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和人之间从来都不是平等的”第十章社会分层与流动一、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一)差别与不平等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多重性的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第二,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广义的不平等与狭义的不平等:广义的不平等认为社会差别就是不平等,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任何差异。狭义的不平等认为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亦即地位差别。有价值之物,衡量社会不平等(地位)的三个维度:经济(收入与财富)、政治(权力)与社会(声望)(二)阶级、阶层与分层所谓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形成不同的阶级,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占据不同的位置。所谓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阶级和阶层概念使用具有相对性:在强调利益冲突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阶级;而当强调利益协调和整合时则倾向于使用阶层。所谓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三)地位与地位(阶级)等级(1)社会地位的辨识地位符号与地位恐慌(2)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职业声望(种族、性别及其他)(3)社会地位的不一致(多重地位,如性别地位、种族地位、职业地位等)积累性不平等与非积累性不平等,中间社会地位者与上层和下层者相比,地位一致性要差。(4)阶级划分与阶级定位确定阶级地位的三种方法(5)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四)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2)种性制:第一等级的婆罗门,独揽宗教事务,形成专门的祭司阶级,有些婆罗门还参与政事。第二等级的刹帝利,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武士阶级。这两个等级处于统治地位。第三等级的吠舍,是雅利安人的平民大众,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等。第四等级首陀罗,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但也有贫困的雅利安人。他们是被压迫、遭奴役、受歧视的无权居民等级,从事手工业和农牧业,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奴隶。(3)等级制欧洲的等级制与中国的等级制(4)阶级制阶级与以前的分层形式的主要区别阶级是流动的,阶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市获致的,大多是以经济为基础的,而且是大规模、非人身性的。二、社会分层理论(一)社会分层理论的两种传统(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第一,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第三,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第四,阶级的划分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表现在:首先,马、恩认为社会在阶级分化的同时存在着阶层分化。其次,马、恩认为在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中间阶级,也就是中间阶层。(2)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第一,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第二,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财富)、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经济与社会标准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关系)(3)两种理论传统的异同相同点: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不同点:首先,马克思主义注重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揭示阶级属性,韦伯注重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地位决定的。其次,马克思注重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韦伯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最后,韦伯的社会分层是“多元”的,马克思的则是“一元”的。(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1)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第一,精英定义——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人。精英可以分为两类:执政精英与不执政精英。第二,精英循环——精英阶级的构成和地位不是恒定的,非精英的上升和精英沦落都可能发生,而社会的平衡则在这种变动中得以维持。这就是精英循环,它包括两种情况:精英被非精英代替,执政精英被非执政精英代替。(2)功能主义分层理论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社会运行的需要。六个原因:1、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些职务比另外的职务更重要,需要更有才能和技能的人担任;2、这些能人在工作之前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并为此付出代价,3、与此相应,他们未来的职位必须具备吸引人的特殊价值,4、社会给予这些人以倾斜,整个社会都会受益,5、这些职位报酬不同就是社会分层的地位差距,6、因此社会分层对社会具有正功能。三个方面的挑战:1、先赋性或继承性的优势会影响资源配置的逻辑;2、有能力的人未必能得到高报酬,3、导致报酬获得的不均等的是教育,而教育分配却是不均等的。(3)冲突主义分层理论与功能主义相反,冲突主义强调冲突在社会分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进化论的分层理论功能主义分层理论与冲突主义分层理论的折中,分层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整合又有冲突。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资源分配方面是按照功能主义的方式分配的,即是否具有才能;而在社会剩余资源的分配上则是通过竞争集团之间的冲突方式分配的。功能论与冲突论之社会分层观比较功能主义观点冲突的观点进化的观点(1)分层是必然的且不可避免的。(1)分层不是必然的或不可避免。(1)有些分层可能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但许多都不是。(2)社会需要造成了分层制度。(2)有权势者的利益造成分层制度。(2)社会的生存方针造成了分层制度。(3)分层的出现是由于需要让难得的天才充当应该让他们去扮演的角色。(3)分层的出现是由于群体的征服、竞争和冲突(3)分层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有必要鼓励难得的天才,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和冲突。(4)分层是共同的社会价值标准的一种表现。(4)分层是有权势的集团的价值标准的一种表现。(4)分层的基础是在价值标准上有某些一致之处,但它主要表现有权势者的价值标准。(5)任务和报酬是公平分配的(5)任务和报酬是不公平分配的。(5)有些任务和报酬是公平分配的,但许多都不是公平分配的。(6)分层促使社会最理想地发挥其功能(6)分层妨碍社会最理想地发挥其功能。(6)有些分层促使社会最理想地发挥其功能,但许多是妨碍了它发挥功能。三、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分层(1)分层标准:经济和政治相结合(2)内容:第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第二,单位制度。第三,人事管理制度。(3)特点:第一,政治分层;第二,权力化分层;第三,身份制分层。(二)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分层(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2)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3)身份松解与社会分层(政治评价因素减弱、户籍制度弱化、干部与工人界限的模糊、新兴身份类别的出现)(三)若干问题(1)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2)户籍的隔离使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3)单位人事制度的阻碍四、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含义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到了一个地位的移动。它同时也包括了人们在地理空间的移动。(二)社会流动的类型(1)根据不同的流动方向,可以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在垂直流动中,又可以分为上向流动与下向流动。(2)依据不同的参照基点,可以区分为同代流动(又称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3)依据不同的流动原因,可以区分为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三)合理的社会流动(1)合理的社会流动是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必须同时实现普遍性原则与自获性原则。(2)意义:第一,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第二,传统的基于出身的地位获得逐步被基于个人业绩的地位获得取代,加强了个人才能和成就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活力。第三,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消除不平等。第四,拓宽社会各层次的互动界面,加强社会整合。(四)中国社会流动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1)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化、制度变革)(2)社会流动的制约机制(人口因素、自然因素、区域发展、制度因素)五、课外思考题如何理解“历史是贵族的坟墓”?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