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与地理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旅游与地理环境返回12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返回了解旅游者的特征、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流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以及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规划。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学习目标返回•能够根据旅游者的特征分析其旅游偏好。•能够运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旅游景点进行综合评价。技能目标返回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者(一)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英文为“tourist”,意思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游客。根据旅游者出游地的行政区域范围不同,旅游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1.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是指至少利用24小时访问自己长期居住地之外的国家的人。---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中国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P9)2.国内旅游者任何以消遗、闲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国籍如何,所进行24小时以上1年之内旅行的人,均称为国内旅游者。--世界旅游组织返回返回通过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发旅游者的分析可以得出旅游者的特点:1.非定居者2.逗留时间超过24h3.不谋职取酬旅游者:是指为了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要,暂时离开常住地,在异国民地至少停留24h进行旅行的人。返回旅游者的特征异地性流动性娱乐性消费性地域性短暂性(二)旅游者的特征返回(三)旅游者的类型(1)按年龄划分为老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青少年旅游者等;(2)按消费水平划分为豪华旅游者、经济旅游者等;(3)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为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体育旅游者、探险旅游者、文化交流旅游者等;(4)按旅游目的划分为消遣旅游者、公务旅游者、事务旅游者等;(5)按组织形式划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旅游者、包价旅游者等;(6)按乘坐交通工具划分为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游船旅游者等;(7)按费用来源划分为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奖励旅游者等;(8)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等。返回(四)环境质量背景暂时摆脱严重污染的环境,到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一)自然地理背景自然地理环境是地貌、水文、气候、植物、动物等要素组成的。(三)经济地理背景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二)文化地理背景文化地理环境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的,也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返回(一)、自然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旅游的第一环境(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全球共计11个水平自然地带。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的影响还发育着结构各异的垂直自然带。每一个自然地带有其独具的环境基调,故而称其为基调景观。10返回全球11个水平自然地带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11返回热带风景寒带风景12返回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观降水丰富的森林景观13返回(2)二级差异——同一自然地带内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海陆交接地带特有的景观、宜人的气候和内陆水面也无法提供人类开展特殊运动的环境条件。14返回(3)三级差异—由于地区性的原因而形成地的奇特或秀美的自然景观①由于某种特殊的地质原因而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如◆岩性的不同。由于花岗岩、石灰岩、红砂砾岩、流纹岩等岩石的组成矿物、成岩过程以及地质构造作用的不同,即使是在相同的外营力作用下,也会形成特征各异的地貌景观。15返回花岗岩地貌16返回石灰岩地貌17返回红色砂砾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18返回◆地质作用的不同。各种地质作用造成的奇特景观和标准地层剖面等。19返回绝壁画廊20返回十里画廊21返回◆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一些地区被水域或山体围绕与外界隔绝(如澳大利亚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国南方的一些山间盆地),因而形成自身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使其他地区已灭绝的某些古老动植物在这里得以存活、延续,这些地区被称为古老的活化石保留区。22返回②特定地点才出现的壮观的自然现象,如佛光、树挂、特大潮汐等。树挂23返回特大潮汐24返回佛光25返回③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如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卧龙、九寨沟等著名风景区。26返回武陵源27返回神农架28返回人间天堂-——九寨沟29返回2、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至今全世界的旅游者中,对自然风光的观光旅游、回归自然、投入自然的绿色旅游、白色旅游仍是其主流。因此,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30返回(二)、文化地理背景1、文化地理环境概述文化地理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有形文化景观(物质文化要素)和蕴涵在文化景观中无形气氛(精神文化要素)共同构成的,是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复合体。2631返回2、文化地理环境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世界文化地理环境存在三级差异:一级差异——文化圈二级差异——文化区(文化景观区)三级差异——民族小区2832返回现代世界可为五大文化圈:即欧洲文化圈(俗称西方文化);东亚文化圈(俗称东方文化,亦称儒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圈(俗称伊斯兰或穆斯林文化);非洲文化圈(发展缓慢而落后的文化);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文化圈(联系松散的文化)2933返回12个区划分如下:(1)西南亚北非文化区(包括埃塞俄比亚、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等地区);(2)欧洲文化区(包括北欧、中欧、西欧、南欧);(3)印度和印度边缘文化区(包括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及印度洋北部岛屿);(4)中国文化区(包括中国大陆、沿海岛屿及朝鲜半岛);(5)东南亚文化区(包括印度支那半岛、马来群岛);(6)黑非洲文化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7)中美和南美文化区(包括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岛以南地区);(8)北美文化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9)澳洲文化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10)苏联文化区(包括东欧诸国及原苏联);(11)日本文化区;(12)太平洋群岛文化区(包括太平洋三大群岛)。3034返回民族小区全球有2000多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的民族特点、传统、风俗习惯、居住方式和生产特点,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氛围。在多民族聚集地区,这种文化景观的差异由于彼此的对照表现得更为突出。3135返回3、文化地理背景的影响文化景观吸引强度的地区差异应表现为如下两点:(1)景观差异越大彼此间的吸引强度亦越大。那么最大的应该是异质文化之间,其次是同质文化区域内的不同文化区间,再次是同一文化区内的不同民族区域之间。(2)不论同质还是异质文化区中,历史越悠久、文化景观越丰富的地区,吸引强度亦越大。3236返回(三)、经济地理背景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客源地(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济条件、闲暇时间、人口文化水平高,信息传递手段先进)3337返回2020年中国有望成全球最大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今天上午,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在广西桂林开幕。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在与会时表示,目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索丹·索莫基表示,目前中国出国旅游的游客已经越来越多,成为世界最大的游客输出国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但是中国游客在签证方面面临的制约条件比较多。如何让更多国家放宽对中国的旅游签证,也是世界旅游组织非常关心的问题。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正与世界旅游理事会及其他一些类似的组织已经在号召会员国家简化签证手续,为旅游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索丹·索莫基说,目前中国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已经制定出了非常好的规划,把这些规划执行好更为重要。38返回(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促动国人出游的原因:主观原因:①渴望恢复由于工作单调、枯燥、紧张而受到影响的身心健康。②渴望回归自然。③渴望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往。④渴望体现主人的感受。客观原因:①国际经济再分配的需要②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奖励旅游。3439返回2、经济发达地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3540返回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3641返回(四)、环境质量背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1、环境质量衡量的标准(1)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2)环境污染程度2、环境质量的分布规律(1)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与人口密集程度成正比,其空间的递变顺序与人口密度的分布顺序相一致。(2)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区与工业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集中分布区相一致。3742返回3、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促动出游激发与吸引激发同向,加强了环境质量高的地区的吸引强度3843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返回学习目标认识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者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和分布规律、旅游资源的形成;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四大地理背景、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基本概念以及旅游业对旅游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影响。1.2.3.返回技能目标A能通过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学习对某一(类)景点进行具体综合的评价。B具有运用旅游者的特征分析其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地的能力。返回任务二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实训题典型案例解析常识补充任务引入知识链接思考与讨论案例回放返回问题2北纬30°附近神秘的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问题1在我国北纬30°沿线,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神秘的北纬30°你喜爱看世界地图吗?如果有兴趣请仔细查看吧!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在北纬30°线附近,有很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首先从地理布局来看: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处。同时它又是我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和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等著名河流的入海处。……任务引入——返回返回知识链接——一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二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三旅游的开发规划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资源1.吸引物问题旅游资源必须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这是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术界的共识。2.与旅游业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对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旅游资源不一定与旅游业有关。(2)旅游资源要为旅游业所用。(3)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用。3.效益问题旅游资源的效益与旅游资源为旅游业所利用的问题相联系。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本目的在于谋取效益,旅游资源在为旅游业所利用的过程中实现效益。效益应当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够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返回(一)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2、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3、旅游资源必须能为旅游业所利用。4、旅游资源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一旅游资源返回(二)旅游资源的种类1.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及成因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2.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1)潜在旅游资源(2)现实旅游资源(3)人工旅游资源返回3.按旅游资源的级别及管理分类(1)国家级旅游资源(2)省级旅游资源(3)市(县)级旅游资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