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它与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构成了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统一整体。GDP对于全面观察经济增长,深入研究经济发展趋势,反映产业结构和分配格局的变化,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重大比例关系,制订和调整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进行经济理论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GDP核算的基本理论一、GDP核算的历史沿革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全部收入总和,是一定时期所有常住单位所占有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GNP和GDP核算是统计指标,它们都起源于对国民收入的测算,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们是混用的。但是,GDP是生产指标,GNP是收入指标,收入指标叫国民生产总值,容易引起歧义。1993年联合国通过的SNA,正式提出国民总收入(GNI)的概念,替代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从其发展历史分析,可以将GDP的计算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估算国民收入阶段,1665年-1933年W·配第是历史第一个对国民收入进行估算的经济学家,他根据当时(1665年)英国人口的估计数字和每人每年生活费开支的估计数字,估算出当时英国国民的总支出为4000万英磅,按照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原则,国民收入应为4000万磅。他根据有关财产的估计数字,估算国民收入中的财产收入为1500万英磅,从国民收入中扣除财产收入,推算出劳动收入为2500万英磅。2从现代观点看,由W·配第所作的国民收入估算,从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上看,都是极其简单的。但是,以W·配第发明的政治算术为指导所进行的这些估算,在经济学和统计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些估算开拓了经济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成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统计的先驱,而且这种估算按照收入和支出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测算,是现代平衡思想的先导。2.第二阶段:估算国民生产总值阶段,1934年-1944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词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国民收入概念。美国经济学家C.沃布顿在1934首次应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并对这个指标进行了实际估算。美国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茨在规范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理论界推崇为“国民生产总值之父”,为此,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J·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是促成GNP统计取得巨大进展的决定因素。J·凯恩斯提出了全新的收入决定理论,把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国民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对GNP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影响提到了经济分析的中心地位。J·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的理论和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主张,很快为很多经济和政府所接受。自由放任政策policy)的放弃和政府干预的推行,加强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权力。国民收入统计因此而成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控制的重要工具。3.第三阶段:以GNP为核心制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阶段,1945年-1992年1947年,联合国统计机构提出了名为《国民收入计量与社会核算表的编制》的报告。该报告在吸收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就GNP核算的用途、编制方法及基本结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1953年7月,联合国又提出了新的GNP核算方案《国民帐户表和补充表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旧SNA。十多年以后,联合国统计局在1968年又公布了包括GNP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在内的新3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国民帐户表体系》,即SNA,向世界各国推荐。4.第四阶段:世界统一标准地位正式确立,1993年-1993年,联合国对1968年颁布的《国民帐户体系(SNA)》进行全面修订,进一步统一了以国民总收入(总支出)为核心的核算体系的基本原则、核算标准和各项规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俄罗斯和全部东欧国家宣布完全采用以GDP为核心指标的SNA核算体系,取消了社会总产值和与之相对应的国民收入统计。我国改革开发初期主要沿用MPS,测算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从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第三产业统计,测算GDP,可以说是两套算法并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国确立了以GDP核算为核心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与SNA核算体系是相适应,1995年实现了新旧体系的全面过渡,2002年又颁布了与1993年SNA完全接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目前,除个别社会主义国家外,世界所有国家都用GDP或GNP指标来衡量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状况。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指标,但却被冠以生产的定语,会引起歧义,1993年联合国通过的SNA正式提出了国民总收入(GNI)的概念,强调以这个新名词,来取代原有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熟悉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标志性事件:为衡量国民的富裕程度,威廉.配弟(wallianpetty)估算了1665年英国的国民收入是4千万英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791年提出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这一对概念,避免了重复计算。英国的J.lowe首次提出了不变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为合理计算发展速度奠定了基础。美国经济学家C.沃布顿在1934首次应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4西蒙.库茨涅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在内《国民帐户表体系》,即SNA,标志着GDP由单指标计算上升到完备的体系。1993年联合国对1968年SNA进行了修订,形成了1993年SNA。并正式提出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取代原有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二、几个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全部收入总和,是一定时期所有常住单位所占有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本国的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非常住单位的要素收入,公式如下: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国外居民在本国创造的要素收入。GDP是生产指标,GNP是收入指标,收入指标叫国民生产总值,容易引起歧义。1993年联合国通过的SNA,正式提出国民总收入(GNI)的概念,替代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无一例外地使用GDP,而在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时,统一使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PerCapita)。在实际核算和发布时,一般先计算GDP,在GDP的基础上调整计算GNI。对于一个地区而言,由于与地区外发生的要素收入往来资料难以取得,一般只计算GDP,衡量地区经济总量使用GDP,在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时,使用人均GDP。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NNP=GNI-固定资产折旧尽管国民生产净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能真实地反映国民收入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很难准确地予以估计,所以通常仍采用GNP和GDP来核算国民收入。3.国民收入(NI)5国民收入(NI)是侠义的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的净产值,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净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NI=GNI-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净额=NNP-间接税净额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的这类纳税人,不仅在表面上有纳税义务,而且实际上也是税收承担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税对象,主要包括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间接税税收的纳税人,虽然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是实际上已将自己的税款加于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或用其他方式转嫁给别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4.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指国民收入中分配到个人的部分,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个人收入指标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的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应付未付工资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赋税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税费支付+转移支付三、有关GDP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1.经济领土国土不仅包括960万平方公里“黄色国土”,还包括近300万平6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或“海洋国土”。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经济领土=“黄色国土”+“海洋国土”+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2.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我国的某些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到国外经济领土上从事不超过一年的经济活动,不失去我国经济领土上的经济利益中心。3.生产概念GDP核算中的生产是一国常住单位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货物是存在需求并能够确定所有权的物体,货物的所有权能够在不同的经济单位之间交换。服务是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的,服务的提供之时,就是向消费者或用户交付使用之时。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生产活动: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4.总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终成果)总产品(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产生的货物和服务7的总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度量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最终产品(增加值)是总产品扣除中间产品的余额。增加值是指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本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5.核算原则GDP核算还有一系列的核算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估价原则、合法性原则、市场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