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材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从管理的角度看,问题不在于了解人们是否存在差异,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和鉴别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差异的心理学知识尽可能地使人们做好工作。个体差异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若从身心两方面所表现的特征来看,诸如年龄、性别、容貌、身高、体能、能力、兴趣、态度、性格、动机等,在个体之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一)员工的能力与人格1.能力差异心理学所指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即“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可能为者”。前者称为实际能力或“成就”(achievement),后者称为潜在能力或“性向”(aptitude)。人的实际能力又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所谓一般能力也就是平常所指的智力,特殊能力则是从事某项活动或者专业的能力。以智力为例,人与人既有智力水平(智商高低)的差异,也有智力结构倾向性(语言、数字、推理、空间等)的差异;而在专业能力上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一般意义上,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越强,其工作的完成就越顺利,绩效越高。一项专门的研究分析表明,认知能力测验成绩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大约在0.20~0.30之间。在对效度系数加以校正后,平均效度系数可上升到0.50的水平,可以解释25%的工作绩效的变异。①毋庸置疑,人们在进行具体工作时,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项能力才能获得成功。2.人格差异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但是两者的功能不同。从研究的角度看,人格比能力的研究更为困难;从理论和实践的观点看,对人格的了解和鉴别比能力似乎更为重要。原因是人格更为复杂,它包括了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人格更为多变,人们在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动机、情绪、态度等。能力差异的程度可采用统一量度作为标准(如智商),从而鉴别个体之间能力的高低。甚至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将所有人的能力按高低分排列,做成常态分配,就能确定个人能力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经过科学方法的处理,将之转变成数量化的个别差异。但是人格方面的差异现象,尽管明确存在,却不能在同一标准下鉴别其高低。纵然有“人格高尚”之说,但绝非心理学上的意义。因此,人格只有差异之别,而绝无“高低”之分。3.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关于五个核心的人格特质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应用。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Model,FFM),即在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称为“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说明了人格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特质因素的重要性,而且揭示了这五个特质和工作绩效相关的规律(见表4—1)。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0.3),在任何现实的工作中,责任感强的人都倾向于能获得较高的绩效;反之,那些冷漠、不负责任、不努力的人,在任何现实的工作中都倾向于低绩效。此外,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有责任感的员工通常为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有较高的绩效期望;对工作丰富化和工作中的授权策略有很好的回应;他们也较少旷工。最近的研究也发现,在评估活动中,责任心强的评估者不会给出不实际的评估,但是低责任心的评估者就会给出不切实际的评估。①另外,还有的专项研究表明:个人能力和工作的满意度,在责任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即对于高能力或者高满意度的人,责任心对绩效有正面作用,而对于低能力或低满意度的人,责任心对绩效的作用相对较弱。那么,其他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又有何关系呢?一些学者对专业人员、警察、管理者、技工、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了分析,还选取上级评价、培训成绩、事故、缺勤等作为效标,发现人格特质中的责任感和情绪稳定性能有效地预测以上所有效标。②高外向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更有效率;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具有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做出较好的决策。研究还发现,“大五特质”与团队绩效也相关,团队成员在五个特质上的平均得分越高,整个团队的绩效也越高。(二)员工的态度1.态度的分析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大量的心理学实验都发现,个体的态度支配着他的回忆、判断、思考和选择取舍,即决定了一个人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所以,心理学常把态度看成是一种“行为的准备”,因而,预测个体行为必须研究人们的态度问题。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进一步讲,与个体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观察人的态度来确定价值观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一个以自由、平等为价值取向的人,对组织内的分权、弹性工作制、放宽服饰标准等举措会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个体的价值观又常常反映出个体成长时期的社会价值观。30岁的员工与50岁的员工对奖金多少、求职与辞职、个人发展、权威、民主等的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的是他们成长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社会观念、社会价值观上的差异。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会有很大帮助。态度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行为。在组织中,如果员工认为管理中的绩效评估不是依据个人的工作质量,而是依据工作数量,谁干得多谁的评价就高,那么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他们就会尽量多干,而不会努力干好;另一种行为则可能是不认真参加评估,致使绩效评估失去价值。这是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表现。但是,态度影响行为,却不一定决定行为。比如,有的员工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这种消极态度并没有降低他的工作效率。这是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表现。2.工作满意度(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一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高,就可能对工作持积极态度;相反,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低,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丁作满意度受到心理学的重视,不仅把它视为一种个体现象,而且把它作为群体或组织的特征,作为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一般而言,员工工作满意度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员工提供施展才能和技术的机会,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工作的这些特点使员工获得心理满足。缺乏挑战性的工作易使人厌倦,但是挑战性过强,则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而在中度挑战性的工作中,多数员工将感到满意。2)公平的报酬。报酬政策和实践是不是公正、明确,是否与员工的愿望一致,是决定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员工所期望的报酬不是仅指工资一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以及晋升的政策,都是员工体验公平感觉的来源。当员工认为这些方面是以公平、公正为基础时,他们更容易从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对工作环境的关心,既是为了个人舒适,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研究证明,员工希望T作的物理环境是安全的、舒适的,太热、太暗、噪声、污染等直接威胁着员工生理、心理健康。员工也希望获得职业、养老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大多数员工愿意工作场所离家较近,设施现代化,有充足的工具和机械设备。4)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许多员工来说,工作还意味着对社会交往的满足。因而,友好和谐的同事关系,也会提高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研究发现,与上级的人事关系更是一个决定因素。当直接主管是一个善解人意、友好公正、倾听员工意见的人时,员工的满意度会提高。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当个性及个人的知识技能与工作相适应时,人们更容易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取得成绩;而事业成功会大大增加人的满意度。(3)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关于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与行为的影响,人们倾向于认为:员工对工作满意能导致他们工作绩效的提高。但这一古典假设被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所否定。一些学者认为,要了解工作满意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十分困难,必须排除所有其他干扰因素之后,才有可能确认。比如,一个在自动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他的生产率将受到机器速度的影响,而不是他的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影响。因此,研究认为,当员工的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时,工作满意才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果在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水平上考察满意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者发现,拥有高满意度员工的组织比那些拥有低满意度员工的组织更有效。也就是说,在组织水平上证明了“满意导致生产率”的假设。虽然工作满意只是影响工作绩效和行为的原因之一,但当员工不满意时,除了有可能离开组织以外,还可能士气低落、抱怨和反抗增多,甚至窃取组织财物、逃避工作中的责任、长期缺勤或迟到、增加失误率。也有员工由于不满意而采取一些建设性的行为反应,如试图改善环境和条件,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者虽然没有积极参与,但乐观和信任地期待组织解决问题。3.组织承诺(1)组织承诺的定义。作为一种态度,员工的组织承诺通常表现为保持一个特定组织的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期望,愿意做出较多的努力来代表组织,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通过组织承诺表达了他们对组织及其将来的成功和发展的关注。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H.S.Beeker),他认为组织承诺是由于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员丁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阿伦和梅耶(N.J.Allen,J.P.Meyer)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三种形式的承诺:感情承诺一一员工之所以对组织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而不是物质利益)。影响感情承诺的因素有:工作本身的特性、管理的特点、人际关系、组织的靠性和公平性、个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所感觉到的来自组织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员工的个人特点(利他主义者和顺从者的感情承诺也较高)。继续承诺——为了不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员工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影响继续承诺的因素有:受教育程度、所掌握的技术应用范围、改行的可能性、个人对组织的投入状况、福利因素以及个人特性等。规范承诺一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员工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组织中。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包括对组织的规范要求、员工的个性特征以及所接受教育的类型等。(2)组织承诺的结果。与工作满意度类似,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研究表明,组织承诺比工作满意度能更好地预测员工流动率,原因在于组织承诺水平反映了员工对组织整体全面和长久的认同,与对组织的不满相比较,对工作的不满更容易改变。因而,当不满是针对组织时,员工更可能考虑离开组织。南此可见,培养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依赖感具有实际意义。(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1.知觉及其意义感觉是人的感官(如耳、眼、鼻、手等)对于声、光、色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则是这些基本刺激被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就像计算机处理原始信息一样。而人的知觉在对感觉到的事物赋予意义时,常常会附加或者从中抽掉一些东西。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他们的知觉支配的。换言之,人们不是依赖现实,而是依赖被自己选择、组织和解释了的现实行事。显然,由于个人背景、经验、期望、个性等的不同,使知觉不等于现实本身:有时它是加工了的现实,有时它是歪曲了的现实,有时现实中的许多内容人们根本没有察觉到。人们不是孤立地对待一个刺激(一件事、一个人),而是倾向于从刺激与其他事件、感觉或形象的关系中对待它。许多知觉原理都描述了刺激是如何被察觉并被组织的。例如:——对没有意义的刺激赋予意义:一个人安静地站在窗旁,有的人可能认为他在冥思苦想某个重要问题,有的人可能觉得他工作时间开小差,也有人可能会以为他在看窗外的热闹。总之,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这个意义不明确的情景赋予某种意义。——把不完整的形象想象成完整的: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验填补空白,轻而易举地把不完整的信息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