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通知(庆政发〔2006〕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创造力、生产力,并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按照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从大庆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在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基础上,用10年时间使主城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用15年时间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任务的奋斗目标。《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要求,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的,是《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其它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大庆市生态市建设的行动纲领。第一章生态市建设的背景一、国际背景(一)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一致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此为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要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必须由资源消耗型逐步转变成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1世纪议程》提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保证人类有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未来。呼吁各国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家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广泛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世界环境保护的贡献,是适应全球环境一体化的具体行动。(二)全球环境与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视,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许多重要的全球性会议都把环境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世贸组织专门设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许多国际组织将各自主管的领域与环境挂钩,提供援助时向“环境领域”倾斜。几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法律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新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双边环保条约、公约和议定书不断出台,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发达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地成为多边、双边援助的附加条件,发达国家的援助和贷款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必要的“环保评估”,使环保领域与经济领域联系得更加紧密。二、国内背景(一)生态省建设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并在环境污染治理、矿产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从1999年起,我国分别在海南、吉林、黑龙江和福建等地相继开展了生态省建设试点工作,他们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突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通过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运作,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经验。(二)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成为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九五”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区域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种经济资源有效流动进一步加快。进入“十五”以后,国家又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台了专项政策,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多渠道吸纳资金,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实现经济振兴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振兴。三、省内背景(一)生态省建设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2000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为黑龙江省为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使龙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态省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实行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做出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决定。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生态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省环保局设立了常设办事机构。2001年8月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实施。全省各市(地)和省农垦总局根据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要求,纷纷开始制定本地区的生态建设规划,加快了生态省建设的启动和建设步伐。(二)生态建设成果成为生态省建设的坚实基础全省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展开,初步形成平原区生态农业、山区丘陵区生态农业、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草原牧区生态农业、城郊生态农业等5种类型。生态示范区建设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网络。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植树造林、草场改良、水土流失治理、土壤肥力恢复等生态工程都取得显著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新的水平,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四、市内背景(一)生态环境成为大庆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大庆市面临着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转变、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三个转变,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实施的六大战略:实施油化立市战略,推动石油石化大企业持续发展;实施项目强市战略,迅速壮大以高新区为龙头的地方工业;实施“农转牧”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增强城市功能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生态大庆;实施大文化战略,建设文化新城。通过生态市建设把“六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解决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的矛盾,减少生态环境保护成本,扩大内需,拓宽市场,促进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促进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生态市建设成为大庆全面奔小康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要实现生态文明。大庆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生态市建设的载体作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转变;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大庆的草原地处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但由于大庆市森林覆盖率低,草原大面积退化,耕地肥力下降,土壤风蚀沙化、盐渍化,非农业占地增加,人地矛盾、草畜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态市建设就是要通过生态技术和手段,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生态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一片绿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二章大庆市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一)地理位置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理位置处在北纬45°23′-47°29′,东经123°45′-125°48′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貌大庆市处于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上,境内无山无岭,为微起伏波状平原。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偏低,海拔高程在126-165米之间,相对高差10-39米。稍高处多为平缓的漫岗,平地多为耕地、草原,低处多为排水不畅的季节性积水洼地和沼泽,以及大小不等的泡沼,整个区域由江湾漫滩及阶地等构成。大庆油田的主体-大庆长垣,南北长14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70千米,是油田的主产区。该区地势平坦,小地形变化复杂,基本地貌由突起小丘、小泡沼、小碟形洼地和平缓漫岗组成。大庆市的西部为嫩江冲积风沙地,沙地起伏5-10米,沙地间为低洼地,众多泡沼分布其中。大庆市北部和南部为微起伏波状平原,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三)气候大庆市地处中温带欧亚大陆东缘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风速3.8米/秒,每年6级以上大风30天。年平均气温4.2℃,无霜期143天。年平均降水量427.5毫米,蒸发量1635毫米。大庆市气候灾害主要表现为干旱,特别是春旱,春季降水不到全年的12%。由于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强度大,减弱了降水的有效性,易造成夏、秋涝灾。此外,低温寒冷、霜冻、冰雹、大风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易造成程度不同的灾害。(四)土壤大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黑钙土、草甸土、盐土、碱土、风沙土、沼泽土和泛滥土等。大庆地区西部是嫩江冲积风沙地,形成西部以风沙土为主,东部以碳酸盐草甸黑钙土、草甸土为主的两条土壤带,江岸形成泛滥土,盐碱土镶嵌分布于两条土带之中,组成了复杂的土壤复区。(五)植被大庆市天然植被主要由草甸草原、盐生草甸和沼泽构成。草甸草原是松嫩草原的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漫岗地、缓坡地和低平地上,主要以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并以丛生和根茎型禾草占优势。植被盖度多在65%以上,草层平均高度50厘米左右。该类草场是畜牧生产的主要割草场和放牧场。盐生草甸多在地势低洼处与草甸草原植被镶嵌分布,主要由盐中生和旱中生禾草、杂类草组成。植被盖度60-80%,草层平均高度55厘米左右。该类草地主要作为放牧场。沼泽植被在大庆地区广泛分布,是在地表终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条件下,由多年生湿生植物为主形成的一种隐域性植被。植被盖度在80-100%,生长高度150-250厘米,主要用于造纸工业。(六)水文地质松辽盆地是中新生代大型的断拗陆相沉积盆地。大庆市在地质构造上属松辽盆地的一部分,位于沉积盆地中央坳陷区的北部,地层沉积总厚度可达6千米左右,通过地壳升降运动,变成了今天的平原地貌。大庆市地下岩层形成了一个小的隆起构造,称为“大庆长垣”构造,孕育了大庆油田的主体。大庆市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嫩江、松花江从大庆市西、南流过,北西部有无尾河-乌裕尔河、双阳河水系。全市有大小湖泊208个,正常蓄水面积1757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水面总面积的33.4%。从七十年代开始,大庆市先后建成了以嫩江为水源的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引水工程以及相应的蓄水工程。排水系统由南线排水和东线排水两部分组成,通过排水系统将市区的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排入松花江。大庆市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源充足,易开采,水质基本上达到油田注水、工农业及民用水质标准。二、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及人口大庆市现辖五区、四县。五区为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四县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杜蒙县)。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250.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77万人。(二)经济概况截止2000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6亿吨,连续26年稳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石化产品达120多种。辟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计算机、食品、建材为主导的产业群体,产品达2600多种。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几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29.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