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默认分类2010-03-3116:27:51阅读8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教学目标1.明确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和抒情方法。2.培养学生鉴赏送别类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送别类诗歌常见的情感及抒情方法。难点:鉴赏送别类诗歌的语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一、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柳永的《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等等或是对友情的咏唱或写情人之别、亲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高尚的志节和坚强的性格。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人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尤其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显示出大丈夫宽阔胸襟,勃勃英姿,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二、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2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三、送别诗歌积累1、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自有一种激越之情。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虽然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却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2、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3、王昌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不写饯别,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5、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6、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采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五、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4分)(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的环境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4分)2、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从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描写“喜见外弟”的情景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4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9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望”、“挥手”等动作写出为友人送行的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B、“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C、“远”字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D、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蘋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2).“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景和情?请简要分析。(6分)(3).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6分)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谢亭送别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许浑刘长卿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答:(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答:7、【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试题答案1、(1)(4分)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最好的一句“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的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2)(4分)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在这样的时节就在这样的环境为诗人饯行的。和谐的。这叫做以“乐景写哀情”,实质上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意思对即可)2、(1)颔联:抓住“初见”时的细节,在“不识”到“相识”到回忆交谈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亲人重逢的喜悦之情。颈联:“沧海事”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强调分别时间长、人事变化大,突出了重逢的珍贵。“暮天钟”表明二人见面后叙谈得长久、入神,等钟声响起,才意识到黄昏到来,表现出二人“喜见”时的激动之情。(2)表达了与亲人刚刚相聚就要分别的难舍之情以及后会难期的惆怅。3、[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4、(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65、(1).D(尾联写诗人自己悠然不尽的离愁别绪。)(2).此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惟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或:惟有一带青山,似乎也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