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GDP试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明代GDP试探管汉晖李稻葵∗摘要:本文尝试利用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系统研究明代经济史,以期为中国经济史的整体研究提供一个基础和起点。利用《明实录》、《明史食货志》、《大明会典》、《万历会计录》和地方志等历史典籍和文献对经济数据的记载,并借鉴前人对明代经济史定量研究的成果,我们整理和估算了1402至1626年的明代主要经济变量,从而对明代经济进行总体描述,并和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经济相应变量比较,明确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的结论主要有:明代中国大多数时间整体经济增长并不快,平均年GDP增长率为0.29%;虽然总经济规模有所增长,人均年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8公石(521公斤)小麦上下;以1990年美元计值的人均收入为200美元左右,上限为260美元,远低于麦迪森估算的600美元的水平;经济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在90%左右,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在3%到10%之间,明中叶以后军费开支占到了中央政府支出的60%到90%;经济中的年均积累率为0.83%。关键词:明代GDP经济结构China’sGDPintheMingDynastyGuanHanhuiDavidDaokuiLi(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singhuaUniversity;CenterforChinaintheWorldEconomy,TsinghuaUniversity)Abstract:WeestimateGDPanditscompositionoftheChineseMingDynastybyusingmethodsofmodernnationalincomeaccounting,inordertoprovideafoundationforfurthersystemicresearchofChineseeconomichistory.Searchingthroughalargeamountofhistoricalliterature,suchas“Mingshilu”,“Mingshishihuozhi”,“DaMinghuidian”,“fiscalnotesintheWanliEmporeor”,andsurveyingthefindingsofquantitativeeconomichistoryconductedbythepioneersinthisfield,wecalculatedthemajoreconomicvariablesoftheMingDynastybetween1402and1626.WealsocompareourfindingswiththoseoftheBritisheconomybeforetheIndustrialRevolutioninordertounderstandChina’srelativestandingintheworldeconomyatthattime.Weconcludethatinmostperiods,theMingDynasty’sGDPgrewslowly,theaverageannualGDPgrowthratebeing0.29%;GDPpercapitadidnotchangesignificantly,whichmaintainedatthelevelof8gongshi(around429.6kg)wheatpercapita;Measuredbythepurchasingpowerofthe1990’sUSDdollar,MingDynasty’sGDPpercapitawasabout200dollarswiththemaximalestimationbeing260dollars,whichissignificantlybelowthelevelof600dollarsthatAngusMaddisoncalculated;Agriculture’sshareinGDPfluctuatedaround90%andhandcraftsandcommerceactivitiesdidnotbreakthroughceilingof20%oftotalGDP;TheshareofgovernmentrevenueinGDPfluctuatedbetween3%and10%withmilitaryexpenditureaccountingfor60%to90%ofcentralgovernment’stotalexpenditure.Finally,totalsavingswere0.83%ofGDPonaverage,implyingaslowpaceofcapitalaccumulation.KeyWords:theMingDynastyGDPEconomicStructure∗管汉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00084,电话:(010)62797747,13466387605,电子信箱:guanhh@sem.tsinghua.edu.cn。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电子信箱:lidk@sem.tsinghua.edu.cn.1一、引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史进行定量化的整体研究,从而对经济发展和演变进行长时段梳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①。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对古代经济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当时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明确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或者不发展的原因,弄清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更是有着极强的学术意义。只有对一个国家某一历史阶段的经济从不同侧面,例如GDP、人口增长、人均GDP、经济结构、政府规模、资本积累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完整把握整个经济的全貌,进而以此为起点,更好的理解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进行这样的研究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古代历史典籍中系统记录的经济数据非常有限②,一些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记载散见于不同的文献中,它们彼此之间有时还是互相矛盾的,要从这些汗牛充栋的古籍中寻找和发掘对研究有用的资料和数据,诚非易事。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数量化方面,前辈学者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例如李伯重对明清江南地区经济的研究,吴承明对明清时期市场一体化的研究,何炳棣对人口和可耕地面积的详细考证,黄仁宇对明代财政的研究,吴慧和郭松义等对粮食亩产量的研究,彭信威对货币史的系统研究,全汉升对明代中央政府收入和支出、以及明中期以后美洲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王业键对清代粮食价格的研究等等。这些学者的研究或者考证深刻,或者史料翔实,或者论证充分,或者集某一问题研究之大成,总结了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可靠的结论。但是,上述研究的对象只是一个朝代总体经济的某一方面,或者纵向考察某个朝代的某一问题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迄今为止,还很少有学者从一个朝代出发,对包括GDP和人均GDP在内的主要经济变量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弄清这个朝代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③。在对中国古代整体经济进行定量分析上,国外学者做了很多努力,例如麦迪森(AngusMaddison)估算过中国古代经济的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根据他的估计,在总量上,公元1世纪的中国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仍是世界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份额的32.4%④。就人均水平来说,麦迪森估算出中国公元50、960、1280、1700年的人均GDP,按照1990年的美元计值,大约在450到600美元之间,中国人均收入领先于世界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5世纪。从纵向的历史来看,中国的人均收入在公元960年①例如,英国的数量经济史研究追溯到了17世纪,美国则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②黄仁宇在研究明代历史时,曾指出中国古代不是一个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或数学的手段进行精确管理的国家,存在以道德代替法律的倾向,参见其所著《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③对中国历史上的整体经济进行定量研究的较早成果,大概要算张仲礼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中国绅士的收入》中对1888年中国国民收入所做的估算,对古代经济比较早的研究应是刘瑞中对中国18世纪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所做的估算,昀近的研究包括刘光临从古代货币经济的发展描绘了中国自宋至清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图像,这是对中国经济史进行长时段研究的有益尝试。以上研究分别参见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附录;刘瑞中:《十八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第105-120页;刘光临:“Long-termChangesinPrices,WagesandtheSizeoftheMonetaryEconomyinPre-industrialChina,1000-1770”,北京,中国金融与市场史专题学术研讨会工作论文。但是,上述研究并不是对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的经济进行整体研究,而且研究方法也存在不足。例如刘瑞中对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的估算仅限于1700、1750、1800年这三个点,他的估算采用比例推算法,即从组成国民收入的几个大的产业部门收入分别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来推算总的国民收入,这样的计算方法虽然在估算前工业化社会的产值时,有着一定的合理成分,但用来估算几个年份可行,用来估算一个较长的时期就显得过于简略。刘光临从货币量出发估算中国古代的经济规模,这需要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对古代社会,这一假设无疑太强。④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7页。2和50年是相当的,在宋朝增长了大约三分之一,在1280年后直到1820年则几乎没有增长①。麦迪森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研究成果被其他学者广为引用,但是,他的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他的研究目的是从长时段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由于时间长、跨度大,难免薄古厚今,对古代经济的研究过于简略;第二,他对GDP的估算,方法也比较简略,有些数据只是从税收估算得来,总GDP是用人均水平乘以总人口得到的,这两个数据中如果有一个准确性存在问题,昀后的结果就难以做到准确可靠,因此,他的估算并不是采用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可信度存在一定问题;第三,他的估算只是包括了总GDP和人均GDP,缺乏产业结构、政府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数据,不能算是对古代经济的整体研究,我们无法从中得出中国古代经济的完整图像。无论是横向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还是就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演变的纵向历史来看,明代经济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大背景来看,15、16世纪是整个人类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一方面,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从彼此孤立、隔绝到开始发生密切联系,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侵蚀着农本经济的领地,并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疆域的限制,昀大限度为其商品开拓市场。在重商主义政策的指引下,殖民活动为西欧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西方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政治和社会体制向着有利于新兴阶级的方向转变,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安排随之而产生,中国历史与这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相对应的朝代正是明朝。就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不同学者对明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着极大的分歧,许多学者在麦迪森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高峰,从明代开始,中国经济趋于停滞,于是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并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后,中国经济迅速从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还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仍有增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靠大规模投入劳动力获得,并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与之相反的是,另一派学者认为,在明中后期以及清代中国,虽然没有出现技术上的巨大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