思是“约定”。B项,“女”通“汝”,意思是“你”。D项,“奉”通“捧”,意思是“捧着”。【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B.前自赞.于平原君曰赞:称赞C.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几何:数学学科D.不过..庄生而私留不过:表轻微转折【解析】B项,“赞”是“推荐”“举荐”;C项,“几何”相当于“多少”;D项,“不过”应解为“不去探望”。【答案】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何遽叱乎两个“何”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解释为“为什么”。B.①乃装其轻宝珠玉②乃以朱公子故也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于是”,后一个表判断,可译为“是”。C.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两个“与”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后一个是语气词,相当于“欤”。D.①顾有所不能忍者也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2两个“顾”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译为“只是”,后一个译成“考虑”。【解析】两个“顾”都是“只是”“不过”的意思。【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A.未必能生.中子也B.武安君南.挫强楚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D.请归.燕太子【解析】“南”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活”“使……称臣”“使……归”。【答案】B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淳于髡说之以隐A.汝何为者也B.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省略句。【答案】B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0题。(20分)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A.为书辞.勾践曰辞:辞别B.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表:表明C.止.于陶止:居住D.废居.,候时转物居:贮藏【解析】B项,“表”是“做出标志”的意思。【答案】B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以.分与知友乡党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D.所以不死,为.此事也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解析】C项,两个“则”都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A项,第一个“且”表递进,可译为“而且”;第二个“且”表动作同时发生,可译为“一边……一边……”。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拿”或“用”。D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第二个“为”是动词,可译为“成为”“形成”。【答案】C8.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蠡“深谋远虑”的一组是()(3分)①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③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④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⑤乃归相印,尽散其财。⑥废居,候时转物。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⑤⑥【解析】③是说明勾践把会稽山分封为范蠡的封邑。④是表现范蠡善于经营,精于商道。【答案】D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尽心尽力,最后灭掉了吴国。然后号令中原,以尊周室,勾践称霸,范蠡也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非常了解勾践的为人,决定离官。B.范蠡上书勾践,说明自己过去不死的原因,是为君王报仇雪恨,现在这些事情已经4做完,请越王降罪。勾践没有同意,但范蠡坚持自己意见,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C.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后,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对相位不感兴趣,所以归还了相印。D.范蠡在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解析】“范蠡对相位不感兴趣”与原文不符,原文说“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意思是“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这说明范蠡认为富贵财富集于一身并非好事,所以才归还相印。【答案】C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1)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第一句“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是倒装句式,还需注意“劳”“所以”“为”的一词多义。注意第二句“以为”“交易”“有无”“为生”“致富”等双音节词语的翻译。【答案】(1)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2)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①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雠!”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②,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5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改动)【注】①说:通“悦”。②厉:同“疠”,溃烂,恶疮。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遇:遇到D.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布:说出【解析】“遇”应解释为“对待”。【答案】C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去而.事智伯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B.欲为.智伯报雠皆为.涕泣C.漆其头以.为饮器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D.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解析】A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为:介词,替,给;C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B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豫让的忠义的一项是()(3分)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③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④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⑤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⑥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A.①③⑤B.②③④6C.①④⑥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智伯对豫让很礼遇,③是赵襄子对豫让的评价,④是赵襄子问豫让为什么对智伯那么忠心。【答案】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让是智伯的谋士,智伯非常欣赏他。智伯被杀后,豫让为报知遇之恩,要刺杀赵襄子为他报仇。B.豫让扮成受过刑的人,怀揣匕首混入宫中,想借机行刺赵襄子,不料被抓住,襄子念其忠义释放了他。C.豫让埋伏在赵襄子要路过的桥下意欲行刺,惊动了襄子的马匹后被抓,赵襄子责备他不识时务,并且决定要杀了他。D.豫让请求赵襄子准许他自杀以报主恩,襄子应允。豫让多次跃起刺赵襄子的衣服,然后拔剑自杀。【解析】豫让请求襄子让自己刺其衣服以尽报仇之意,没有请求自杀。【答案】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献出生命替他报仇,来报答智伯,这样我的魂魄也就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2)以前您已经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不称赞您的贤明的。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参考译文】豫让,是晋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没什么名声。他离开后去侍奉智伯,智伯特别尊重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头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好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献出生命替他报仇,来报答智伯,这样我的魂魄也就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一悸,抓住询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他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后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放了他让他走了。7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