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一方面,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自从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更清晰地呈现在老师们的面前,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原有的经验已不适应新的时期的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从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出发,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不断“调适”个人的教学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教学策略,最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教师自身的学习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教师学习的各种途径,建立学习共同体无疑是最有效、最能满足教师需要的方法,它包含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专家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大关键要素,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浙江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上城区,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计算机在学校已经100%普及,教师办公用计算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0%,区内各学校均已实现教育城域网与英特网的双网合并访问,各中小学都配备有独立的网络控制中心,方便访问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享受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可以说,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之一的信息技术是整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制高点或突破口。因此,在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上城区的优质信息技术资源,搭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融教学、教研、科研、师训、干训为一体的教师教育立体的、开放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应的研修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及区内优质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交流与互动,评价与反馈,让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研修的主题、合作的伙伴、有导师的指引,又能分享到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同时又形成一套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机制,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第2页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承担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原名为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具有20多年的师训经验,是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该单位“十五”期间,率先尝试“教师教育券”,率先实践“专题化、菜单式、互动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研训一体”的实践研究,进一步突显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体性,促进了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在省内外打造了教师教育品牌。尽管在教师教育工作方面上城区教育学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很好地满足区内所有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从区域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校本研训缺乏更高层次专家的引领、难以就教育教学共性问题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教师培训之后的后继行为跟进和课堂执行情况难以全面了解等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搭建区域范围内教师网上研修社区,充分利用网络以及信息技术,构建融教学、教研、科研、师训、干训为一体的教师教育立体的、开放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应的研修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上城区教育学院的及区内优质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区内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评价与反馈,将教研、科研、培训等工作延伸到网络,使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研修的主题、合作的伙伴、有导师的指引,分享到区域内的教研实况、试卷讲评、反思案例等优质资源,也能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同区域内的教师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区域的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积极整合区级教师科研、教研、培训、信息、市场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区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和联系纽带,成为“教师网联”的有力支撑,成为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教师培训、教研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支持机构,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第3页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等三个同时进行、相互交叉的过程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个体认识活动的成果——知识是个体在他者存在的共同体的场中通过与他者进行交流、不断地琢磨与检查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的结果,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处于流动的、向他者开放的系统之中。学习是学习者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断进行的参与性实践。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共同体是个体进行学习并建构知识的场,通过“合法的边缘参与”和“充分的参与”来建构个体的知识。学习者个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与他者的交往存在着认同与协商两个过程。当与他者的交往中存在着相互认同的意义时,个体借他者的经验以巩固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与他者的交往中存在着有歧义的意义时,学习者个体与共同体中的其他参与者则通过意义协商的过程以解决个体经验中的冲突,实现个体的学习实践。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建构个体知识、与他者意义协商的同时,个体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学习者在共同体中作为新的参与者从周边的、局部的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过程、学习者从新参与者的参与到老参与者的参与的变化,是学习者个体在共同体中的身份形成的过程,是参与者之间进行意义认同与协商、形成共识的过程。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伴随着个体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三个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实现了自我的学习实践。第4页四、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整合现有资源,为教师教育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明确“资源中心”建设中的职责,实现强强联合,强势出击,共同构建新型的现代网络共同学习体与资源中心。合理整合网络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教师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分利用现有的“上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分管理,加强沟通、协调、指导、管理和监控,为上城区中小学课改“教师学习”提供优质服务。重点开拓“远程教育”,开辟“网上学校”,拓宽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渠道。2.开拓师训领域,开辟教师远程培训新途径。在之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育“研训一体”的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通过组织区内教师开展在线互动式的研讨等形式,总结归纳出网上师训的相关理论。3.探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基于文本案例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一定的规范,但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仍缺乏相关的经验。本课题将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与初步实践,总结出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活动的一般模式。4.设计开发全新“上城教师研修网”。为适应新时期教师教育及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需要,重新设计开发了以全体上城区在职教师为使用对象的上城教师研修网。使之成为集教育研训过程管理、在线培训、学分管理、资源建设及信息发布的多功能网站。该网站主要具体功能包括:教师培训过程管理、对各类立项课题过程管理、对各类学科及校本教研的过程进行管理、教师通过网络收看培训视频,完成在线作业的远程培训系统、整合包括课程资源、本地资源、数字图书馆及各类期刊杂志等资源在内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学分管理,以及为广大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个人博客系统)等。第5页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区域性网上研修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目前各类教师专业网站不少,但是从教师参与的范围和投入的热情程度看,离日常的教学研修活动还有差距,除了网上研究社区的硬件支持程度、使用便捷程度等因素外,用什么样的方式,如物质奖励(折算教师学分或者虚拟货品)和多方面满足教师学习的需求等等促进教师和教研员都能参与到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区域性网上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模式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包括正式的有组织的项目,及松散的和非正式的项目。我们可以按正式/非正式(组织/自组)来分类,。最为正式的可能要数那些结构良好的在线课程,参加学习的教师要经过缴费、注册、通过测试最后才能拿到学分。网上研讨会则是结合了在线讨论组的在线课程,经常是面对面教学活动与在线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最为非正式的要数活跃在网上的各种自组织的教师学习者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自发形成的,过程是自组织的,共同体论坛是他们最常用的通信平台。这种论坛一般还提供大量的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计划、参考资料、支持工具等,教师或任何访问他们站点的人员均能够在论坛发布消息。目前很多网站既有各种关于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模式、设计的资源,又提供了大量的可参考的信息化教学范例、模板。而其中的论坛,更为寻求专业发展的教师创造和提供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因此,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构建区域性的网上研究共同体需要进行研究。3.区域性网上研修活动的行为特征研究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个体(领域专家、优秀教师、同辈教师)借助网络工具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们尊重多元化的观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个体提供学习机会,日的在于建构新知识,开发教师个体的成长潜能。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最外层的“学习”、中间层的“网络”和最里层的“共同体”。“共同体”是这个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共同愿景”、“信任”、“社会性交互”是它的最显著特征,或者说是构成共同体的核心因素。“网络”处于中间层,决定了它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内扩大了共同体的广度,对外促进和支持了学习活动的发生和进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架起了“学习”与“共同体”之间的桥梁,使“学习”与“共同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外层指学习者的学习,学习的发生决定于其内层的“共同体”和“网络”,直接导致学习发生的是基于“网络”工具的“共同体”中的社会性交互。4.区域性网上研修活动与传统研修活动、校本研修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的网络教师研修活动和传统的研修活动以及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有其特点,网络研修信息量大,可以同时参与的人多,多元化的思想可以进行交流并且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对硬第6页件设备、后台软件和人员支持等有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网络的局限,情感投入、深度交流等与直接面对面的研修活动有差距,同时也难以像校本研修那样将问题聚焦于个性化的问题和有共同需求的教师人群。反之,对传统研修活动和校本研修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这些研修活动、他们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做到它们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值得研究。5.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执行力的研究当我国的教师培训项目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之后。这些让教师理解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某种新型教学模式、学会某种教学策略、掌握新的教学软件和工具、介绍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培训实际的效果到底怎样?培训中所传递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被教师们运用到实际中去?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否在教育教育实践中得以贯彻?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培训前萌动,培训中激动,培训后冲动,冲动后盲动,盲动后乱动,乱动后不动”。我们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