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开发区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开发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在开发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开发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战略举措。根据《关于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现就建设“智慧经开”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按照“以信息化推进城市化、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通过三到六年努力,形成“基础设施畅达易用,城市管理协同高效、公众服务整合创新”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将园区建成中西部领先的信息化开发区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智慧型城市新区,为开发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发展目标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17年。信息化应用基础框架形成,完2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立城市运行感知网络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智慧城市运行架构初步形成,成为中西部智慧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先行区。第二阶段:至2020年。在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上,发展培育一批智慧型产业,突破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实现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第一阶段的细化目标:——坚持“适度超前”战略,建成高速、融合的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依托国家信息通信枢纽优势,基本建成新一代宽带网络、若干个云计算中心,建设私有云模式的城市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兆位每秒,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兆位每秒,确保各通讯运营商新一代通讯网路对全区的无缝覆盖,无线局域网在重点街区及商务楼宇高密度、高流量覆盖,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中西前列。——践行“整合创新”理念,建成智能精准的智慧城市建管体系。进一步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响应、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保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态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3——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建成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开发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普遍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推进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投资融资、企业信用、产品供销、食品药品监管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6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业享受个性化政府信息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智融服务、慧聚创新”为工作主线,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全民参与”思路,通过“感知促应用、整合促管理、智慧促转型”三个层面的建设,加强信息化手段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利用,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协调发展。2、需求主导,服务为先4将智慧城市建设重心聚焦于满足公众和企业需求以及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重视信息化对园区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为深化信息化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优化民生质量和营商环境创造条件。3、整合共享,创新优化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集约建设,创新信息化应用体系和政府服务方式,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机制。4、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突出政策和资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鼓励、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实现智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三、重点工作任务(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加快“宽带园区”建设,畅通智慧城市信息通道。进一步推动“城市光网”建设,构建“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力,加快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在全区的新一代网络的技术改造步伐,尽快实现4G网络制式全覆盖;采取政府扶持引导、运营商自建与商户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WIFI园区”建设,持续增加热点区域及AP数量,提高网络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拓展WIFI门户资源在园区形象宣传、商务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应用。52.建设全面覆盖、资源共享的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公安、交警、城管、应急指挥等各业务部门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区域社会面特点,制定开发区总体摄像头布点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整合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配置移动无线监控摄像装备,建立起满足各部门技术需求的视频监控及数据共享系统。3.持续建设完善集约整合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启动建设开发区人口、法人和GIS三大基础数据库,推动各业务系统与三库有效对接;集成健康信息、社保信息、教育信息、食购游娱信息等公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据资源;集成金融信息、人才信息、科技信息、贸易信息等与企业和政府服务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数据共享和运维机制。4.建设协同高效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聚焦政务管理、公众、企业服务需求,整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以统一的模式进行用户交互。适当引入具有专业运营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实现对各类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聚合和封装,为各部门的已建应用系统和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低成本整合与交互手段,从而实现跨部门、跨网络、跨操作系统、跨数据库的数据和业务的高效协同。(二)城市建设与宜居方面5.创建智能精准的智能化城市建设与管理体系建立以GIS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建立城市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审批、建设监管等信息传6递模型,搭建从政府到企业、从政府到个人的智能化的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结合物联感知网络服务、高速无线网络服务、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等基础信息与应用服务,建设一系列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对城市国土、建筑市场、房产、园林绿化、绿色节能等城市事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6.完善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空间管理体系结合园区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系统和园区三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建设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空间设施的管理与地上建筑在空间和属性上无缝对接,通过分类可视化的方式对地下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监督和管理。建立开发区水、气监控平台,提供供水、排水、供气等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控数据及历史数据仓库,为城市管网运维管理、产业规划、节能减排、居民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7.建设环境感知监测与生态保护体系继续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建设项目审批、排污许可证等各类环境数据,创建以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提供随处可用、快速直观的移动化信息查询与展示。建设智慧能源监测平台,采用智能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等,构建园区重点楼宇、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库和行业能耗指标数据库,为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节能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健全和完善园区能源评估,有效形成行业的节能标准与考核体系,形成园区能源强7度与总量控制的监管、预测、预警体系。(三)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方面8.全面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效能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OA)升级改造,实现办公移动化、高效化;与一站式审批系统、各局办的专业系统对接,整合行政服务的各种资源与信息,形成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交互平台。加强政务信息枢纽信息汇聚,支持企业公众行政相关事务的便捷申请与查询,提升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交互水平。探索开展以多视角和新兴技术为手段加强数据挖掘,建设决策支持分析系统,为政府管理以及公众、企业提供创新性服务。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推进权利阳光、信息公开和政民互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功能、扩大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加快信息共享建设、推进政府各部门服务平台的对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共享一致的政务服务体系。9.建设智能交通管控与服务体系建设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促进交通管理步入智能化管理阶段,满足城市整体交通指挥化的建设及运行需要。扩展园区智能交管覆盖范围;建设模型分析与基础控制平台,深化道路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信息深度与利用程度;加强与规划、市政、公交等部门信息互通与综合利用;完善信息发布服务,提升交通管控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8利用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主流应用技术,新建设公交客流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线网规划和线路优化辅助系统、运营绩效分析系统,增强行车安全管理、场站安全管理和公交信息综合服务等实用功能,实现与交通管控、劳动社保系统等对接,实现园区公交的科学管理和智慧服务。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对园区公共停车位的物联网建设,结合分时段政策、信息屏引导、移动端信息推送等多种手段,实现公共区域的智能停车引导,便利公众出行。10.建设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集城市应急智能指挥平台、应急地理信息平台等组成的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政务部门间共享利用,提高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社会管理、视频监控管理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五、保障措施(一)制度保障借鉴先进开发区的经验,探索设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由开发区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加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定期组织开展规划执行效果和措施落实情况评估,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年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不断制定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估、运维保障、服务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9系,建立信息化长效发展机制。(二)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力度,为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更为良好的体制机制及环境,着重探索深化政企合作信息化建设运营,信息资源开放、开发和利用等政策机制;拓展应用领域开放制度,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应用领域;深化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IT治理制度,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IT治理框架体系和实施规范,逐步将IT治理制度化。(三)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发挥信息化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实现“重点保障,持续推动,扶持引导”三者并举。对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跨部门园区协同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入信息化建设。积极扶持园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发展,在财政出资的信息化建设和政府采购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本地企业。加强信息化资金的预算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信息化建设的立项过程中,明确信息系统的可研、实施、培训、运维等在内的总拥有成本,合理测算建设资金投入。(四)人才保障全面开展信息化素质提升及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园区整体信息化意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并提升社会各方信息化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力。鼓励企业与10高校、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培育复合型、实用型信息化人才。重点面向政府机关人员、企业信息化人员、公众开展信息化指导和培训工作,提升社会各方的信息化认知度、参与度和整体应用水平。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等方式,多层次地增强信息化宣传推广效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