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吴连军尹鹏张望泉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之间彼此交织,军事技术变革也越来越快,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成为重要课题。在论证“构建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科学性的基础上,不宜操之过急,先在部分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研究,再将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使之更加合理可行。武器装备配套保障建设与社会资源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以其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能快速取得突破,有利于建立现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思考1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1.1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的战略相关性、互动性越来越强,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为了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们要顺势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1.2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现状,全面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为了适应军队改革的需要,就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顺应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趋势,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方略。只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国防和军队改革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与国家总体改革统一起来,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动力。1.3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需要信息化战争的鲜明特点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和较量,这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军民融合度等与战争胜负的关联性大大增强,谁的军民融合程度高,谁获胜的希望就大,能否有效整合全社会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實质上就要通过国防和军队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增强军队活力。只有全面解决军民融合问题,才能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夯实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勝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物质技术基础。龙源期刊网加强军民标准体系的融合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发展,简单的军标转民标,民标转军转是不可行的。现有军民标准的互相开放,也有可能互不适用。军民标准化融合发展,需要探索军民通用标准化建设模式,打破军民标准化独立发展的固有体制。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构建军民通用标准体系,统一规划军民标准化发展方向和布局,梳理现有军民通用标准。在考虑军事需求和民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满足军事需要的民标和可以向民品开放的军标开展军民标准的转化;在制定民标时考虑军事需求,军标制定时积极考虑民标等多种方式配合,使军民标准相互兼职、开放又统一协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框架下,构建军民标准融合发展新模式。2.2促进军民标准体制的建设结合我国国情和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来看,推进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应从军民通用的技术上寻找突破口。目前,军民标准化工作各成体系,管理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不利于军民标准的相互融合。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军民融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统筹在高层,落地在基层。并通过修改完善现有标准化管理办法,为军标转民标、民标被军工采用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为军民融合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2.3推进军民标准资源的共享目前,军民科技的界线已经日益模糊,很多军用科技已经应用到民用上来,如核工业利用原子能技术发展核电站和核技术应用,航天工业发展民用卫星和运载火箭,航空工业发展民用飞机、燃气轮机等航空民用高技术产品等。对于军民通用技术,其发展离不开军民标准资源的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利用标准为桥梁,标准化推动产业化,把国防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在军民间实现标准化资源的有效配置。2.4明晰战略途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要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龙源期刊网融合发展,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要着眼于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结论建设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本文提出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要在政府主导下,统筹规划、分步落实,完善法律法规,有序开放军品科研生产市场,建立军地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军民融合资源配置优势,强化政府、机关的监督检查功能,驱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稳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国防体系建设。参考文献:[1]胡红安,刘丽娟.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协同度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3).[2]赵黎明,孙健慧,张海波.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行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3).[3]乔玉婷,鲍庆龙,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评估及影响因子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5).[4]徐辉,许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作者简介:吴连军(1994.10.21)男,汉族,籍贯:安徽安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